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肖战演员修庆、王一博等人主演的电视剧《陈情令》随着开播剧集越多,在网络上的口碑也是越来越好,评分已经从之前的4.9分攀升到了6.1分,看得出观众也是越来越喜欢这部剧。除了剧情之外,《陈情令》中演员表现出色也是这部剧受欢迎的一个原因,尤其是其中有几位让观众眼熟的演员,更是赢得了大众的认可。

演员修庆:电视剧《陈情令》中大反派温若寒是谁饰演的?他还演过哪些角色?

演员修庆:电视剧《陈情令》中大反派温若寒是谁饰演的?他还演过哪些角色?

首先就是李若彤演员修庆,曾经在电视剧《神雕侠侣》中饰演的小龙女成为大众认可的经典角色。如今在《陈情令》中客串蓝氏唯一女家主蓝翼,这么多年过去可以发现李若彤看上去依然是颜值在线。

演员修庆:电视剧《陈情令》中大反派温若寒是谁饰演的?他还演过哪些角色?

演员修庆:电视剧《陈情令》中大反派温若寒是谁饰演的?他还演过哪些角色?

另外一位就是演员沈晓海,在《陈情令》中饰演金氏家主金光善,很多观众一开始并没有认出他。直到后来才回过神发现原来这个角色是沈晓海饰演的,曾经沈晓海也是很多观众眼中的古装男神,是《花姑子》的陶醉演员修庆、《倩女幽魂》的金光、《机灵小不懂》的宁王,这些个角色让人难以忘记。

演员修庆:电视剧《陈情令》中大反派温若寒是谁饰演的?他还演过哪些角色?

演员修庆:电视剧《陈情令》中大反派温若寒是谁饰演的?他还演过哪些角色?

不过最近突然发现在《陈情令》中还有一个戏骨演员,同样也是差一点就没认出来,那就是剧中的大反派温若寒。温若寒是温家家主,也是剧中很多事情的幕后之手,毫无疑问是一个令观众很是讨厌的角色,而剧中温若寒这个角色则是由演员修庆饰演的。

演员修庆:电视剧《陈情令》中大反派温若寒是谁饰演的?他还演过哪些角色?

估计很多人对于修庆这个名字会很陌生,毕竟在娱乐圈中也有很多非常低调的演员,他们曾经在很多影视剧作品中出演过非常优秀的角色,甚至这些角色是大众难以忘记的,但是演员的名字却并没有被大众记住,而修庆就是这么一位低调但是又很是出色的演员。

虽然很多人不知道修庆这个名字,但是看到照片应该就能很快想起来,他曾经在2003年的电视剧《射雕英雄传》中出演过欧阳克一角,不过这个角色影响力不是很大。令观众印象最为深刻的应该是2003年的《天龙八部》,修庆在其中饰演慕容复一角,他把这个角色潇洒、隐忍等各种性格特征都诠释的很是到位。

凭借着《天龙八部》当中慕容复一角色,修庆在当时也是小小的火了一把,但是他本身低调,再加上后续并没有饰演名气很大的角色,慢慢地名气也是减小了。当然这些年修庆并没有放弃演员这个事业,在电影《天将雄狮》,电视剧《诛仙》等作品中都有出演配角。

如今在电视剧《陈情令》中出演大反派温若寒,虽然从容貌来看修庆整体的变化也不小,但是颜值依然还是在线的。另外在演技方面就更不用说了,早年间出演《天龙八部》时就已经证明了自己,从《陈情令》中这个角色来看同样是非常出色,可以说是完全没有辜负这个角色。

王进的故事绝不是《水浒传》的败笔。恰恰相反,如果你要想读懂《水浒传》,反而还绕不开这个王进。

演员修庆:电视剧《陈情令》中大反派温若寒是谁饰演的?他还演过哪些角色?

王进的故事,点出了水浒的主题。王进的故事出现在《水浒传》第二回——“王教头私走延安府,九纹龙大闹史家村”。

演员修庆:电视剧《陈情令》中大反派温若寒是谁饰演的?他还演过哪些角色?

话说,北宋哲宗元符三年(1100年),年仅25岁、还没有皇子的哲宗赵煦抱病而亡。于是,在向太后及其政治势力的支持下,平日里养尊处优、轻佻浪荡的端王赵佶成为了北宋的第八任皇帝,也就是我们熟悉的宋徽宗。

演员修庆:电视剧《陈情令》中大反派温若寒是谁饰演的?他还演过哪些角色?

这对于端王府来说,真可谓是名副气死的喜从天降。端王成为了皇帝,府内给他帮闲的高俅等一众人,自然也随之飞黄腾达。于是,泼皮破落户出身的高俅,摇身一变成为了北宋朝廷的太尉。

演员修庆:电视剧《陈情令》中大反派温若寒是谁饰演的?他还演过哪些角色?

太尉是官职的名称,太尉在宋代是一个什么样的官呢?

演员修庆:电视剧《陈情令》中大反派温若寒是谁饰演的?他还演过哪些角色?

宋代的太尉有两种:一种叫殿前太尉,一种叫殿帅太尉。殿前太尉是文官,虽然地位很高,但是并没有实际指挥军队的权力。《水浒传》里面出现的众多的太尉都属于殿前太尉。比如,第一回“张天师祈禳瘟疫,洪太尉误走妖魔”中的洪信洪太尉;而殿帅太尉权力可就大了,那可是直接指挥军队的,地位相当于国防部长。宋徽宗登基之后不久,就让高俅入了军籍,半年之内直接就做到了殿帅府的太尉。

高俅上任殿帅府太尉的第一天,要做的第一件事,就要对付八十万禁军教头王进。原因很简单:王进请了病假。

高俅上任第一天,王进竟然请假,这等于不给他面子。于是,高俅命人到王进家把王进押来。见面后,高俅没想到,他竟然认识王进。

怎么回事儿呢?

