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策之死可能确实有阴谋孙策是怎么死的,但是主使者肯定不是孙权,因为孙权当时无法预见到会从此事受益,没有作案动机。
孙策之死在当时确实有很多蹊跷,建安五年,曹操和袁绍在官渡相持,孙策计划偷袭许都,秘密准备军马,但是在出发前却突然被吴郡太守许贡的儿子和门客刺杀,功败垂成孙策是怎么死的。许贡之子和门客刺杀孙策的理由是为许贡报仇,关于此事《三国志》记载是孙策单骑出行被刺杀,《江表传》则说是孙策打猎时突然遇到刺客被刺杀。
虽然各种史料记载有所不同孙策是怎么死的,但是基本都是孙策在落单情况下突然遭遇刺客,刺客显然对孙策的行踪了如指掌。再说孙策怎么说也是割据一方的诸侯,为什么会突然落单,《江表传》里提到刺客随即被孙策随从杀死,为什么一个活口都没留,这也存在很大的疑问,因此关于此事出现了很多阴谋论,很多人怀疑这事有幕后黑手。
不过孙权在此事中基本可以排除嫌疑,因为在事先他不可能预见到此事会对他带来好处,没有任何动机。孙策传位给孙权,应该说是一个临时的、出乎意料的决定。孙策临死前因为儿子年幼,因此决定传位给弟弟,但是当时普遍认为他会传位给三弟孙翊,而不是孙权。
孙翊又名孙俨,性格和孙策很像,张昭等人都觉得他才是孙策合适的继承人,“张昭等谓策当以兵属俨”,然而孙策最后却决定让孙权继位,这大约是考虑自己死后江东会混乱,性格温和的孙权更适合调和各方矛盾,而不是性格刚烈的孙翊。所以在刺杀前,所有人都不会想到孙权有机会继位,孙权不会因为此事受益,又何必冒险去刺杀自己哥哥呢,因此他的嫌疑基本可以洗清。
至于说孙权没有善待孙策的妻儿,这个见仁见智吧。相比司马炎称帝后追封司马师为晋景帝,孙权称帝后追封孙策为长沙桓王,封孙策儿子孙绍为吴侯(后改封上虞侯)确实显得有些刻薄。不过从政治上考虑司马师并没有儿子,司马炎自然可以随便追封。而孙权一旦追封孙策为皇帝,那么孙绍理论上就有继承帝位的权力,如果出现野心,难免会卷入政治纷争,最终反而可能会给孙绍带来危害。
所以说,孙权只封孙策儿子孙绍后改封上虞侯有些刻薄,但是一定程度上也可能是为了保护孙绍,至于最后孙绍的儿子孙奉最后还是因为卷入政治事件被孙皓杀死,这个也不是孙权能想到的,因此孙权也不能说没有善待孙策的妻儿。
谢谢邀请!小霸王孙策的死与曹操没有一丝的联系!孙策的父亲孙坚死后,孙策投奔了袁术,袁术很喜欢年轻的孙策,可是并不重用他。孙权的舅父吴景在江东丹阳(今安徽宣城)当太守,后被扬州刺史刘繇逼走。孙策向袁术借兵一千攻打刘繇,一路上很多人投靠他。孙策和自己的好朋友周瑜一起打败了刘繇,攻占了丹阳(今安徽宣城)吴郡,会稽郡,很快,孙策就占领了江东六郡等城池!孙策占据江东后,依然雄心勃勃,打算向北发展,他想趁着曹操和袁绍在官渡正在焦灼状态下,突袭许都。正调兵遣将贮备粮草时,孙策出来意外!原来孙策攻打吴郡时杀了太守许贡。许贡的门客及仆人就怀恨孙策,有一次趁孙策出去打猎时,他们埋伏在树林里,对着孙策放了冷箭,孙策被射中面颊!孙策受了重伤,请了很多医生都不能治好,而且病情越来越重。孙策感觉时日不多,叫来周瑜和张昭,嘱咐让他们竭力辅佐弟弟孙权,然后去世!可以孙策英年早逝,没有完成自己的理想。不过孙策年轻时的功绩,足以是他成为名垂青史的军事家了!
大家都知道,过去男人们建功立业,野心大的,是要“家天下”的,譬如秦始皇,是要一世万至万世的;普通一点的,识得文武艺,卖与帝王家,搏个“封妻荫子”也是志向所在。
这其中,可没几个是为着“兄终弟及”的,打下的基业与功勋,那可都是要传给自己的子孙的。
那孙策为何一反常态,临死前却把东吴基业交到孙权手里呢?他是无私的吗?
有书君认为,孙策的这一举动,既是无私的又是有私心的。
为什么说孙策的举动无私?
此时的东吴,虽据六郡,然霸业未成。外有诸侯觊觎,内有强臣环伺。孙策死时年方26,若传位给自己年幼的儿子,东吴六郡恐立时变为小儿怀金,行于闹市了。
为稳定局势,并为东吴的进一步壮大打好基础,孙策此时将权力交给相面者曾说“寿长”的孙权,是一种无私的大局观。
那为何有书君又说孙策这一举动有私心呢?
孙策不是圣人,他交权给亲弟弟,也是出于孙家的利益。出于血缘亲近的考量,他选了自己同父同母的孙权,当然,亲兄弟嘛,平日栽培也异于其他兄弟,土地、部属交接更为顺利。
东吴继承者变成了孙权,肥水也没落外人田。
所以说,孙策又是有私心的,要不然干嘛不把权力交给连襟周瑜呢?
总之,孙策出于大局观交权给了亲弟弟孙权,还是尽最大努力想让孙家在东吴坐得更稳更长久的。
有书君语 :有书送书季开始啦~每周会免费赠送1000本实体书给大家作为福利,本次送出的是年度必读之书《无声告白》。私信回复:福利,即可免费包邮领取书藉,本次仅剩200本,先到先得哦~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