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是与其父汉文帝,还是与其子汉武帝相比,景帝都显得平庸,但是他偏偏又处在从“文景之治”到“汉武盛世”的过渡期汉景帝。而虽有“文景”之名,但景帝可以说只是忝列其中。治国的智慧他远不及文帝,而开疆扩土的武功又远不如武帝。甚至他将汉文帝的一手好牌打的稀碎,直接导致了所谓的“七国之乱”,而平定叛乱的功臣周亚夫却又是文帝留给儿子的底牌。
与文帝在削藩上的深谋远虑相比,景帝此人又显得太过急躁。而最初他力排众议任用晁错进行削藩,但是当激起众怒汉景帝、诸侯叛乱之际,眼见形式不妙,他又急忙腰斩晁错安抚叛乱的诸侯。
在大事上他没有文帝的能力汉景帝,他显然也不明白文帝在削藩上的用意,对付吴王濞这么一个行将就木的老头子最好的办法就是安抚,待其归天之后再着手下一步,所以文帝多次拒绝晁错的建议,而在很多问题上宽恕了吴王。但是文帝又考虑到了削藩可能的后果,所以他提拔了周亚夫,并在病重之时特别对景帝强调了此人。
但是景帝显然并没有对削藩有一个清醒的认识,于是在削藩的问题上任用了被文帝拒绝的晁错,以至于酿成大祸,手足无措之时又只好斩晁错来妥协,最后慌乱之中想起了文帝曾经的叮嘱,任用周亚夫才解决了问题。以至于后人王夫之感叹文帝高明之时说:
“是谊(贾谊)错(晁错)之忧,文帝已忧之,而文帝之所持,非谊与错所能测也……智者知天之消长以为动静。”
相比之下,景帝难免相形见绌,过于急功近利,且无战略上的能力。司马迁后来评价晁错的削藩政策时说:“而错为之不以渐也。”其实就是在暗示晁错与景帝的急躁。
但是等到周亚夫平定了叛乱之后,景帝的猜忌又至使功臣绝食而亡,甚至此前文帝的一些名臣也因此而亡。从他任用晁错而后又腰斩大臣的前后态度来看,他在性格上就远不如文帝。以至于后来苏轼的弟弟苏辙评价道:
“景帝忌克少恩,无人君之量,其实非文帝比也。”
甚至用苏辙的说法,景帝此人在君臣、父子、兄弟等等事中,都是“背理而伤道”,甚至除了继承汉文帝的节俭外,在其他方面都可以说“失道”。
与汉文、汉武相比,景帝确实算作平庸,但是说其不是好皇帝却有些言过其实,因为纵观中国古代的历史,景帝其实称得上是贤君,所谓文景之治后西汉“海内富庶,风俗醇厚”,也多亏景帝在位这些年,能在大体上向其父亲看齐。
山野老人回答这个问题:
为何汉景帝要把皇位传给梁孝王呢?都有哪些原因?山野老人讲一个故事,大家就会明白一切!
(汉景帝 剧照)
一天晚上,景帝早早地就准备了晚餐,等着梁孝王的到来!
兄弟俩见面,本来是景帝很期待的事情!景帝准备了好多话要对梁孝王说,可是见了面,景帝却感到很难堪,找不出兄弟俩共同的话题。
景帝只是一味地劝酒,反复地说一句话:“母后把我们兄弟俩拉大不容易,我们兄弟俩要报答母后养育之恩!”
景帝把这句话说了几遍,说得自己都烦了!
景帝之前想好了很多话,准备对梁王说,但一见面,景帝觉得原来那些话不适合对梁孝王说。
景帝原来想告诉梁孝王,说朝廷官员有两派:
一是御史大夫晁错为一派。御史大夫晁错对朝廷很忠诚,可是势力单薄,总是受到排挤。
另一派,原来的代表人物是丞相申屠嘉。申屠嘉死了,现在领头的是国舅爷窦婴,袁盎是窦婴一派的。
他们这些人处处与晁错作对,千方百计地置晁错于死地。
这些话,到了嘴边,景帝觉得不合适对梁孝王说,说了担心梁孝王挤兑他,笑他:一个皇帝,几个臣子都摆不平,还做什么皇帝?
景帝原来还打算告诉梁孝王,说吴王刘濞、楚王刘戊等这些人都有反叛之心,他们正在联络,企图想抱团来推翻朝廷。
这些话,到了嘴边,景帝也咽下去了。
景帝认为这些话更不合适对梁王说。一旦对梁孝王说了,说不定,梁孝王还有其他企求。
景帝还想说,现在,我们处于非常不利的位置,我们兄弟俩要团结一心,保卫朝廷的安全。
这些话,景帝觉得更不能对梁孝王说,一旦说了,梁孝王说不定还以为自己离不开他,反过来要挟自己,那就更难办了!
