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盖和程普的武艺大致和魏延相当或者接近程普怎么死的,但是略逊于徐晃。
黄盖和程普是孙坚手下的四大将之二,在十八路诸侯讨董卓时就已经出场。在演义中也有出色表现程普怎么死的:
程普在汜水关之战几个回合就杀死了华雄的部将胡轸程普怎么死的,此后在孙坚和刘表之战时数合就杀败了蔡瑁,遇到吕公数合一矛刺死马下。孙坚死后,程普又跟着孙策征战江东,在零陵城神亭岭之战中,程普又和太史慈厮杀了三十个回合没有分出胜负,最后因为刘繇鸣金收军才各自回阵。
黄盖的表现也不错,在讨董卓之后孙坚回江东被刘表拦截时,黄盖和蔡瑁交手,斗了数合黄盖挥鞭打忠蔡瑁的护心镜,蔡瑁败走。在孙坚攻打荆州之战时,黄盖遇到黄祖,战不两合,将黄祖生擒。
程普能和太史慈战三十合未露败像,即使说再打下去程普会战败,那他的武艺和太史慈之间差距也不会太大。太史慈在演义中也是一员勇将,曾经和张辽战了一个难分高下,足以跻身一流之界。
所以程普的武艺也肯定不错,大致也是一流或者接近一流水平。黄盖在对蔡瑁时的表现还要优于程普,保守估计也至少和程普水平相当。
魏延在演义中大致也属于一流水平,而徐晃能和许褚战五十多合不分胜负,水平要强于一般的一流武将。
因此魏延和程普、黄盖的武艺差不多,打起来难分高下。徐晃则要强于程黄二人。
雄踞江东的“小霸王”——闲话三国之一三
孙坚征讨荆州被射死之后,手下兵马由侄子孙贲率领,投靠了袁术,袁术上表推荐孙贲为豫州刺史。孙坚有四个儿子:孙策、孙权、孙翊、孙匡,当时都未成年。
孙策长大后,也跟从袁术。孙策精通兵法又作战勇猛,袁术非常喜爱他,曾经感叹说:“我要是有个儿子像孙策,那就死而无憾了。”(原来在曹操说出那句有名的“生子当如孙仲谋”之前,袁术也曾来过一句“生子当如孙伯符”。)袁术后来就把孙坚的旧部交给孙策统领。
袁术虽然欣赏孙策,但对他却不够好。孙策屡立战功,却很少得到封赏:袁术曾经答应让孙策做九江太守,结果却派了亲信大将陈纪;后来他派孙策去攻打庐江,孙策拿下庐江后请求做庐江太守,袁术却又派了刘勋。孙策心中不平,慢慢产生了独立的念头。
后来袁术从鲁阳迁到了寿春,寿春原本是扬州刺史的治所,原来的扬州刺史刘繇被迫撤到了曲阿,刘繇和袁术多次交战,双方难分胜败。孙策向袁术提议:“让我带兵去打败刘繇,平定江东,作为将军的后方基地。”袁术很高兴,就推荐孙策为折冲校尉,让他带兵渡江,去开拓土地。
孙策来到江南后,军纪严明,对百姓秋毫无犯,所以部队扩充得很快,不久就有了两万兵马。江东的百姓仰慕孙策,都称呼他为“孙郎”。孙策很快就打败了刘繇,接着又打败了严白虎等地方割据势力,占据了扬州北部。他任命自己做会稽太守。
建安二年(197年),袁术在寿春称帝,早想独立的孙策抓住机会,宣布和袁术脱离关系。四面楚歌的袁皇帝很快就灭亡了,孙策自称是汉朝的忠臣,曹操就在许都请汉献帝下诏,任命孙策为讨逆将军,封吴侯。从此,孙氏开始正式占据江东。
孙策占据江东,许多英雄豪杰陆续来投,除了当年就跟随孙坚的程普、黄盖、韩当等人外,又有张昭、周泰、太史慈、周瑜等文臣武将,一时间可以说是人才济济,声势大振。
官渡之战前,曹操任命陈登为广陵太守,监视孙策。在官渡之战期间,孙策打算进兵中原,他想趁着袁绍、曹操大战的机会偷袭许都,把汉献帝抢到自己手里来。可惜就在孙策准备发兵之前,却遇刺身亡,年仅二十六岁。
事情是这样的,前吴郡太守许贡发觉孙策有争雄中原的心思,就秘密写了一封奏疏,派人送到许都,他给曹操提议,让汉献帝下诏召孙策进京,解除他的兵权。结果这封信被孙策的手下给截获了,孙策很生气,就绞死了许贡。
许贡死后,他的门客为他报仇,刺杀了孙策。孙策遇刺的经过,历史上主要有两种说法:一是说许贡的门客护送许贡的儿子逃跑,孙策单骑追赶,受伤而死;另一种说法是孙策出去打猎,在追射一头鹿时,把手下都抛在后面,却遇见了三个一心想着报仇的许贡门客,孙策面颊中箭,伤重不治。在《三国演义》里,作者插入了一段孙策杀于吉,于吉鬼魂索命的故事,当然,孙策的死,和于吉并无关系。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