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人都夸汉武帝康熙八子,却忘记了汉文帝和汉景帝。世人都说康乾盛世,可谁知道康熙时期国库空虚无钱,官场一片黑暗。乾隆皇帝的根基可以说都是他老子雍正打下的,雍正皇帝可以说是中国历史上历代历朝皇帝中最勤奋的皇帝之一,他励精图治,他比任何人都睡的晚,都起的早,都吃的少(经常批奏折忘记吃饭),高的工作压力下他也会自乐(雍正行乐图就是这么来的),对于《甄嬛传》里演的雍正根本不是真正的他,他没有时间去管后宫的女人斗争。
由于康熙本人注重教育康熙八子,他的儿子各个允文允武,都不是省油的灯,据历史记载无论是废太子胤礽还是被康熙骂为蠢猪的大阿哥,都是要文能文要武能武,根本不是电视剧表现的那么窝囊。之前曾经分析过胤礽为什么被废,在这就不再赘述了,今天主要聊一下皇帝和儿子之间的关系和胤禛为什么笑到最后。
对于帝王来讲康熙八子,儿子也是臣子,任何一位帝王都怕臣子威胁到自己的权利甚至人身安全,(所以说金銮殿上的那个位置不好坐,连儿子也要防着)。太子胤礽就是表现的太急于做皇帝了,结党营私还企图发动政变,不被废掉才怪。
至于大阿哥,其实康熙是信任他的,不然不会把保护自己人身安全的重任交给大阿哥,按常理来讲,太子被废后最有可能上位的当然是长子,然而大阿哥却把自己一手好牌生生给玩儿烂了,最主要的一条就是他跟康熙说要替康熙杀掉胤礽,这一下就把康熙给恶心到了,以至于后来康熙毫不留情的骂他是蠢猪。
“九子夺嫡”是后人对康熙朝九个儿子争夺皇位的概念表述,其实在当时是没有这个概念的,因为四阿哥胤禛很知道韬光养晦,只表现自己对康熙的孝顺,对康熙交办的差事又尽心尽力突出自己的才能,这就叫高调做事低调做人,不像大阿哥、八阿哥那些兄弟,直眉瞪眼冲着皇位使劲,康熙不防着他们才怪。当然有传说是因为康熙看好了弘历才把皇位传给胤禛,也有这个可能吧,但不能否认胤禛本人事情做的漂亮。
其实按历史学家的思维,历史没有真相,只有无限接近真相。有传说胤禛是矫诏得到皇位的,也有说胤禛弑父篡位的,我觉得这都不可信,不管怎样,雍正算是一位好皇帝,而且是一位有意思的皇帝(看批阅奏章“朕就是这样汉子”)。
导语:关于皇八子胤禩和皇四子胤禛争夺皇位的事件一直是史学界热议的一个话题。而且关于九子夺嫡的历史事件更是多次被改编成电视剧和电影,为人们所耳熟能详。关于九子夺嫡的结果在这里也毋庸多言了,皇四子胤禛成功地登上皇位成为雍正皇帝。
对于九子夺嫡中的主角之一――皇四子胤禛想必大家已经相当了解了。但是对于另一个主角皇八子胤禩,大家可能还比较陌生。对于他的了解也大多来自于一些电视剧。而他的真实面目是怎样的呢?下面我们就来揭开“八爷”的真实面纱!
01出身卑微从小被继养。康熙二十年二月初十日,胤禩出生于北京紫禁城,是康熙帝第八子,其母良妃卫氏,为满洲正黄旗人、宫内管领阿布鼐之女,宫内管领系正五品官。――《胤禩的一生》
皇八子胤禩的生母是卫氏,卫氏的出身十分低贱。卫氏的父亲仅仅是清朝的一个下级官员,卫氏不仅是康熙帝所有的妃子中出身最为卑贱,而且纵观整个清朝皇帝的妃子当中,也没有再比卫氏出身更加卑贱的了。因为清朝有规定,母亲出身卑微的则不能由其生母抚养皇子,因此皇八子在很小的时候,就由大阿哥的生母惠妃所扶养!
由于母亲的出身不好,所以皇八子胤禩在所有的阿哥当中也可以说是地位最低的。相比于九子夺嫡中其他的阿哥,皇八子胤禩可以说是已经输在了起跑线上。
02少年黑马,成功逆袭,深受康熙帝喜爱。虽然皇八子胤禩出身并不好,论出身皇八子输已经输在了起跑线上,但是胤禩并未因此而一蹶不振,皇八子虽然年少但是对天文数学,历史地理无一不通,而且聪明伶俐。康熙帝在早年非常喜欢这位皇子,在康熙地第一次分封皇子时,年仅十几岁的皇八子就被分封为贝勒。许多年长的皇子都没有得到这样的封爵。皇八子胤禩的能力是其他皇子所望尘莫及的。
在早期争夺皇位的斗争中,皇八子胤禩实力非常的强劲,它的优势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有学识。皇八子胤禩从年少起就非常的爱学习,而且喜欢和各种文人交往,渐渐地受到汉族文人的熏陶,言行举止非常的儒雅。而且书法、绘画、文章写的都非常好,虽然这些在夺的夺嫡之争中没有什么直接的影响。但这可以间接的增强其人格魅力为他的夺嫡之争增加筹码!
