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光绪帝也被过继给了咸丰皇帝为嗣同治的皇后,所以慈禧名义上的儿媳妇实际上共有八位,其中同治帝的后妃共有五位,光绪帝的后妃共有三位,这八位儿媳妇中,死于慈禧之手的也就只有同治帝皇后阿鲁特氏和光绪帝的珍妃。慈禧为何在众多儿媳中偏偏讨厌同治帝的皇后呢?主要是因为阿鲁特氏这个皇后之位不是自己选定的,此外阿鲁特氏还是慈禧政敌郑亲王端华的外孙女,另外,同治帝遇皇后的恩爱和皇后高傲的性格也让慈禧非常讨厌。
一、东后选定,西后不快同治的皇后:虽然阿鲁特氏被选定为了慈禧太后亲儿子同治皇帝的皇后,但是这并非慈禧太后的本意。在同治皇帝大婚之前,其嫡母慈安皇太后和生母慈禧皇太后就因为未来皇后的人选暗中角力,慈安太后中意端庄年长的阿鲁特氏为皇后,而慈禧太后却喜欢风流俊俏的富察氏为皇后,两宫太后都希望自己的人选能成为未来大清的皇后,以便于稳固自己未来的权势。由于两宫皇太后僵持不下,所以最后决定由同治皇帝自己定夺,同治皇帝最终选择了慈安皇太后中意的阿鲁特氏为皇后。这就让慈禧太后非常不快,他觉得这是自己的儿子在和自己故意作对,因为无法公开反对皇帝,所以慈禧太后便把这种怨气撒在了皇后阿鲁特氏身上。
二同治的皇后、政敌之孙,慈禧忌讳:其实,慈禧讨厌阿鲁特氏还有另一个不可告人的原因,那就是阿鲁特氏的出身。阿鲁特氏的父亲是有清一代唯一一位蒙古状元,按说这样的出身足以让阿鲁特氏身份显赫,但是问题不出在这里,问题出在阿鲁特氏的外祖父身上,这个人就是郑亲王端华,没错,他就是咸丰帝临终前选定的赞襄政务的八位大臣之一,在八大臣中,端华排名第二,足以见其重要性,然而,辛酉政变后,慈禧太后将八大臣一网打尽,郑亲王端华也被一纸诏书赐自尽。因为有了这一层关系,所以实际上阿鲁特氏是慈禧政敌的外孙女。慈禧一生无论如何也忘不了自己在热河行宫时被八大臣欺负的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的那种感觉,所以慈禧一看到阿鲁特氏就会想起那段让她难过愤怒的时光。这也是慈禧讨厌啊路特氏的另一个原因。
三、帝后恩爱,慈禧眼红:如果说大婚之后同治帝冷落皇后,甚至厌弃皇后的话,恐怕慈禧不会对阿鲁特氏那么痛恨,可偏偏大婚后的帝后异常恩爱,皇后甚至可以说是享受了专房之。,皇后知书达理,颇通诗书,因为略年长于同治皇帝,所以显得成熟稳重又端庄大方,这让年轻的同治皇帝异常喜爱,皇帝和皇后几乎每天形影不离。由于同治皇帝独宠皇后,所以同治帝的另外四位妃子几乎是独守空房,尤其是慧妃,整天跑到慈禧跟前哭哭啼啼,慈禧非常恼怒皇帝专宠皇后,他认为自己的儿子这样做让自己很没面子,纯粹是和自己作对,但是这种事情毕竟是皇帝的私生活,慈禧太后无法直接干预皇帝,所以只能将满腔怨气撒在阿鲁特氏皇后身上。
婆媳自古是天敌,即使贵为人中龙凤的皇室内部也是如此,慈禧太后一生跋扈,碍于嫡庶之分,即使身为皇帝生母的她也不得不对无子女傍身的慈安太后低眉顺眼,慈禧一生最大的遗憾就是自己没有做过皇后,也从没享受过被从大清门抬进皇宫的待遇,所以慈禧一直希望自己儿子的皇后能使自己中意的人选,能替自己完成这样一个夙愿,但是,由于阿鲁特氏的出现,慈禧梦破碎了,慈禧的愤怒可想而知,所以我们也不难想象为何在若干年后光绪帝选后时慈禧的表现了。
原创:历史课课代表
同治帝皇后阿鲁特氏即为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孝哲毅皇后,同时她还有个比较出名的封号“嘉顺皇后”。由于阿鲁特氏是慈禧政敌郑亲王端华的外孙女,同时又是慈安太后中意的皇后人选,所以在婚后,性格耿直、不善逢迎阿鲁特氏经常遭到婆婆慈禧太后的刁难。同治皇帝死后,慈禧选择同治帝平辈的载湉继承皇位,这让阿鲁特氏处境尴尬,以至于在同治帝驾崩不满百日之时,阿鲁特氏便于居所储秀宫愤而自尽。阿鲁特氏去世后,关于她自尽时已怀孕的传言长久以来一直流传于世,但是根据查找清宫脉案和相关档案资料我们并没有发现阿鲁特氏有过怀孕的迹象。所以,此应当为讹传。