原来,高俅早年学枪棒时,曾经在与王进的父亲王升比试武艺的时候,被王升一棒子打倒在地。

没想到,高俅这个小人一直怀恨在心,将这件事情记了多年。这不,见到仇人的儿子王进,高俅要报复了。

高俅道:“你那厮便是都军教头王升的儿子?”

王进禀道:“小人便是。”

高俅喝道:“这厮,你爷是街市上使花棒卖药的,你省的甚么武艺?前官没眼,参你做个教头,如何敢小觑我,不伏俺点视!你托谁的势,要推病在家,安闲快乐!”

王进告道:“小人怎敢,其实患病未痊。”

高太尉骂道:“贼配军,你既害病,如何来得?”

王进又告道:“太尉呼唤,安敢不来!”

高殿帅大怒,喝令左右:“拿下!加力与我打这厮!”

——《水浒传》

诸位且看,堂堂大宋朝廷殿帅府太尉,就这么要当众棒打手下军官。爹是花棒卖药的,儿子就一定没有真武艺。使花棒的人的儿子做不得禁军教头,那被使花棒的人一棒子打翻的泼皮,就能做得太尉?请病假不来,他高俅说人家对他不敬,人家被你弄来了,他高俅又问人家既然病了怎么敢来?贼配军,人家王进何时做过配军?倒是你高太尉曾经被流放过呢。你是骂王进呢,还是在骂自己呢?

还好,高俅手下的爪牙们劝阻,说高太尉上任第一天就打人不吉利,决定明天再打王进。王进这才有机会带着母亲逃走。要不然,高俅非得将王进当场打死不可。

金圣叹曾经说,“高俅来,而王进去。王进去,而一百八人来。”这就直接揭示出了,梁山一百零八人的祸乱与高俅的得势有直接关系。身怀绝技的八十万禁军教头王进被得势的泼皮高俅逼走江湖,直接点出了《水浒传》的主题——当小人当道,大宋朝廷上下出现系统性问题的时候,好人便无法在世间安身立命。

王进要去哪里?

《水浒传》中交待,王进要去投奔延安府的老种经略相公,他说那里是用人的去处,足可安身立命。

北宋有个老种经略相公,还有一个小种经略相公。这两位经略相公实际上是北宋的两位镇守边关的大将,是兄弟。大哥叫种师道,二哥叫种师中,他们手下有很多的人才。鲁智深——鲁达,就是在小种经略相公手下的提辖。

用人之人,人始为用。恃己自用,人为人送。彼处得贤,此间失重。若驱若引,可惜可痛。——《水浒传》

王进说老种经略相公那里是用人的去处,言外之意,就是边关用人,朝廷反而不用人。为什么?因为朝廷里出了个高太尉。

王进的下落不明,是《水浒传》的隐喻王进有个徒弟,就是九纹龙史进。王进是第一个出走江湖的人,而史进却是一百单八将中第一个出场的,还是王进的徒弟。对此,施耐庵是何寓意呢?

这第一个出走江湖的英雄为何叫王进,而不是张进、高进、马进?因为“王”这个姓氏非常特殊。历史上,王家的老祖是周灵王的太子,因为总是给周灵王提意见,惹怒了老爹后被贬为了庶人。成为了庶人,太子就不能再留有姬姓了。但再不济他也出自周王室,所以他的子孙,被老百姓称为“王家”。

不仅如此,在中国的文化中,“王”有特别的意义,不仅仅是一个姓,也不仅仅指现实中的国王、王公大人等。它还指一种政治理想,就是所谓的王道。

什么叫王道啊?

所谓的“王道”,其实就是王的规,也就是“王义”,合乎“义”,所以才是“道”。

这个“王义”、王道,来自所谓的“先王”,也就是指古代的圣王,像尧、舜、禹、商汤、周文王、周武王等等的内圣外王之道。

帝王如果没有“王义”,“王道”就会消失。那么,王变成暴君,国家贪官污吏横行,百姓苦不堪言。

王道没了,王土就会沦陷,天下黎民百姓赖以生存的世界,也就失去了公平正义,世间没有了好人,也就没有了公平正义的价值观。

在《水浒传》“三山聚义打青州,众虎同心归水泊”这一回中,施耐庵直接甚至让一个叫“王义”的画师出场:华州府贺太守强抢了王义的女儿王娇枝为妾,却将王义发配。而后,史进救了王义。

义已经被大宋的官家抛弃,义已经不在朝廷,而在江湖;义已经不在朝廷命官那里,而是在江湖强盗那里。

那些被正统文化排斥的人物进了史,所以,《水浒传》中一百零八个人,第一个出场的是谁呢?史进。为什么叫“史进”呢?因为这些人也进入了史,史中进入了这些人,这些人也就可以名垂青史了。

王进被高俅排挤、报复,只得携带老娘,离开东京,沦落江湖,遇到史进。后来,王进告别了史进后,就再也没有了下落。这里的寓言便是:王道沦落江湖,江湖也就进入了正史。

所以,施耐庵将这一部小说命名为《水浒传》。

END

本文为“达文有话说”原创作品,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文所用图片,除特别说明外均来自互联网,如有侵权烦请联系作者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