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元良的88师几乎在南京保卫战中全军覆没淞沪会战八百壮士。该师下辖的3个旅中,在中华门外的2个旅基本拼光了,只剩下2000多伤员,2个旅长朱赤、高致嵩殉国。
孙元良让辎重营在长江边准备了200多艘小渔船淞沪会战八百壮士,帮助部队撤退。
但这2000人撤退期间出现问题,被其他部队拦住淞沪会战八百壮士。无奈之下,孙亲自前往交涉,最终才得以放行。
这被人曲解为孙要逃走,正是笑话。
令人震惊的是,这2000多先行撤退的伤员,竟然是88师唯一成建制撤退的部队。
在12日17点下达撤退命令后,孙元良仍然奉命在中华门继续防守。
在日军的攻击下,孙元良又死撑了2个小时。于是,该师剩下的部队又伤亡极大,日军认为中华门内的88师官兵遗体就有1000具。
该师剩余部队约一二千人,从中华门向南到中山码头撤退时,日军已经封锁了长江。
最终,这些部队几乎都没有撤退成功,连孙元良自己都被裹在城中,差点死于大屠杀。
至于有些家伙黑孙元良,说什么孙元良放弃部队逃走。
那么请问,国军在南京有差不多10万军队。其他那么多军长都撤退成功了,只留下孙元良一个人没走成,差点把命都送了。
都逃走了,为什么就他一个没走掉?这符合基本逻辑吗?
88师最终成功突围出去的仅仅二三千人,师长也险些送命!
之所以黑孙元良,是因为他说明一句名言:说国军消极抗日,真是天理难容!
应该是这样的原因:一,直接扔下去会从日军铁板上弹开,起不到炸死日军的效果。二,战士绑着炸药,大喊一声,再跳下,与敌同归于尽,起到催泪的效果。三,体现当时我军孤立无援,没有任何人能帮到中国军队,只能如此!四,让对岸租界的国人与外国人看到,中国军人宁可战死,亦不投降!五,让日本人明白三个月灭我中华是不可能的!
十多年的抗日战争,千万军人战死沙场,他们为国捐躯,舍身取义,换来了一个和平的中国,向他们致敬!人民英雄永垂不朽!!!
抗战神剧看多了,慢慢让人产生的一种什么都不信的感觉。不过战略要说的是,《八佰》讲的故事,比历史的真实是有过之而无不及。
如果不信,你可以将台湾拍摄的《八百壮士》与《八佰》作文参照;同时核可以看看日本军事史学界的有关讨论。
“四行仓库”战役是在淞沪会战这个大背景下的一个小小的插曲;整个淞沪会战日军投入了多少兵力呢?一共有25万侵华日军。
四行仓库保卫战,参加战斗的不过是420名国民党官兵;当时带兵的谢晋元团长在会见记者时随口说了个“八百”;在以后的七八十年里,这个说法以讹传讹,就成了“八百壮士”。
四行仓库的战斗,延续了98个小时。想想看,在整个淞沪会战中,这点兵力根本就不能抗击日军,即使打痛日军也不可能。
说白了,,现在拍摄上映这部影片,需要表达讴歌称颂的是一种精神,是全体中华儿女,是所有参加抗战国军将士浴血奋战的精神。四行仓库战斗唯一的目的,就是向国际社会证明那时的中国还有人在战斗,战争还没有结束。
那么,四行仓库保卫战到底有多少人参战?牺牲了多少人呢?
国军撤出四行进入租界以后,谢晋元于1937年11月2日在孤军营接受中外记者采访时,证实了四行孤军的具体人数:
……外报记者首询自我闸北孤军退出四行堆栈后,据日方宣传,谓在日兵入内时,搜查堆栈房屋内,有我士兵尸体百余具,是否确实。
据答,敌方宣传,完全不确,四行堆栈内,除有若干沙袋外,并无如许尸体,我在内士军,共为四百二十名,撤退时为三百七十七人,其中除有十余名已殉难外,余者受伤入医院治疗中,而敌方被我孤军击毙者,确有一百名以上,因敌方不知我究竟有多少官兵,故信口造谣,绝不可信。
那么,日军死了多少人呢?
1937年10月28日有上海地方报纸报道:“此忠勇之士八百余人,迄至今晨歼日军三百余人。”
还有部分史书中称造成日军伤亡五六百人,甚至几千人,这种说法也是过于夸大,不足为信。
还是来看看谢晋元是怎么说的吧——
谢晋元给孙元良(他的长官师长)的信中写道: “廿七日敌攻击结果,据瞭望哨报告,毙敌在八十名以上,廿八日晨六时许,职亲手狙击毙敌二名”。
但是,即使是谢晋元亲笔书写,但是,由于没有n具体的尸体数量作为物证,可信度有应该打折。客观统计加上常识,四行仓库保卫战中孤军击毙日军的数量应该在100人左右,伤者在200至300人之间。
《八佰》作为影视作品,追求的是视觉效果的冲击力;这是电影艺术,无可厚非;艺术的再现,不必过于较真!不光是《八佰》,哪一部战争片不是如此!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