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女与宦官之间的恋情被称为“对食”或“菜户”对食妻子。据说,宦官值班期间无法生火做饭,只能准备一些冷食充饥,而宫女却可以生火做饭,于是一些宦官就找一些相好的宫女帮助热一热饭菜,或者提供饭菜,故私下相通交好的宦官和宫女被称为“对食”或“菜户”。明代《宫庭睹记》中记载,宫女多称所配宦官为“菜户”,宦官称所配宫女为“主儿”。
这种配偶关系令人称奇,却也觉得可怜可悲对食妻子。深宫如海,无论宦官宫人,一脚踏入,便不知归期。长日漫漫,孤寂无依,结成如此的伴侣,也不过是找点情感寄托和慰藉。虽说是排遣寂寞,寻求寄托,却也不乏一些有情有义者。
《万历野获编》中言“宫人与内官既偶之后对食妻子,或一人先亡,亦有终身不肯再配,如人间所称义节”。而作者沈德符曾在城外一寺中,见“寺中一室,房锁甚固。偶因汛扫,随之入,则皆中官奉祀宫人之已死者,设牌位,署姓名甚备。一日,其耦以忌日来致奠,擗踊号恸,情逾伉俪”。
明代对“对食”的惩处据《万历野获编》记载对食妻子,明初若有宦官娶妻者,将以严酷的剥皮之刑进行惩处,但明中期以来,违禁者多矣。至明后期,宫人与宦官相配偶更是寻常之事,若一宫人一直无宦官与之结成对食,甚至会被其他宫人笑话。而这种配偶关系并非随意之举,竟亦有媒妁为之作合,“订定之后,星前月下,彼此誓盟,更无别遇”。
万历皇帝对于对食的现象是非常憎恶的,“每闻成配,多行谴死,或亦株连说合媒妁,多毙梃下,然亦终不能禁也”对食妻子。明人文秉所撰《定陵注略》中记载一事:宫中旧例宫人必配一阉谓之对食如夫妇。然上留心此弊,每岁底令宫人各举所配,举则阉处死,不则宫人处死。一宫人临期无指,妄指一阉出宫已数年矣,逮至将就刑,此阉稽首佛前曰:“此是前生冤孽债,抵偿了也完了今生公案。”上闻即命赦之。
万历皇帝在严刑峻法之外又想出这种连坐告发的招数,不仅没能禁止住“对食”,反而又能造出不少冤魂孽债。然而,神宗尚煞费苦心地禁止“对食”,可到了其孙熹宗在位时,哪怕宫女宦官“轮班之日饮食坐卧行动相依,虽上位亦知之不以为怪”。这恐怕是深受熹宗的乳母客氏和权阉魏忠贤的影响,而此二人狼狈为奸、祸乱宫闱,为祸之烈更是前所未有。
《甄嬛传》中的人物众多,人际关系复杂,能活到最后的人都有自己的过人之处,这其中有小主娘娘,还有部分奴才,就比如苏培盛!苏培盛从小和皇上一起长大,对皇上的事情百分之八十都了如指掌,可是他最后却倒向甄嬛这一边,也是生存之道!
我认为苏培盛知道甄嬛的孩子不是皇上的!原因如下:
一开始崔槿汐找他的时候,他可能已经猜到了常言道“无事不登三宝殿”,甄嬛从甘露寺搬出来了以后,便和果郡王私定终身,并有了孩子。可是果郡王在帮助皇上办事的过程中遇险,活不见人死不见尸。这个时候甄嬛也收到了父亲病危的消息,为了给果郡王报仇,也为了父亲母亲,甄嬛只能选择回宫!可是回宫何谈容易?当年是她执意要离宫的,这次回宫必须要做好周密的计划,苏培盛是这个计划的关键人物!
苏培盛和崔槿汐是同乡,他一直都喜欢槿汐,曾经也表白过,只是槿汐没同意。这次为了甄嬛能够回宫,崔槿汐答应和他在一起。之前一直不同意,现在怎么就同意了呢?而且是崔槿汐主动的,苏培盛或许一开始想不到孩子的事,但是也知道了甄嬛是为了回宫。
苏培盛后来和崔槿汐结为夫妻,可能知道内幕甄嬛回宫以后,崔槿汐和苏培盛还一直来往,私下里就像普通的夫妻一样,可是苏培盛一不小心掉出了荷包,让敬妃认出是崔槿汐的手艺,于是二人都被罚去慎刑司,后来甄嬛想尽办法并求端妃帮忙,才救出两个人!甄嬛生下龙凤胎以后,皇上让二人正式结为夫妻,也正是经历了这件事以后,槿汐也知道了苏培盛是真的爱自己,所以以后更加坚定和苏培盛在一起。甄嬛要干许多事,肯定离不了苏培盛的帮忙,崔槿汐多多少少会和苏培盛透漏一些苏培盛应该也猜到了孩子不是皇上的。
苏培盛多次暗中帮助甄嬛,说明他知道真相甄嬛回宫以后,从妃到贵妃到最后的位同副后,大家都知道谁是日后势力强大的一方,苏培盛选择甄嬛也无可厚非。在滴血验亲的时候,苏培盛一直站在甄嬛这边,甄嬛在众人的帮助之下转危为安。后来皇上莫名其妙要杀果郡王,也是苏培盛告诉甄嬛是因为一些信,那是果郡王给浣碧的家书,每一封后面都有“熹贵妃安”,这才让甄嬛知道了果郡王死的真相。在皇上驾崩以后,甄嬛说出皇上遗诏,众人不信,苏培盛也是站在甄嬛这边。众人看连皇上身边的人都认同甄嬛的说法,想必甄嬛说的是真的!
苏培盛也是一个心机深重的人,要不然他不会笑到最后,甄嬛的事情,他应该也知道不少,但是他和槿汐是夫妻,为了两个人的生存,他也会看破不说破。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