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邀乐不思蜀说的是谁。
说到刘禅,我们最耳熟能详的便是“乐不思蜀”和“扶不起的阿斗”了。所谓乐不思蜀,说的是刘禅投降后到洛阳,司马昭在招待刘禅的宴会中,演奏蜀国的乐曲与歌舞,当时俘虏过来的人皆因歌舞生情,潸然泪下,唯刘禅喜笑自若,司马昭便问乐不思蜀说的是谁:“你想念蜀国么?”刘禅答:“此间乐,不思蜀”,乐不思蜀便由此而来。而说他是扶不起的阿斗从乐不思蜀的典故中也可看出。刘禅在说出“此间乐,不思蜀”后,旧臣郤正提醒刘禅:下一次司马昭再问您,您就说,“先人的坟墓在蜀国,我没有一天不惦念的”果然下一次司马昭又问了同样的问题,刘禅便按郤正教的那样回答,司马昭觉得不对,便说:“这语气怎么那么像郤正所说的。”刘禅立马说:“对,就是他教我说的。”满堂皆笑,但刘禅真如传闻所说愚蠢、弱智,是扶不起来的阿斗么?
对于乐不思蜀中的行为,有人认为,那是刘禅装疯卖傻,以消司马昭杀心乐不思蜀说的是谁。除此之外,在诸葛亮死后,刘禅立马废除了丞相制度,将原本集于诸葛亮的权利分别分给费祎和蒋碗,且两者相互交叉,相互制衡。这样一种巧妙的政治安排,是一个昏庸无能的弱智皇帝绝对安排不出来的。尽管如此,我认为:
一、刘禅虽说不是个弱智的人,但他不是个有为之主。在诸葛亮等文臣武将尽已不在的情况下,没有主见的阿斗手足无措,胸无良策,无所作为,兵临城下,只能在敌人还未攻破成都前主动出城相迎。
二、如果坚守城池不降,只能招致魏军猛烈攻击。以蜀国当时将领及军力,抵抗不住当时军事家邓艾的攻击,城破是早晚的事,破城后会遭到魏军残暴的杀戮,生灵涂炭,百姓遭殃。所以,以这点来看,后主不是个昏君,只能算是无奈也无能的选择,既保住君臣性命,也免百姓涂炭。
三、后主投降后,乐不思蜀,很大程度上是为了保住自己及臣民的性命,毕竟人在屋檐下,怎能不低头,这不是愚昧的表现。历史上大凡亡国之君,多是软弱、屈辱苟生,不然后主也不会活那么久。有时装傻也是一种无奈的选择,象后来的南唐后主李煜不装傻仍惦记故国山河,只会落得“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的悲情人生。
说刘禅“傻”似乎有点过,准确的说,刘禅不是“傻”,而是“蠢”,“傻”是说刘禅智商有问题,智力低能,而“蠢”则是说刘禅愚蠢,笨拙,两者的意思是不一样的。
刘禅就是一智商一般的普通人,即不聪明,也不傻,只是有些愚蠢崦已,从他一生的经历来看,与一个普通人的表现没啥两样,既没有管理国家的才能,也没有识人用人的本事,蜀汉政权能够因为一次战争就被灭亡 ,刘禅功不可没。
刘禅生于赤壁之战的前一年,在赤壁之战的当年,他的父亲刘备被曹操五千虎豹骑追得满荆州跑,要不是赵云保护,刘禅恐怕早已被曹军俘虏,而他的两个姐姐就是在那一场战争中被俘虏,刘禅显然是个幸运儿。
刘禅作为刘备亲生的长子,被刘备视为接班人来培养,13岁时被立为王太子,15岁被立为皇太子,17岁就成为年轻的蜀汉政权年轻的皇帝,虽然身为皇帝,但事无巨细,全部取决于诸葛亮,即使是刘禅成年以后依然是如此。
诸葛亮去世后,刘禅按照诸葛亮的遗愿,先后提拔蒋琬和费祎执政,如果刘禅有能力执政,也有兴趣执政,他应该在诸葛亮去世后收回权力,可是他没有,执政的仍然是蒋琬和费祎,到了晚期,等到诸葛亮的政治遗产用完之后,蜀汉朝堂开始小人得志。
宦官黄皓是谁用的?刘禅用的,三国之中唯一一个掌权的宦官居然出现在蜀汉,刘禅除了“前事忘记后事之师”外,实在想不明白刘禅还有什么本事?魏国在发动灭蜀之战前,执掌蜀汉朝廷的黄皓居然靠巫术来占卜真假和吉凶,这个国家最高权力机构都成了这个样子,灭亡也就是水到渠成的事。
发生于公元263年的魏灭蜀之战,因为邓艾的奇兵突袭,因为刘禅的昏庸无能,直接导致了蜀汉的灭亡,在蜀汉将士大呼”臣等欲拼死一战,奈何陛下先降“的悲壮下投降了,在汉乐二城未失,蜀汉主力几首没有损失的情况下投降了。
要是刘备九泉之下知道刘禅投降得如此轻松,是绝对不会瞑目的,当年的刘璋也是在足足抵抗刘备一年多才在四面包围下投降,刘禅仅仅面对邓艾的2万残兵就投降了,魏伐蜀之战,从某种意义上,不是灭国之战,而是斩首行动。
刘禅与当年魏延提出子午谷奇谋中的长安太守夏侯楙何其相似,只要兵临城下,几乎就是不战而降,这不是愚蠢又是什么呢?