有权谋之术,广结人缘。在拉拢人方便皇八子胤禩是丝毫不输于皇四子胤禛的,上到中央的皇族王公大臣,下到地方的总督巡抚,知府知县。都和皇八子有着直接或者间接的交往联系。而相比之下皇四子胤禛在这方面都差的远。因此使得皇八子胤禩赢得了“八贤王”的美誉,而皇四子胤禛这是一个孤臣被称为冷面王。
受到众多的皇子和权臣的支持拥护。就像电视剧《雍正王朝》所演的那样。在真实的历史中确实形成了以皇八子胤禩为核心的八爷党。八爷党的核心成员有皇九子、皇十子、皇十四子,以及上书房的大臣佟国维、马奇。这些都是发爷党的核心成员。而且在地方的总督巡抚当中也有众多的八爷党成员。心性好,不务矜夸,聪明能干,品行端正,宜为储君―― 裕亲王福全
以上这上三点优势是其他的皇子所不能比拟的。这是皇八子胤禩能够在康熙,雍正两朝多年而不倒的原因。
03夺嫡失败,而受康熙底冷落。在皇二子被废除太子名位之后,皇八子胤禩凭借上述的优势开始跃跃欲试,但他过分的表现欲让康熙帝所不满,根据相关事实的记载康熙帝曾这样评价这一事件:
废皇太子后,胤禔曾奏称胤禩好。春秋之义,人臣无将,将则必诛。大宝岂人可妄行窥伺者耶?胤禩柔奸成性,妄蓄大志,朕素所深知。其党羽早相要结,谋害胤礽,今其事旨已败露。着将胤禩锁拿,交与议政处审理。胤禩素受制于妻,任其嫉妒行恶,是以胤禩迄今未生子。――《清史稿》这段文字大体的意思就是说:康熙帝认为皇八子胤禩,怀有野心,为人奸诈。想要通过计谋来谋害太子,以此来夺得储君的位置。并决定将皇八子胤禩锁拿追问!
由此可见康熙帝对于皇八子胤禩的夺嫡行为已经深恶痛绝。对于他结党营私打击异己势力的行为也非常的不满意。从此之后皇八子胤禩,再也没有获得康熙帝的支持,这次之后备受冷落!
04雍正继位前期仍礼遇有佳,后多遭雍正帝迫害。雍正帝在继位之前总是以孤臣而自居,除了皇13子胤祥之外,手里既无可用之将也无可调之兵。为了稳住当时的局面,巩固他的统治。雍正帝还是重用了皇八子胤禩!授予皇八子胤禩为亲王。给予他崇高的待遇而且让他掌管户部掌握一定的实权。
胤禩若肯实心办事,部务皆所优为。论其才具、操守,诸大臣无出其右者;而其心术之险诈,诸大臣亦无与之比者。胤禩较朕诸弟,颇有办事之才。胤禩为人聪明强干,才具优裕,朕深知其能办大事。从前众皆保廉亲王为皇太子,视为奇人。――《雍正朝起居注》
但是好景不长等到雍正四年,皇八子胤禩的羽翼逐渐被剪除之后,雍正便开始动手了。先是削去了胤禩的职位,削去了他的亲王爵位。后又被抄家,最后又被圈禁在宗人府。在宗人府不到半年便离开人世!年仅40多岁!
总结:胤禩的不堪形象在一定程度上归因于雍正帝的故意抹黑。实际上,在雍正与胤禩的斗争中,雍正是很孤立的。诸王大臣的心都向着胤禩,只不过敢怒不敢言。平心而论,雍正和胤禩都够格当皇帝。他们都有理想、有抱负、有能力。雍正的能力,有他执政十三年的政绩可以为证。胤禩的能力,则可以在雍正那里得到证明。雍正即位以后,曾多次说过:“胤禩较诸弟颇有办事之材,朕甚爱惜之”。――易中天
实际上在九子夺嫡之初,皇四子胤禛和皇八子胤禩是一种竞争的关系。雍正帝对于自己以前的竞争对手,虽然不能用恨之入骨来形容,但是总是怀着一定的偏见的。在他登上皇位之后,重用胤禩其实是为了稳定主当时的朝廷,稳定住当时的政治局面。并不是真的想重用胤禩。
胤禩能够得到那么多大臣和兄弟的支持,可见他是很有理想和抱负,又很有才能的。如果真的像电视剧里演的那样不堪。那么皇八子胤禩为什么能够得到那么多人的支持呢。并且有些人还是死心塌地的跟着胤禩。并且心甘情愿的为他卖命。
追其根本还是因为皇四子胤禛在得到皇位之后,掌握了话语权,他让史书怎么写就怎么写,他想让后人见到什么样的胤禩,后人就能见到什么样的胤禩。虽然胤禩也有缺点但是绝对不会像小说里写的那样不堪!
参考资料:
《清史稿》
《雍正朝起居注》
易中天的演讲资料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