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则天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李世民如意,也是唐代为数不多的女诗人之一。《如意娘》的确是武则天写给高宗李治的情诗。
在十四岁入宫之后李世民如意,武则天作为唐太宗李世民的才人,在大唐的后宫里生活了十二年。后宫深似海,武则天正是花季却不得绽放,正是妙龄却没有华彩。
649年,命运给武则天打开了一道大门李世民如意。那年,太宗李世民身染疾病,二十六岁的武才人被招“入侍”。换句话说,这时候,她负责太宗皇帝的生活保障工作。
也就是这一阶段,太子李治被招到太宗的病床前,系统接受帝王之术的培训。
一个接受教育,一个负责生活起居。一来二去,两个年轻人产生了火花。
那年七月,太宗李世民去世。按照大唐的规矩,武才人去了感业寺,超度先帝的亡灵。佛门清寂,武才人心头点燃的火花弥漫开来,她思念刚刚当上皇帝的李治。她泪水潸然,寝食不安,憔悴不堪。写下了感情炙热的《如意娘》。
“看朱成碧思纷纷,憔悴支离为忆君。不信比来长下泪,开箱验取石榴裙。”
思念犹如温柔的爪子,挠得人心不安;思念犹如缥缈的背影,挥之不去。武则天陷入深深的情感泥潭,拔不出来。
在感业寺的青灯之下,武才人写下了上面二十八个字。
我陷入深深的相思之中,竟然误把红色当做绿色。相思苦,苦相思,以致于面容憔悴,神智迷离。想您时,我的泪水簌簌流下,假如你不相信,那就打开衣箱,看看我衣服上的斑斑泪渍。
短短四局,写出了武则天的相思之苦、相思之愁、相思之态。
武则天是在太宗去世后进入感业寺的。《如意娘》是高宗李治“岁祭”(周年祭祀)太宗时,武则天诉说的相思之苦。应该是在649年七月之后,650年七月之前在感业寺写出来的。
武则天后来写了不少饮宴诗、巡游诗,但《如意娘》还真是一首很好的情诗。有人评价这首诗,起句犹如曝竹,惊人聚神,末句犹如撞钟,余音不绝。
617年的十一月十三日,李渊拥立杨侑为帝,遥尊远在江都的表弟杨广为太上皇。没想到,过了不到十年,在626年的八月初九,李渊自己也被逼着退位为太上皇,而且还是被自己的亲生儿子李世民给逼着下了台。人生的兜兜转转也真是很有意思。之后的李渊又活了九年,在这九年中,发生了很多比较有意思的事,也能从中看出李渊的心理素质是怎样的强大。626年,李世民发动政变,在玄武门诛杀了李建成和李元吉,然后逼迫李渊交出权力。八月初九,李渊正是退位,离开了权力中心,从此开始了幽禁般的生活。最开始的两年多时间内,李渊并没有搬家,还是住在太极宫,虽然行动受到了一定的限制,但物质生活倒还是不缺的,后宫也并没有裁减。到了628年,李世民将太极宫中的大部分宫女以及掖庭的部分宫女放归家中嫁人,这次放归是大放,号称有三千宫女被放回,其中绝大部分就是伺候李渊的宫女,自此,太极宫较以往又安静了很多。
到了629年,李渊搬到了太安宫(大安宫),即当初的宏义宫。说起来也很有意思,这个宏义宫原本是李渊在622年特意下旨为李世民建的宫殿,李世民最开始住在承乾殿,李渊念李世民克定天下有功,于是建了宏义宫让李世民居住。没想到到最后成了自己的晚年居所。当时的李世民是秦王,所以宏义宫无论是位置还是规模都不能和太极宫相比。
李渊搬进了大安宫之后,父子俩就很少见面了,李渊在大安宫几乎从来不出门,就住在这一方小天地里和为数不多的妃嫔过活,娱乐什么的是很少的。但是即便在这样的环境下,六十多岁的李渊却还有生育能力,滕王李元婴正是出生在大安宫。
而在同一年,还发生了一件大事,那就是李绩灭了东突厥,擒获了颉利可汗。要知道,当年李渊在太原起兵的时候还曾派刘文静跑到突厥寻找合作,而现在,在贞观时期,东突厥就被大唐给灭了,李世民自然不能不让李渊知道这件事。李渊知道后自然是有一番感叹,表示自己将皇位传给李世民是多么正确的一件事啊。于是李渊就和李世民见面了,当时还有十余位重臣以及王爷王妃等在凌烟阁大摆筵席,酒酣之际,李渊还情不自禁的弹起了琵琶,而李世民则跳起了舞蹈,可以说是其乐融融,晚上才结束。
但是李渊和李世民父子大部分时候是互不相见的,632年,李世民在酷暑的季节决定避暑九成宫,但并没有叫上李渊,监察御史马周就看不下去了,就上疏建议李世民将李渊住的大安宫进行修缮加高,而且建议李世民应该每天都要去大安宫看一看年迈的李渊。李世民答应了。将大安宫做了一番修缮,但到了第二年,李世民邀李渊去九成宫避暑的时候,李渊却拒绝了。
634年是李渊再次有点小活跃的一年,这一年的三月初二,李渊再次大摆筵席,在两仪殿宴请西突厥的使者,李渊在宴会上对长孙无忌说:“当今蛮 夷率服,古未尝有。”长孙无忌祝福了一下李渊。然后李渊给李世民赐酒,李世民捧起酒杯为李渊祝寿,流着泪说:“现在百姓安康,天下归附,正是我奉太上皇的旨意才做到的啊,又哪里是我自己的功劳?”李世民和长孙皇后侍奉李渊吃饭,融洽的好似又回到了从前。
这一年李渊还曾到城西检阅军队。又李世民在未央宫摆宴席,三品以上官员都参加,李渊也出席了宴会,并在宴会上要求颉利可汗跳舞,父子俩不免又是一番感叹。这时候的李渊已经是79岁,人生已经所剩无几。
635年五月,李渊病危,下诏让李世民一切从简,丧服遵循汉制,陵墓的选建也要从简。五个月之后,李渊葬入献陵。至于献陵和第二年长孙皇后去世后建的昭陵的对比,这又是一个悲伤的故事。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