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王勾践,春秋时期的越国国君吴国夫差。关于“春秋五霸”有种观点认为是: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越王勾践。
勾践,也作“句践”,这只是个音译吴国夫差。越王勾践姓“姒”,这是大禹的姓,勾践是大禹后裔。原名“鸠浅”,后被讹传为“勾践”。
上古三代奉行不绝前代圣人之祀的原则,所以周立国以后将夏禹后裔吴国夫差、夏朝君主少康的庶子无余的直系子孙封于会稽,建立越国以掌管祭祀大禹。越国远离中原,相对比较落后。
勾践继位之后,他的父亲越王允常在位时期,越国和邻近的吴国经常发生战争。吴国是个姬姓诸侯国,也算是周王室的小宗。《史记*吴太伯世家》记载说,“季历贤,而有圣子昌,太王欲立季历以及昌,于是太伯、仲雍二人乃奔荆蛮,文身断发,示不可用,以避季历。”
“太王”是指率领周人迁居周居以立基业的古公亶父。古公亶父有三个儿子,小儿子季历最贤德,关键是季历还有个儿子姬昌,姬昌被传说将来会是圣人。于是古公亶父很想把自己的首领地位传给小儿子季历,以便于将来传给姬昌,但是有长子在这又很说不过去。
古公亶父的大儿子太伯和仲雍为了不让父亲为难,就自己逃到荆蛮之地,断发文身表示不回去和弟弟抢首领之位的决心。《论语》里也称赞他们,“泰(太)伯其可谓至德也已矣。三以天下让,民无得而称焉。”孔子认为太伯多次把天下让给弟弟,品德高到了极处。
太伯在荆蛮之地自创基业,《史记》记载太伯建国,自号“句吴”,这就是春秋吴国的前身。
太伯死后无子,传位给弟弟仲雍,春秋时期的吴国国君就是仲雍的直系子孙。到吴国末代国君夫君的时候,是仲雍第二十一代子孙。吴国和中原的联系比较紧密。吴国最强盛的时候灭了淮夷、徐夷这些东夷之国,甚至还打败了楚国。
越王勾践继位后曾经打败吴王阖闾,阖闾战败而死。吴王夫差继位欲攻打越国。勾践决定先发制人。大夫范蠡进谏说,圣人应该顺应天时而行动,天时未发生变化,不应该攻打吴国。吴国也并没有真的来攻打越国,越国主动出战是挑起事端,于越国不利。但是越王勾践没有听从范蠡的进谏。
不出范蠡所料,战败的越王勾践只能栖身先祖受封之地的会稽山上。大夫文种奉命到吴国以卑辞厚币求和。越国请求把自己国家贵族的女儿给吴国贵族的女儿做婢妾,把越国的镇国宝器给吴国,把国库的钥匙也给吴国,请求议和,吴王夫差都没答应。最后请求以越王做吴王的调身臣仆以供差遣,吴国总算答应了。
越王勾践让范蠡留下治理越国,但范蠡认为文种更适合管理四境之内、百姓之事,范蠡愿意和越王一起到吴国去做臣仆。
三年之后,看起来甘于臣服、毫无意志的越王勾践被放回越国。勾践一回到越国就问了范蠡一个他曾经给他讲过的问题。三年前攻吴之前,范蠡劝谏说要合理地节制国家的政事,但因为勾践不愿意听,范蠡就没多说。这次勾践主动问起,范蠡告诉他节制国家的政事要考虑地利。
于是从此以后越国注重农事,春、夏、秋三季都使民劳作,不违农时。同时越国鼓励繁殖人口,十七岁还不出嫁的女子、二十岁还不娶妻的男子,都会让父母受牵连而有罪。生育的夫妇,生下男婴,官方奖励两壶酒,一只狗。如果生了女婴,也奖励两壶酒,一头猪。
十年生聚,十年教训,越国终于强大起来。春秋末期越国灭掉了吴国,成为霸主。
伍子胥是一个优秀的职业经理人,他帮助阖闾夺取吴国王位,后来又帮助吴国击败楚国,掘开仇人楚平王的坟茔,鞭尸三百,以报血海深仇。
伍子胥此举惊世骇俗,一时间天下扬名,不过不是什么好名声。中国人事死以生,讲究死者为大,伍子胥自己也说“日暮途穷”,所以“倒行逆施”。伍子胥要给吴国纳投名状,自己已经彻底背叛楚国,此后吴国才是家乡。
(伍子胥一夜愁白头)
吴国在楚国一共待了三年,因为吴国军队肆意妄为,惹到了楚国本土民众,同时秦国出兵救援楚国,越国又在江东频频进犯。吴王阖闾决定撤军回国,随后开始进攻越国。但是很不幸,被射中了脚趾头,离奇的是不久就死去了。
去世前,阖闾把夫差托付给了伍子胥,并告诉夫差,越国是吴国的仇敌,一定要灭了越国。阖闾死后,夫差即位,封伍子胥为相国公,是当时朝廷里最大的官职。
夫差即位后攻打越国,勾践投降。伍子胥认为要把越国全部灭亡,但奸臣伯嚭陷害伍子胥,不让夫差联合齐国进攻越国。
伍子胥见夫差短视,认为吴国不久将被灭亡,于是让儿子到齐国避难。伯嚭趁机诬陷伍子胥有谋反之心。
(夫差年轻,志得意满)
夫差就赠给伍子胥一把宝剑让他自杀,伍子胥悲痛地说:“当初是我出力让你当上太子的,你还说以后分一半吴国给我,我不敢有这样的奢望。你现在却听信谗言要让我这个长辈自杀。”
夫差要杀伍子胥,有几个原因:
首先,吴国阖闾时代的两大政治双子星,孙武在破楚之后看到吴军士兵军纪涣散,伍子胥报仇惨烈,于是萌生了退意,朝堂上就只有伍子胥一个托孤老臣了。
伍子胥经常对夫差耳提面命,每次上朝时都会质问他:“你忘记了杀父之仇了吗?”伍子胥一直以前朝元老的身份训戒夫差,夫差每次都回答:“不敢忘”。伍子胥的这种做法,使得吴国大权都掌握在伍子胥手中。夫差要想夺取真正的君权,必须要把伍子胥杀了,才能彻底掌握朝政。。
(勾践:卧薪尝胆)
其次,伍子胥对夫差的教育,太过于仇恨化(伍子胥本身也是苦大仇深的代表),这让夫差感到很大的压力。如后世明朝张居正做首辅时对万历皇帝的严厉管教,造成了万历皇帝的逆反心理,在万历皇帝找到张居正的罪证后,也是死后抄家。夫差对伍子胥的态度,也如同万历皇帝对待张居正一样。
最后,越国的谨小慎微,使得夫差沉浸在勾践已经彻底投降的迷梦中。他被小人所蛊惑,听不进去伍子胥的逆耳忠言。伍子胥要求自己的眼珠挂在城门口,亲眼看到越国大军攻灭吴国。于此可知,伍子胥也是一个耿直、刚烈的人,不为瓦全。
后来,越国大军果然灭吴,夫差悔不当初,自杀前还蒙上眼睛,说是不好见到伍子胥。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