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唐太宗可以说是马上得的天下昭陵六骏。李世民每战必乘骏马冲锋陷阵。在两军对垒中,他常亲率精骑冲击敌方战阵,每每穿阵而过,谓之“贯阵”。可以说,李世民首先就非常爱马。

“六骏”原型昭陵六骏,是唐太宗李世民在618年至622年五年间转战南北时所乘过的六匹战马,它们都曾伴随李世民在战场上纵横驰骋,并且都有着自己的名字,在当时很是风光。

“飒露紫”是李世民东征洛阳昭陵六骏,铲平王世充势力时的坐骑。据《旧唐书·丘行恭传》记载,李世民与王世充在洛阳邙山的一次交战中,为了探清对方实力,他自己跨上“飒露紫”,只带了数十名骑兵,猛冲到敌阵背后。王世充的军队望风而逃,死伤众多,几乎无人敢阻挡他。这时,一条长堤横在面前,李世民和随从将士失散,只有将军丘行恭一人紧随其后。稍后,王世充一队骑兵追了上来,一箭射中太宗战马“飒露紫”。丘行恭急转马头,向敌兵连射数箭,箭无虚发,敌军不敢上前。丘行恭随即翻身下马,将箭从“飒露紫”身上拔出,把自己的坐骑让与李世民。他牵着受伤的“飒露紫”,手持大刀 “巨跃大呼,斩数人,突阵而出,得入大军”。

“拳毛騧”是李世民于621年平定河北,与刘黑闼在沼水作战时所乘的一匹战马。这次战斗相当激烈, “拳毛騧”身中九箭(前中六箭,背中三箭),战死在两军阵前。石刻六骏中,李世民把它比作神马,给它题的赞语是:“月精按辔,天驷横行。孤矢载戢,氛埃廓清。”

“白蹄乌”因全身纯黑,四蹄雪白而得名,是武德元年(618年)李世民平定劲敌薛仁杲时所骑。“特勒骠”全身黄白色,嘴角微黑,是武德三年李世民与宋金刚作战中的坐骑。“青骓”毛色雪白,是武德四年唐太宗与窦建德在虎牢关外激战时的骑乘。“什伐赤”是一匹波斯马,毛色纯红,非常好看,是李世民在洛阳和虎牢关与王世充、窦建德作战时所骑的战马。

白居易诗中曾云:“太宗旨在振王业,王业艰辛告子孙”,为了告诫子孙创业的艰辛,同时也对与他相依为命的六匹骏马的怀念,李世民在贞观十年(636年)兴建昭陵时下诏,将“朕所乘戎马,济朕于难者,刊名镌为真形,置之左右。”

如果你看过央视大型文博节目《国家宝藏》,你就会知道昭陵六骏的前世今生了。

昭陵六骏:“昭陵六骏”为何成唐太宗的顶级豪华座驾?

昭陵六骏:“昭陵六骏”为何成唐太宗的顶级豪华座驾?

昭陵六骏的由来先说昭陵:是唐太宗李世民与文德皇后长孙氏的合葬陵墓,位于陕西省咸阳市礼泉县烟霞镇九嵕山的主峰上,是国家AAA级旅游景区。昭陵距西安市70千米,咸阳市30千米,西安咸阳国际机场25千米。

昭陵六骏:“昭陵六骏”为何成唐太宗的顶级豪华座驾?

再说昭陵六骏:知道了昭陵的来历,那么昭陵六骏就不难理解了,它就是昭陵中的六匹马。但这六匹马并不是活着的马,也不是马的骸骨,而是6块大型浮雕石刻。

这六匹马的名字分别为“拳毛騧”、“什伐赤”、“白蹄乌”、“特勒骠(一作特勤骠)”、“青骓”、“飒露紫”。

为什么李世民要用马来装饰陵墓这六匹马对于李世民来说意义深远,因为这六匹马都曾经随唐太宗李世民征战过疆场,最后战死在疆场上。而且这六匹马都曾在战场上救过李世民的命。

而李世民更是一位重情重义之人,在他离世前,就曾安排过此事,所以就出现了他用马来装饰自己陵墓的事情。

而且李世民还曾为这六匹战马分别题写过赞语,具体如下:

特勒骠:应策腾空,承声半汉;天险摧敌,乘危济难。

青 骓:足轻电影,神发天机,策兹飞练,定我戎衣。

什伐赤:瀍涧未静,斧钺申威,朱汗骋足,青旌凯归。

飒露紫:紫燕超跃,骨腾神骏,气詟三川,威凌八阵。

拳毛騧:月精按辔,天驷横行。孤矢载戢,氛埃廓清。

白蹄乌:倚天长剑,追风骏足;耸辔平陇,回鞍定蜀。

昭陵六骏今天的实际情况本来是石刻的雕像,原本应该就在昭陵。而如今他们并没有在昭陵,而是分居两地,这都是祸国殃民的盗墓贼造成的。

“飒露紫”和“拳毛騧”两石刻在1914年时被盗,他们是打碎之后装箱,辗转于不同的文物商之手,最后流失海外,现藏于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博物馆。

前些年宾大还请国内的专家去进行了修复,而且被盗后还有残缺,国内专家将在昭陵现场找到的石块进行了复制,带到了美国,现场比对之后有一块是严丝合缝的安装了上去,其他残缺的地方未能找到。

除了“飒露紫”和“拳毛騧”两石刻之外,其他四匹战马石刻也未能逃脱盗墓贼的魔爪,也曾被他们打碎之后装箱,好在盗运时被截获,后来安家到西安碑林博物院,如果你有时间去碑林博物院走一走,一定会发现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