周世宗:赵匡胤陈桥政变之后,周世宗柴荣的4个儿子的命运如何?

柴荣一共有七个儿子,但是前三个儿子都在后汉乾祐三年(公元950年)被后汉隐帝刘承佑所杀(世宗子七人:长曰宜哥,次二皆未名……宜哥与其二,皆为汉诛)周世宗。柴荣的第四个儿子就是后周恭帝柴宗训了,显德六年(公元959年)周世宗柴荣驾崩,七岁的柴宗训即位。

周世宗:赵匡胤陈桥政变之后,周世宗柴荣的4个儿子的命运如何?

周世宗:赵匡胤陈桥政变之后,周世宗柴荣的4个儿子的命运如何?

半年之后,赵匡胤便在“陈桥兵变”中称帝,建立了北宋。他们一行从陈桥驿回到开封府之后,把皇帝柴宗训降封为郑王,封地在房州(今湖北房县),但是末代皇帝一般都没有好的结局,柴宗训也不例外。开宝六年(公元973年)年仅二十岁的柴宗训去世,史书上也没有记载他的死因(《续资治通鉴长编》记载周世宗:开宝六年三月乙卯,房州上言,周郑王殂,上素服发哀,辍视朝十日)。但是柴宗训英年早逝,不得不让人怀疑赵宋皇帝是不是干了什么缺德的事。

周世宗:赵匡胤陈桥政变之后,周世宗柴荣的4个儿子的命运如何?

柴荣的另外三个儿子分别是柴熙让周世宗、柴熙谨、柴熙诲。《新五代史·周家人传》中记载:“皇朝乾德二年十月,熙谨卒。熙让、熙诲,不知其所终。”

但是北宋王铚在《默记》中记载了柴熙让与柴熙诲的命运:柴宗训禅位之后曾经暂居天清寺,赵匡胤前往探视的时候看见两个宫女怀抱婴儿,询问之下得知他们乃是柴荣之子。赵匡胤本来的意思是要除掉他们(艺祖命提去),但他同时看出了潘美的不忍,潘美说:“臣岂敢以为不可,但于理未安”,最终赵匡胤将两个孩子中的一个交给潘美抚养,终生再也没有过问(后潘美不言,太祖亦不问)。这个孩子就是潘惟吉,后来宋真宗曾经派他出使辽国给辽圣宗祝寿。

谢谢@一德格天的邀请,周世宗所谓毁佛,完全是个误会,根本就没这回事,他只是限制佛教过度发展而已。

周世宗:赵匡胤陈桥政变之后,周世宗柴荣的4个儿子的命运如何?

周世宗:赵匡胤陈桥政变之后,周世宗柴荣的4个儿子的命运如何?

从南北朝隋唐以来,佛教深入统治阶级上层,占有大量土地和劳动力,和国家争夺社会资源。仅在柴荣即位之初的显德二年,公元955年,面积并不大的后周九十州境内,就有寺庙33054座!你可以算一下,一座寺庙需要多少土地和劳力?而根据当时的政策,寺庙是需要不向朝廷交税一文钱的。柴荣志在建立大一统王朝,开创盛世,自然不能容忍佛教与国、民争利。

周世宗:赵匡胤陈桥政变之后,周世宗柴荣的4个儿子的命运如何?

其中重要的一点,朝廷缺钱,而铸币需要的铜,基本上都进入寺庙铸成佛像了。没钱就不能养兵,没兵还打个鸡毛掸子的仗?

确切的讲,柴荣并没有毁佛,而是对佛教进行整改。柴荣保留了很多寺庙,前提这些寺庙有官方的认定。但是,所有寺庙的土地都要充公。其次,缩减和尚、尼姑的数量。当时很多人为躲避劳役或战乱,都跑进庙里敲木鱼了,这些人对佛教经文有的根本不会。柴荣下令,想当和尚可以,你必须会背诵100纸的经文,尼姑要背出70纸经文。

然后就是铜器禁令。柴荣要求寺庙除了保留一些必要的铜器,其他一律上缴,以便国家铸钱。当然,朝廷不会抢你的铜器,会照价赔偿。但是,必须得交。如果你不交,过了期限,那就踩了红线。过期限后,只要发现有藏铜超过5斤,斩!藏5斤以下也要严惩。收回寺庙的土地、劳动力、铜器,周朝的综合实力明显上升,这就为北宋在中原地区的统一打下基础。

实际上,柴荣本人对佛教非常尊重,他常说真正的佛在心中,做善事即是佛,而不是寺庙里的那些铜像。另外,柴荣还经常去寺庙参观,赏赐物品和钱物,还让僧人整理相关的佛教书籍。

请问,这是毁佛吗?

注:本题特邀《柴荣是个好皇帝》作者姜郎为大家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