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沪剧表演艺术家王教成简历,王派唱腔创始人王盘声(生于1923年卒于2016年),从小生长于苏州一户穷苦农民家庭里,15岁时在上海拜滩簧艺人陈秀山为师,学习沪剧。后进入沪剧界前辈筱文宾先生组建的文宾剧团,长期在该剧团演出,渐渐成为剧团主要演员之一。1945年之起,他在《白兔记》中饰演刘智远,在《碧落黄泉》中饰演汪志超,其中“刘智远敲更”及“志超读信”等唱腔,声腔新颖,音色甜润,情真意切,自成一派,一时风摩上海的大街小巷,王盘声也更加出名。
其中“志超读信”一段唱,原本是采取女演员在画外演唱,玉盘声在舞台上表演读信的形式,但当时剧场扩音设备比较简陋,声音时有时无,时断时续,严重干扰了观众看戏的情绪和王盘声的表演王教成简历。王盘声就开始琢磨改变读信的方式,即由他来读女主人公的信,去掉“画外音”。王盘声当夜就躲在中央大戏院后台道具间里,重新改写这段台词,以女主人公的口吻娓娓道出离别之后的两地相思和曲折遭遇,并采用较快节奏完成唱段。
第二天演出时,王盘声一百多句唱词一气呵成,唱得感情真挚,荡气回肠,令台下的观众无不为之动容唏嘘王教成简历。足见王盘声已经具有组织自己唱腔,编写台词的功力。《碧落黄泉》也成为王盘声的代表作,“志超读信”一段传唱至今,魅力不衰。
1951年之后文滨剧团改为艺华沪剧团,玉盘声出任副团长,他积极投入戏曲改革运动,主演了许多现代戏。如在《黄浦怒潮》中扮演林耀华、《金沙江畔》中扮演金明、《三代人》中扮演李玉和。在这些戏的创排中,他重视研究沪剧传统的各种唱腔特点,又善于吸收兄弟剧种唱腔的长处,结合自己的嗓音条件,融会贯通,形成了飘逸潇洒,音清韵美,普域宽广,刚柔相济的沪剧“王派”唱腔,并成为后人争相学习和模拜的对象。当今沪剧界众多著名男演员都是王盘声的学生或再传弟子。
据说生活中的王盘声是一个“老好人”,心里除了沪剧,几乎不装不下任何东西,终生为沪剧事业在孜孜不倦奋斗。正是这种对沪剧艺术的痴迷,造就了一位沪剧大家。
值得一提的是王盘声的姐姐小筱月珍也是一位著名的沪剧演员,唱腔刚劲有力,自成一派,被称为“刚派”。小筱月珍早于王盘声来上海学戏。而正是在她的引荐下,玉盘声拜师学艺才有了门路。有趣的是1980年代初,新艺华沪剧团复排《碧落黄泉》,王盘声仍演汪志超,小筱月珍却演汪母,姐弟变“母子”,竟也配合默契,毫无违和感,留下一段艺坛佳话。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