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家分晋之前,晋国已经成为了一个空壳,一个徒有外表内部内忧外患的庞大国家,国家主权实际是被赵、魏、韩、范、智、中行氏合称“六卿”所控制的赵氏孤儿案。我们先说一下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周代各诸侯国通常都将公室子孙分封为大夫,各家大夫都有封地,以血缘关系作为公室的屏卫。《左传》记载:晋士蒍使群公子尽杀游氏之族,乃城聚而处之。 冬,晋侯围聚,尽杀群公子。晋国骊姬之乱时,晋献公逐杀诸公子,从此晋国不再立公子、公孙为贵族,史称“晋无公族”。到了重耳流亡归来,确立六卿制,与国君没有血缘关系的异姓贵族登上了历史舞台。晋文公之后的几十年,虽然前期由跟随重耳流亡的海归派占据了大部分六卿位置(狐家,赵家,先家,胥家),但很多本土卿大夫也有机会在六卿中占据一席之地(栾家,韩家,郤家,士家,荀家)。

赵氏孤儿案:三家分晋是如何造成的?赵朔被灭族,赵武是赵国创始人吗?

赵氏孤儿案:三家分晋是如何造成的?赵朔被灭族,赵武是赵国创始人吗?

在最初六卿制度不是世袭制,而是唯才适用,最大程度上保证了人才的利用,让晋国在晋文公时代牢牢压制楚国成为春秋的超级大国。中军帅先轸死后,晋襄公为了表彰他的功绩,没有按顺序让中军佐递补,而是让他的儿子先且居担任中军帅。赵国家族势力强大,赵盾死后,依靠家族力量他的孩子赵朔依旧进入六卿。所以渐渐的,六卿制的家族变成了世袭制。这种情况发生后,每个家族都想在晋国成为权势最大的家族,主导晋国的政局。经过激烈兼并,到春秋晚期只剩下赵赵氏孤儿案、魏、韩、范、智、中行氏六家,称为“六卿”。

赵氏孤儿案:三家分晋是如何造成的?赵朔被灭族,赵武是赵国创始人吗?

春秋末期,范氏﹑中行氏两家被灭,晋国只剩下智、赵、韩、魏四家卿大夫,其中以智氏最强。专擅晋国国政的智伯瑶恃强向韩康子、魏桓子索得土地,在向赵襄子索地遭拒后,于周贞定王十四年前455年攻打赵氏,并胁迫韩、魏两家出兵。赵襄子得知后,派密使张孟谈去见韩子、魏子,劝说他们赵氏孤儿案:“臣闻唇亡则齿寒。今智伯率韩魏以攻赵,赵亡则韩魏为之次矣”。韩魏两家族主公联想到智伯平时的为人,被张孟谈说动了,和赵家结成盟友。于是赵、韩、魏三个家族一起灭掉了智氏家族,三家瓜分其地。前437年,晋哀公去世,其子柳继位,是为晋幽公。幽公之时,晋公室已毫无权威,幽公非但不能号令韩、赵、魏三家,反而自己得去朝见三家之君。前403年(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即晋烈公十七年),周王室正式承认韩、赵、魏三家为诸侯,与晋侯并列。而这一年具有划时代的意义,战国即由此起始。

赵国国君嬴姓赵氏,为商朝名臣飞廉(蜚廉)次子季胜之后,原为赵侯。至造父以下六世至奄父,奄父生叔代,叔代以下五世至赵夙,赵夙孙赵衰事晋献公之子重耳。赵衰随重耳逃亡十九年,重耳返国为晋文公,赵衰任国政。赵烈侯六年(前403年),韩、赵、魏三家分晋,周威烈王始命赵烈侯赵籍为侯。所以在法统与政权合法性上说赵国正式的创建者是赵烈侯赵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