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太后为什么不称帝刘娥皇后?宋真宗的皇后刘娥为什么不称帝?
听过评书杨家将的人应该都知道萧太后,而认识刘太后的大约也都知道狸猫换太子的故事,历史上这两位同时代具有摄政实权的太后,在执政时期都有称帝的机会可最后都没有称帝,这是为什么刘娥皇后?
萧太后为什么不称帝刘娥皇后?
萧太后名萧绰,是辽景宗的皇后,小字燕燕,她自小美丽聪慧过人,辽景宗继位她先被选为贵妃,后又册封为皇后。生了辽圣宗后,又生三子三女。982年,辽景宗崩,辽圣宗继位,她被为皇太后,摄政。
公元1004年闰九月,萧太后以索要周世宗收复的关南地为名,大举伐宋。十一月,辽军至宋都开封的门户澶渊。萧太后利用宋真宗急于求和的心态,与宋朝谈判达成澶渊之盟。
檀渊之盟后第五年,辽国在其治理下,内部团结一致,外部宋军不敢来犯,达到了最鼎盛时期,在这个时候萧太后宣布不再摄政,归政于皇帝,也就是儿子辽圣宗。
这位历史上政治、军事、才能、智慧全部拥有,还完美收获爱情的女强人掌控朝堂27年,历史功绩堪比武则天却从未称帝,这是为何?
主要原因有几下方面:
第一,景宗继位后因身体不好,多不视朝,萧太后自当皇后起就一直主掌内外权力,朝政由她裁决。她的实际权力在景宗时已与皇帝同等。
辽景宗曾传谕史馆学士,此后凡记录皇后之言,“亦称’朕’暨’予’”,并“着为定式”,将妻子的地位升到与自己等同的程度。
第二,景宗去世,遗诏军国大事听决于皇后。萧太后自大权在握后从没失去过权力,她没有武则天出家那一段坎坷经历,固也没有武则天那样的心态,所以她对当皇帝的欲望应该没武则天那样强烈。
第三,辽圣宗是萧太后亲生儿子,萧太后摄政时幼帝只有12岁,根本没有与母亲争权的能力。
第四,等萧太后带领辽军击败宋军签下澶渊之盟后,萧太后要着手处理内政,等她将想取而代之的亲王们压服住,处理好国内的事情,她的身体却累垮了。据史料,萧太后归政给儿子后不到1年便病逝,时年57岁。
太后刘娥为什么不称帝?
刘娥是宋真宗的皇后,宋朝第一位垂帘听政的皇后,堪称是中国历史上最具传奇色彩的一位皇后。
刘娥15岁进入还是襄王的真宗府邸后,真宗便对她神魂颠倒,大加宠爱。由于真宗乳母秦氏认为她太过妖媚,偷偷向太宗奏报,宋太宗曾命襄王将她逐出府。直到十几年后真宗即位,她才得以进入皇宫。
刘娥之所以能让真宗这么宠爱,不仅是因为她是美貌的女子,更重要的是她天性敏悟,通晓书史,能力极强。
刘娥当了皇后,她对朝廷大小之事都能熟记本末。真宗批阅奏章,总有她陪同且一同理政。真宗执政22年突然风疾不能理事,政务多交刘皇后裁决。
一年后,真宗病故,遗诏刘皇后为皇太后,权职处分军国大事。
刘娥垂帘听政之后,先后有数位臣子为了讨好她,上书建议她效仿唐代的武则天,称帝建国。
一位名叫方仲弓的官员,上书请太后刘娥效仿武后当年的举动,建立自己的家庙,实际上这是暗示刘娥称帝。
而另一位名叫程琳的大臣,给刘娥献上了一幅《武后临朝图》,这就是更明目张胆地劝刘娥称帝了。
史籍中记载,刘娥曾经明确表示自己没有称帝之心,可是细细推敲,却可以看出这并非刘娥本心。
刘娥曾经问大臣鲁宗道:“唐武后如何主?”
鲁宗回答是:“唐之罪人也,几危社稷。”
刘娥听后,沉默不语。
方仲弓上疏,一开始刘娥有些犹豫不决,跟老臣商量后才放弃了这个念头。可以看出,刘娥当时是有称帝的欲望的。
而程琳献图一事发生后,大臣议论纷纷,群情激动,刘娥知道不能强行称帝,于是拒绝。但事后她对献图的程琳只是稍加斥责,之后更是提拔重用。
在刘娥摄政十四年的时候,举朝要行祭太庙大典,刘娥竟然提出自己要着天子衮冕祭祀太庙。群臣大哗之后,只好将皇帝衮衣上的饰物稍减了几样呈了上去。
1033年二月乙巳日,刘娥不顾大臣议论穿着天子衮衣、头戴仪天冠,在近侍引导下步入太庙行祭典初献之礼。在太庙文德殿接受群臣给自己上的尊号:应天齐圣显功崇德慈仁保寿皇太后。
刘娥最终没有称帝,主要原因是:
第一,刘娥虽专权,但不妄杀。她号令严明,赏罚有度,虽然难免有些偏袒家人,但并不纵容他们插手朝政。在大是大非面前,她更尊重士大夫们的意见。后人曾将刘太后与汉之吕后、唐之武后并称,史书称其“有吕武之才,无吕武之恶”。
第二,儒家思想在宋朝得到进一代的发展。当刘娥是太后的时候,大臣们对刘娥久不还政,不把政权还给宋仁宗只是有怨言,可若是刘娥称帝,那必然会群起攻之,他们是不会接受一个女皇帝的。
北宋名相富弼上疏宋仁宗,回顾这段往事时说过,章献明肃皇后(刘娥)最终没有像唐代武则天那样谋朝篡位,全赖忠臣的救护,使得章献明肃皇后不得不克制欲望。陛下可以保全皇位,实是这些忠臣之功。
萧太后(萧绰)与刘太后(刘娥)她们二人是那个时代的杰出女性,在她们执政时,均极大地发展了本国的经济,开启了朝代的繁荣,为宋辽两朝的和平作出了积极贡献。
所以,即便她们二人没有称帝,历史也记住了她们。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