一、东后属意,正位中宫:同治帝大婚时,两宫太后因为皇后人选不同而发生了严重的争执。同治帝嫡母慈安太后中意尚书崇琦之女阿鲁特氏,同治帝生母慈禧太后却中意员外郎凤秀之女富察氏,两宫太后各怀心事、暗中较劲,都希望自己的人选能成为未来大清的皇后。由于两宫太后僵持不下,最终商定,由同治皇帝自己挑选皇后。最终同治皇帝选择了嫡母慈安太后推荐的阿鲁特氏为皇后,这让他的生母慈禧太后大为光火,认为同治皇帝是有意和她作对。为了挽回面子,慈禧强令同治帝将自己推荐的人选富察氏封为慧妃,同时享受贵妃待遇。所以对阿鲁特氏这个儿媳妇,她也是报以白眼,百般挑剔。其实,慈禧不喜欢阿鲁特氏还有一个深层的原因,那就是阿鲁特氏是辛酉政变中慈禧的政敌-郑亲王端华的外孙女。
二、帝后恩爱,西后干涉:大婚后的阿鲁特氏与小自己两岁的同治皇帝恩爱情笃,两人经常一起谈论国家大事,出身官宦世家、有着良好教育经历的阿鲁特氏对于时局和朝政之事有着自己清晰的判断和独到的见解,这让同治皇帝大为惊喜,同时也非常敬重自己这位皇后。相反,由于其母慈禧太后的缘故,同治帝对于慧妃则绝少理会,几乎不到她的宫中去。对于自己的人选遭到皇帝的厌弃,慈禧自然非常生气,以至于开始粗暴的干涉起了同治皇帝的私生活。他不许同治皇帝与皇后见面,同时又说慧妃贤惠,让皇帝多加亲近慧妃。同治帝对此非常厌恶,他既不能和喜欢的皇后在一起,又不喜欢惠妃,所以婚后的同治皇帝经常一个人独宿在乾清宫。
三、兄终弟及,含恨自尽:同治十三年,公元一八七五年,年仅十九岁的同治皇帝因病驾崩,由于同治皇帝无子嗣,所以继承皇位的人选一时间变得非常微妙。最终,慈禧太后力排众议,选择了醇亲王之子,四岁的载湉继承皇位,由于皇帝尚且年幼,慈禧太后就不得不再次“勉为其难”的垂帘听政了。由于载湉与同治皇帝是平辈,所以这让阿鲁特氏的在宫中的身份和地位非常尴尬,她既不是皇太后,又失去了原来中宫皇后拥有的权力和尊贵地位,而只能以新皇帝的寡嫂的身份与新帝见面,这种情况在清朝二百多年的历史上的不曾有过的,阿鲁特氏所处境况之艰难,可想而知。同治皇帝驾崩后,阿鲁特氏在宫中无依无靠,又对前途深感绝望,所以只能终日在住所储秀宫日夜哭泣,慈禧太后闻之,竟然派人传话,说皇后既然如此悲痛,那可以追随大行皇帝于地下。阿鲁特氏万念俱灰,最终选择自尽。年仅二十一岁。
四、陵寝被盗,再遭劫难:在抗战胜利前夕,同治帝的惠陵被一群不明身份的人盗掘,在惠陵被盗后,由于东陵当时处于无人管理状态,盗口一直到1952年清东陵成立文物保管所时才堵砌上。由于洞口长期未堵,当地许多百姓都到地宫里看过。当地流传说:惠陵地宫里那位娘娘的尸体一点儿未烂,面目如生。她浑身被扒得一丝不挂,肚子被剖开,肠子流了一地。社会上盛传这位娘娘是吞金死的,他们为了取金子,把娘娘的肠子从头到尾撸了一遍。 可怜的阿鲁特氏皇后。死后百年竟也落得这样的下场。如果当时阿鲁特氏腹中怀有婴儿遗骸,不肯能不会被传出来。
阿鲁特氏去世后,关于她自尽之时已经怀有身孕的说法不胫而走,一时间举国上下,坊间田边,都广泛流传,但是我们遍寻清宫脉案、存档已经各种史料都不曾寻到阿鲁特氏有孕的只字片语,况且当时咸丰帝中宫慈安太后尚在世,若阿鲁特氏真的怀有身孕,慈安太后作为中宫嫡母不会坐视慈禧残害皇嗣,虐杀皇后,所以,阿鲁特氏怀有身孕却是谣传,而产生这种谣言的根源就是朝野上下对于慈禧太后不按照“父死子继”的传统为同治帝立嗣的一种不满和抗议,同时也是对于光绪帝帝位继承还是否合法的怀疑。
原创:历史课课代表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