兄弟俩很难得的一次见面,却由于互有防备,本来想好的话,本来应该交流的事情,却由于不知根底,放弃了!
由于环境的险恶,景帝对梁孝王抱有极大的奢望,希望梁孝王在朝廷有危机的时刻,能与自己一道同心同力。可是由于对梁孝王的猜忌,景帝不敢说这些掏心窝子的话!
景帝就处在这种矛盾之中!
一方面想与梁孝王掏心窝,说些知心话;一方面又担心梁孝王不理解自己,一旦说出自己的处境,梁孝王反而会要挟自己。
处在这种矛盾之中的景帝很痛苦,很郁闷!
为了排泄自己的痛苦与郁闷,景帝只好不停地劝梁孝王饮酒!
后来,景帝有些醉意!
(梁孝王刘武 剧照)
醉意、痛苦、郁闷等加在一起,让景帝有些失控!
景帝再一次猛地端起酒盅,对梁孝王说:“来,我们俩再饮一盅!”说完,景帝一饮而经,然后醉眼朦胧地拍着梁孝王的肩膀说:“我对你说一件好事!等到我百年之后,我把皇位传给你!”
景帝话一出口,自己就犯傻了!
梁孝王听了,也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梁孝王无法压抑自己的兴奋!但是梁孝王还是克制了自己的兴奋!
梁王当作什么事情也没发生!
梁孝王带着醉意离开了景帝,歪歪咧咧地回到窦太后的寝宫!
梁孝王之所以带着醉意,坚持回到窦太后的寝宫去,就是要趁机告诉窦太后刚才皇帝说的话,然后怂恿着窦太后,把这件事情生米做成熟饭!
窦太后闻着梁孝王身上的酒气,有点生气地说:“你这个幺儿子,今天怎么喝这么多的酒?”
梁孝王说:“母后,今天你幺儿子太高兴了!”
窦太后说:“太高兴了,也不能喝这么多的酒啊?”
梁孝王说:“母后,知道我为什么这样高兴啊?”
窦太后笑着说:“你这个幺儿子,母后怎么知道你今天这么高兴?”
梁孝王笑着说:“母后,您知道今天皇上对我说了些什么吗?”
窦太后说:“你们兄弟俩在一起,我又不在场,我怎么知道皇上对你说了些什么?我又不是神仙?”
梁孝王说:“我说给母后听,母后一定会如我这般高兴!”
窦太后说:“你这个幺儿子,就不要吊老娘的胃口了,快告诉老娘,皇上到底对你说了些什么,让你像疯了一般!”
梁孝王说:“我这就告诉母后,当心,母后站稳当点,不要听了惊吓得摔倒了!皇上对我说,他百年之后,把皇位传给我。这样一件喜事,我能不高兴地喝酒吗?”
窦太后似乎没有听清楚,连忙问:“幺儿子,你刚才说什么?”
梁孝王一字一句地说:“皇上刚才对我说,他百年之后,把皇位传给我!”
窦太后这次听清楚了!
窦太后突然拉着梁王的手说:“幺儿子,皇上真是这么说的?”
梁孝王点点头,说:“皇上确实是这么说的!”
窦太后又问:“皇上确实是这么说的?”
梁孝王说:“皇上确实是这么说的!”
窦太后才想起来了,前天晚上,皇上说的那句话,感叹说:“这才是皇上应告诉我的太难打听的好消息!”
这一下可把窦皇太后高兴死了,于是窦皇太后一直拿这话当真,逼迫景帝册立梁孝王为太子。
景帝没有想到,聪明反被聪明误。
景帝口无遮拦的承诺,自己百年之后,让梁孝王继位。这不仅仅是景帝为了讨好母亲,讨好弟弟梁孝王。景帝是想借此笼络母亲,笼络弟弟梁孝王,给弟弟梁孝王一个想象,让弟弟梁孝王安心做梁王,尽力拱卫京城。
因为景帝在朝廷内外,势力单薄,只有这样一个亲弟弟,他想依靠弟弟的力量来巩固自己的皇权。他想给弟弟一个想象,企图把弟弟套住,绑在自己的战车上。让弟弟安心做好梁孝王,拱卫好京城,不仅仅是为了朝廷,更是为了他刘武。景帝是想让弟弟梁孝王知道,一旦山陵崩,他梁孝王就是皇上。如果朝廷不保,他梁孝王的希望就会破灭。为了他梁孝王那个希望,他必须尽力做好梁孝王,拱卫好京城!
景帝无可奈何,没有想到,自己只想哄哄母亲,只想哄哄弟弟;没有想到母亲当真了,没有想到弟弟当真了。母亲为此日日惦记在心,紧追不舍!
(窦皇太后 剧照)
后来由于这一句空头许愿,兄弟反目成仇,梁孝王刘武最后被他的兄长景帝逼死了!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