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只看电视连续剧,会觉得三家分晋只是一场晋阳之战而已三家分晋是哪三家。赵襄子击败智伯,与韩魏两家分了智氏领地。
真实的历史却是“三家分晋”是一个长达数十年的过程,而若要从根源上探讨晋国的分裂,更要从春秋早期开始说起三家分晋是哪三家。
一 以小代大,公室衰落前745年,晋国第十二位国君晋昭侯将他的叔叔姬成师封于曲沃,称为曲沃桓叔三家分晋是哪三家。
前678年,曲沃桓叔的孙子姬称杀死晋国国君姬缗,并以珍宝贿赂周釐王。周釐王便封姬称为晋国国君——曲沃小宗自此取代晋国公室大宗,史称“曲沃代晋”,姬称即晋武公。
前677年,晋武公之子姬诡诸继位,即晋献公。献公在位时期,为防止大宗反扑,将晋国的公室子弟诛杀殆尽,起用士蒍、荀息、等一大批异姓人才为卿大夫——为晋国日后的分裂埋下伏笔。
二 世族竞争,强者生存前633年,晋献公之子晋文公姬重耳设立六卿,以其分担晋国朝政。此时晋国公室早已凋零,六卿就在狐氏、先氏、栾氏、范氏、中行氏、智氏、韩氏、赵氏、魏氏等十几个异姓世族中挑选担任,两百多年的残酷淘汰就此开始。
前621年,狐射姑在迎立新君问题上与赵氏起冲突,逃亡北狄和潞国。狐氏衰败,出局。
前596年,先榖被排挤逃奔狄国,策划反攻未成。先氏族灭,出局。
前583年,晋景公欲遏制世族,加强公室实力,号召其他世族攻击已经连续两代执政的赵氏。赵氏被灭门,只剩下赵武活下来,赵氏孤儿的故事即来与此。后在韩氏的帮助,赵武重新继承赵氏。
前552年,栾盈被范氏驱逐,两年后借齐国军队回攻晋国,兵败身死。栾氏族灭,出局。
前497年,赵氏、智氏、魏氏、韩氏联合驱逐范氏、中行氏。四年后,范氏、中行氏借助齐国力量反攻,战败,退出晋国政坛。
前458年,知氏、赵氏、韩氏、魏氏尽分范氏、中行氏的土地。至此,晋文公时代的十几个世族只剩下他们四大家。
三 晋阳之战,奠定格局前455年,智氏以赵氏拒绝献地归还晋国公室为由,联合韩氏、魏氏围攻赵氏的晋阳城。赵氏说服韩魏两家临阵反水,智伯战败被杀,智氏族灭。
前452年,晋出公姬凿向齐、鲁两国借兵讨伐韩赵魏三卿,战败后病死。此后,三家又把晋国留下的其他土地也逐渐瓜分了。
前403年,韩、赵、魏三家派使者上洛邑去见周威烈王,请求周天子把他们三家封为诸侯。周天子同意,三家正式立国,但仍给晋国公室保留极小的领地。
前376年,赵、韩、魏瓜分了晋国公室仅存的土地,晋国最终灭亡。此时距离晋阳之战已经过去整整79年,距离晋文公设立六卿整整257年。
三国建立之初,领土交错,这是因为最开始晋国国君给他们的封地就是分散的,他们在吞并其他世家土地的时候,也是一块块分散着吞并(从文章第二部分配图可以看出)。所以韩赵魏三家在从春秋中期到战国初期,多次交换过彼此领地。
据史料记载周威烈王23年(即公元前403年),周威烈王姬午封晋国大夫韩虔、赵籍、魏斯为诸侯,至此“三家分晋”被公认。而《资治通鉴》主要是以“时间为纲,事件为目”,所以从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公元前403年)写起,即“三家分晋”事件开始,到五代后周世宗显德六年(公元959年)征淮南停笔,涵盖16朝1362年的历史。
由此春秋时期进人了战国时代。
《资治通鉴》是北宋宋神宗年间开始,由政治家、史学家、文学家司马光主编的一部多卷本编年体史书,共294卷,历时19年完成。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