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的第二位皇后是辉发那拉氏叶赫那拉氏,清史稿记载为乌喇那拉氏,她是佐领(管理户口,田宅,兵籍,诉讼的长官)讷尔布之女。雍正十二年,她成为了弘历的侧福晋。

叶赫那拉氏:乌拉那拉氏为何成为皇后?

叶赫那拉氏:乌拉那拉氏为何成为皇后?

叶赫那拉氏:乌拉那拉氏为何成为皇后?

乾隆即位后,她被封为了娴妃,八年后,晋升为了娴贵妃叶赫那拉氏。在乾隆十三年时,她迎来了人生的高峰,乾隆的皇后富察氏病逝了,中宫之主的位置空缺了,但是由于乾隆与富察氏的感情很好,因此他晋封辉发那拉氏为皇贵妃(副皇后)管理六宫的事务,二年后,才正式册封辉发那拉氏为皇后。

那么为什么两年后才册封呢?因为乾隆很思念富察氏,不愿册立新后,但是太后钮钴禄氏认为中宫无主,会影响乾隆的工作,让他分心,于是多次劝说乾隆,要他立辉发那拉氏为后,乾隆碍于母亲的面子,于是在两年后立了辉发那拉氏为后,辉发那拉氏从此登上了皇后宝座叶赫那拉氏。乾隆三十年,是辉发那拉氏一生的转折点,她在陪乾隆第四次南巡时,有一天晚上,皇后就没露面了,其实是皇后被福隆安送回了北京。

乾隆回京后,就收回了皇后手中所有的册宝,并只给她配备两名宫女,第二年皇后去世了,乾隆下令按皇贵妃礼仪下葬,并安葬于纯惠皇贵妃的地宫中。乾隆为什么要这样对她呢?按乾隆的说法是,她不能在皇太后面前不能恪尽孝道,自行剪发。按古代的习俗,只有长辈去世了才能剪发,而太后还健在是不能剪发的,所以皇后犯了大忌讳。但这是乾隆的一面之词,是真是假,也无从查问。

清代叶赫那拉氏一共出过三位皇后,以及六位后宫主位。

三位皇后是:太祖的孝慈高皇后,文宗咸丰帝的孝钦显皇后,德宗的孝定景皇后。

六位后宫主位是:太祖的侧妃,太宗的侧妃,圣祖康熙帝的惠妃,高宗乾隆帝的舒妃,文宗咸丰帝的璹嫔、玉嫔。

这九位之中,其实出自两个大家族,一个是叶赫国主系叶赫那拉氏,一个是苏完系叶赫那拉氏。

太祖的孝慈高皇后、太祖侧妃、太宗侧妃、圣祖康熙帝的惠妃、高宗乾隆帝的舒妃,文宗咸丰帝的璹嫔、玉嫔,这七位都出自同一个大家族,即叶赫国主系的叶赫那拉氏。叶赫国主系的叶赫那拉氏始祖叫星根达尔汉,原为蒙古土默特氏,到叶赫之地为王,改称为叶赫那拉氏。星根达尔汉生席尔克明安图,席尔克明安图生齐尔噶尼,齐尔噶尼生褚孔格,褚孔格生太杵和尼雅尼雅喀。太祖的孝慈高皇后、圣祖康熙帝的惠妃、高宗乾隆帝的舒妃,是太杵的后代,太祖侧妃、太宗侧妃、文宗咸丰帝的璹嫔、玉嫔是尼雅尼雅喀的后代。

文宗咸丰帝的孝钦显皇后和德宗的孝定景皇后出自苏完系叶赫那拉氏,她们也是一对亲的姑侄。苏完系叶赫那拉氏的祖先叫喀山,根据八旗档案记载,喀山的家族世居苏完,而苏完地方处于叶赫国境内,所以也称为叶赫那拉氏。喀山后来投入八旗,因功封骑都尉,从征毛文龙,立有战功,晋封三等男,后来晋封二等子,去世之后谥号敏壮,是八旗内的世家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