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筝》这部谍战剧是改编自小说《断刃》,出自作家肖锚之手风筝的故事。

风筝的故事:风筝是由那部小说改编的?

全书共分为上中下三部,上部除过 楔子 外,总计32章,中部总计41章,下部28章,全书总计101章风筝的故事。

风筝的故事:风筝是由那部小说改编的?

《断刃》这部书一共有两个版本的结局,作者的另一个结局创作在先风筝的故事。《断刃》取材于一个真实的故事,主人公的原型是一位从苏区时期就打入敌人内部的老特工。作者在创作中为了体现隐秘战线的真实性、残酷性,便将某些真实的历史事件融合其中。例如中共优秀的特工袁殊及潘汉年那句“凡是搞情报工作的大多数都没有好下场,中外同行都一样”。

风筝起源风筝起源于中国,这是世界公认的。中国是风筝历史最悠久的国家,至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风筝最初并不是一种娱乐工具,而是战争时通讯和侦探的重要工具。

风筝的故事:风筝是由那部小说改编的?

《鸿书》中“公输班制木鸢以窥宋城”的记载,和韩信“作纸鸢放之,以量未央宫远近”等典故中提到的木鸢和纸鸢,便是这种用途。后来,梁武帝被侯景包围在台城的时候,也用纸鸢告危求援。

风筝的故事:风筝是由那部小说改编的?

风筝的故事:风筝是由那部小说改编的?

风筝的故事:风筝是由那部小说改编的?

“风筝”的称谓,是五代以后,相传在五代时期,有个叫李邺的人,在风筝上栓上竹笛,微风吹动,嗡嗡有声,近似古筝的声音,因而得名风筝。

唐代以后,风筝逐渐成为一种娱乐工具,但只限于皇宫和贵族子弟游玩。风筝的形状也更加丰富,除了鹊、鸢、鹞等鸟类,虫、鱼、人、神均有。

北宋以后,风筝开始流行于民间,而且越来越受欢迎,也被赋予了更多的象征意义。

明清以来,风筝的制作日趋精巧,以至于曹雪芹为其心动,撰著《南鹞北鸢考工志》,记载了十几种扎、糊、绘、放风筝的工艺。此时的风筝,已经不是一种单纯的娱乐工具,也成了一种工艺品,并出现了用作装饰品的风筝。

至今,放风筝仍是一种盛行的民间娱乐活动,十分普及,多姿多彩的风筝中蕴含着丰富的传统文化,值得传承和发扬。

外国风筝风筝大约在公元8世纪走出国门,传至世界各地,公元1600年,传到了欧洲。现在世界上很多国家都有放风筝的活动,像韩国、日本、美国、英国等等。

荷兰

荷兰曾在1984年展示出一只世界上最大的风筝,无骨架,以尼龙布制成,放飞前要先充气,并由8吨的汽车牵引才能顺利升空。

英国

20世纪20年代,英国以风筝进行广告宣传已是常见的宣传手法,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英国曾用风筝载人来监视德国潜水艇的活动。20世纪40年代,英国海军还曾把风筝作为防卫空中攻击的装置配置在驱逐舰上。

美国

放风筝,在美国被视为一种老少咸宜的体育活动,所流行的风筝多为尼龙布制,不怕风吹雨淋。1956年发明软体风筝后,不仅放飞时只靠尼龙布或塑胶材料来支撑,更可将风筝折叠起来,携带相当方便。美国相当流行的特技风筝,据说就是根据导弹射击试验的靶机设计出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