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国朝,没听说过吧,这哥们儿是盛京(沈阳)海城县钟阳堡人士,镶黄旗内务府掌关八格佐领下的一个很普通的家丁,但是在乾隆4年(1739年),虞国朝先生突然成了名人,甚至惊动了乾隆皇帝清朝的名人。
因为他家一头普普通通的黄牛,居然生下一只麒麟来,它头上有犄角,身后有尾巴,和普通的牛犊子没什么区别,然而这不是一只普通的牛犊子,它身上生满了鳞片儿,端的是与众不同清朝的名人。不知哪位高德大能,把这个初生的怪物和麒麟联系到一起,顿时身价百倍,观者如潮。
后来连奉天将军索尔图(不是索额图)也巴巴的赶过来,因为有人告诉他,吃了麒麟能够长生不老清朝的名人。将军大人一路上琢磨,这麒麟是涮着吃呢,还是烤着吃,但无论怎么吃,千万不能影响疗效。
百闻不如一见,索尔图绕着麒麟转了两圈儿,顿时没有了食欲,这东西长得太恶心人了,跟想象中完全不一样。失望之余,将军要打道回府,却被虞国朝先生只用一句话就拦了下来:国泰民安,天降祥瑞,此大吉之兆也。
不得不说,虞国朝先生身为家丁却胸怀天下,如果能步入仕途,肯定前途无量。不过索尔图将军没有抬举虞国朝,有这种巴结皇帝的机会,就不用麻烦别人了。
好事临头,索尔图将军文如泉涌,一篇洋洋洒洒的奏折新鲜出炉:“麟之为物,原不易见,今一旦产与龙兴之地,时与我朝圣圣相承,万载无疆之征兆也(此去略去770字)”。
按理说索尔图这篇奏折拍马屁拍得恰到好处,乾隆看了应该龙颜大悦,他爷爷康熙朝的时候天降祥瑞,他老子雍正朝也有天降祥瑞的记载,而且不止一次。现在乾隆刚上任4年,就天降祥瑞,应该重奖索尔图才是。
可惜索尔图时运不济,就在他所谓的祥瑞出现前几天,平罗银川发生了8级地震,伤亡惨重,人心惶惶,乾隆皇帝忙得焦头烂额,和珅还要再等11年才出生,也没有人能替乾隆皇帝分忧解难。这份奏折到了皇帝手中,根本没有拿着当回事,这事就不了了之了。
索尔图的升官儿梦破灭,羞愤之余,把一腔怒火都发泄的虞国朝先生身上,勒令他立马杀死妖物,并罚银若干。
一念之间,祥瑞变妖物。虞国朝先生折了祥瑞又罚银,其个中滋味,也只有他自己晓得了。
清诗是我国古典诗词的夕照,整体诗词水平堪比元明,也出现了一些诗词大家,其中最为大家熟知的有王士禛、朱彝尊、纳兰性德、沈德潜、郑燮、袁枚和龚自珍等。
一、明末清初:
清初的诗人大多是明朝遗民,如钱谦益、顾炎武、屈大均、吴嘉纪、魏耕、八大山人等,钱谦益虽号称清初诗坛盟主,但人品气节都不行,屈大均和魏耕是抗清志士,顾炎武、八大山人和吴嘉纪等都入清不仕,他们的诗大多质实沉雄,感情真挚沉痛,颇有可读之处,比如屈大均的这首《壬戌清明作》
朝作轻寒暮作阴,愁中不觉已春深。落花有泪因风雨,啼鸟无情自古今。
故国江山徒梦寐,中华人物又销沉。龙蛇四海归无所,寒食年年怆客心。
二、康熙年间:
康熙年间,出现了王士禛、朱彝尊两位诗坛领袖,查慎行、赵执信等重要诗人,以及陈维崧、纳兰性德等著名词人,王士禛、朱彝尊并称“南朱北王”,王士禛的诗论创“神韵”说,对后世影响深远,朱彝尊和陈维崧、纳兰性德并称“清词三大家”,所辑《词综》是中国词学方面的重要选本。
且以王士禛的《题秋江独钓图》为例,看看这一时期诗词风格:
一蓑一笠一扁舟,一丈丝纶一寸钩。一曲高歌一樽酒,一人独钓一江秋。
三、雍乾嘉年间:
康熙之后,又产生了许多诗歌流派,比如台阁体的沈德潜,“歌咏百姓之勤苦”的郑燮,性灵派三大家袁枚、赵翼、张问陶,肌理说的翁方纲,常州派的张惠言,学习李白的黄景仁等。
且读沈德潜的这首《夜月渡江》:
万里金波照眼明,布帆十幅破空行。 微茫欲没三山影,浩荡还流六代声。
水底鱼龙惊静夜,天边牛斗转深更。 长风瞬息过京口,楚尾吴头无限情。
四、晚清:
晚清诗歌整体水平不如清代中期,但气象远胜前期,很多著名诗人同时也是爱国志士,比如龚自珍、谭嗣同、秋瑾等,而清末的王国维则是中国最后一位古典词学家,《人间词话》对当代诗词创作影响很大。
且读龚自珍的《己亥杂诗》其一百二十五:
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以上是清代主要诗人的介绍,更多精彩,敬请关注:六甲番人。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