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比李卫大9岁,但在古代有早婚的习俗,雍正也差不多是李卫父亲辈的了雍正的宠妃。历史上,雍正接连囚禁了四五个兄弟,绝对称得上刻薄寡恩了。但对于臣子李卫,雍正却又露出慈祥的一面,可以说当儿子来宠的。
李卫的出身李卫字又玠雍正的宠妃,是江苏徐州人,生于康熙二十六年(1687年,雍正生于康熙十七年),卒于乾隆三年(1738年)。
李卫出身富裕之家,因此虽然文化程度不高,但得以捐钱为监生,从此走上了仕途雍正的宠妃。虽然李卫文化程度不高,但却心思敏捷,师爷给他读公文奏章的时候,李卫能轻松找到问题要害,还能提出修改意见。所谓的不学而知,恐怕就是李卫这种情形了。
李卫虽然大字不识几个,但性格却是刚烈,即使面对皇亲贵戚,李卫依旧敢于揭发。当时,有位亲王管理户部,在收缴白银时,每一千两里面都要多收10两作为“火耗”。至于多收的这些钱,最后自然是进了这位亲王的腰包。
此时,作为亲王下属的李卫,表达了反对的意见,但亲王根本不听。李卫眼见如此情形,便把银柜抬了出来,并在上面贴上“某王盈余”。来往许多官员都可以看到这张字条,亲王迫于压力,最终不得不取消了多收银子的规定。
这个事件传到皇子胤禛(后来的雍正皇帝)耳中,引起了胤禛对李卫的重视。等到雍正登基后,李卫受到雍正宠爱,从此青云直上,位极人臣。最能反应李卫受雍正宠爱的,便是李卫的升迁速度了。
李卫的升迁速度李卫文化素质不高,甚至连官都是捐来的。换做其他皇帝,李卫未必能入皇帝法眼。后来的乾隆皇帝,就对李卫看不顺眼,甚至命人拆了祭祀李卫的庙宇。但刻薄寡恩的雍正,却对李卫偏爱有加。
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李卫被任命为云南盐驿道。雍正二年(1724年),李卫被超规格提拔,升任为云南布政使,仍旧监管盐务。雍正三年,李卫被任命为浙江巡抚。雍正四年,李卫兼任两浙盐政。雍正五年,李卫升任浙江总督。雍正十年,李卫升任直隶总督,提督以下皆受节制。
从这火箭般的升迁速度来看,就知道李卫有多受雍正宠爱了,何况李卫还不是走正经科举之路出身。虽然雍正有时也敲打李卫,但更多的是维护他,不愿意让李卫吃亏或受委屈。当李卫和别的大臣发生矛盾时,雍正也往往拉偏架,暗中帮助李卫。
雍正对李卫的宠爱李卫虽是文官,但却好武。在管理盐务和捕捉盗贼方面,李卫更是擅长。
卫尤长于治盗。盗匿山泽间,诇得其踪迹,遣将吏捕治,必尽得乃止。(《清史稿》)所以,我们看到,雍正在任命李卫的时候,往往让他兼任盐政和捕捉盗贼的工作,这也是李卫好武的性格影响。当初李卫曾向雍正请缨,想到军前效力。但雍正委婉拒绝了他,让他专心地方事务。
母亲去世后,自认为“没了牵挂”的李卫,再次向雍正请缨去西北前线,而此次雍正依旧没有答应,并说:“但愿战场上永远用不到你!”寥寥数字,便显示了雍正对李卫的偏爱,不愿意让他到危险的战场上冲杀。
此外,李卫虽然位居高位,但刚直的性格并没有改变,敢于揭发一些丑恶现象。对于军机大臣鄂尔泰的弟弟鄂尔奇,李卫也勇于揭发。
(雍正)十一年,(李卫)疏劾步军统领鄂尔奇坏法营私,紊制扰民。上为夺鄂尔奇官,命果亲王及侍郎莽鹄立、海望按治,得实,请罪鄂尔奇。上以鄂尔奇为鄂尔泰弟,曲宥之;奖卫,命议叙。(《清史稿》)面对权势滔天的军机大臣,李卫依旧敢于大胆揭发,胆气自是很足。但李卫也有他的缺点,就是他的性格比较狂纵傲慢。虽然雍正多次批评他的性格,但李卫仍旧没能改掉。
在云南担任布政使的李卫,私下里却称呼云南总督高其倬为“老高”,云南巡抚杨明时为“老杨”。这固然是李卫缺少文化素养的问题,但在那时却是对上官大不敬,弄不好要丢官的。但李卫被举报后,只是换来雍正一顿臭骂,并没有惩罚他。
后来,李卫猜测是贵州威宁总兵石礼哈背后“告刁状”,因为两人素来不和。因此,李卫趁到贵州出差的机会,把石礼哈臭骂一顿。石礼哈自然不甘心,不久,借弹劾另外一名官员的时候,把李卫又给牵扯进去。但雍正对石礼哈并不相信,反而是维护李卫,把石礼哈给批评教育了一顿,说石礼哈是嫉贤妒能。
但为了避免李卫、石礼哈后续再继续暗斗,雍正把李卫调到浙江上任,算是小小的“惩罚”。这对于心狠手辣、生性多疑的雍正来说,绝对是天大的恩宠了。
所以,李卫也认为自己是受到了雍正特殊的恩遇,每到一地方任职都尽心尽力,从不敢疏忽懈怠。而这样更形成了良性循环,雍正多次告诉臣子要像李卫学习,把李卫做成了标杆。
因此,在《雍正王朝》中,把李卫演绎为雍正府里的奴才,雍正还亲切地称呼李卫为“狗儿”,是有一定事实依据的。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