刘禅被俘虏后,成为司马昭的座上宾,一个亡国之君活得如此惬意,恐怕也只有刘禅了,刘禅如果想要装傻,又能成功骗过司马昭和一大班魏国朝臣,是根本不可能实现的事。
司马昭是什么人?靠着阴谋与权术起家的权臣,父子二代人仅用了14年时间,就完全掌控了魏国的朝政,对于刘禅这种敏感外加身份特殊的人,司马昭如果不加以提防,他的位子能坐得稳吗?
刘禅之所以能活着,从来都不是因为那句“乐不思蜀”,也不是因为刘禅装傻,是因为司马昭并不想杀刘禅,一是因为想给东吴作个榜样,二是因为刘禅确实没有威胁,司马昭认定了刘禅是真的愚蠢,三是当时还没有弑杀亡国之君的传统。
屠刀是在司马昭手上的,刘禅不过是砧板上的鱼肉而已,如果司马昭有意要杀刘禅,无论刘禅装成孙子一样,照样活不成,这是政治,当年司马昭他爹司马懿高平陵政变为了消灭威胁,杀了曹爽一族及党羽五千多人,司马昭是心领神会。
刘禅的命运同样可参考东吴末代皇帝孙皓的命运,东吴被灭亡后,孙皓同样被押到当时已经是晋朝皇帝的司马炎面前,当时的司马炎还与孙皓有一个对话,司马炎对孙皓说:我在这里设这个位置已经等候你多时了。
可是孙皓居然毫不示弱的说道:我在南方也设了一个这样的座位等待陛下。
想想孙皓说的这话,司马炎当时已经是天下一统的晋朝开国皇帝了,天下已经一统,无需再给割据势力作榜样,如果司马炎要杀孙皓,分分钟的事,可是结果呢,不但没杀,而且该封侯就封,毫不耽误。
这个东吴末年皇帝孙皓生前本就是残暴不仁,除了敢对晋武帝司马炎不敬,还敢怂贾充,贾充当时说:我听说你在南方挖人眼睛,剥人皮,这是什么样的酷刑?孙皓毫不示弱的怂回去说:当臣子的如果有弑君这种恶行及忠奸不辨时,就用这种刑法对付。
贾充是谁啊?当年的弑君者,魏帝曹髦就是贾充指使成济干的,孙皓连这都敢说,最终结果呢,还不是没死,照样活得好好的。
回过头来看刘禅,刘禅可比孙皓老实多了,孙皓这种冒犯皇帝司马炎和权臣贾充的行为,都被默视了,说明司马炎根本就不想杀孙皓,换句话说,杀不杀孙皓是由司马炎决定的,同理,杀不杀刘禅是由司马昭决定的。
刘禅也好,孙皓也罢,能够活下来,不是因为自已有多么聪明,也不是因为他们有多能装,而是决定他们命运的司马昭和司马炎认为他们没有威胁,不想杀他们。
话又说回来了,刘禅被司马昭认定没有威胁,是因为刘禅会装吗?显然不是,只能是因为刘禅愚蠢,成不了大事,只想活着而已。
刘禅就是一个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人,他最大的悲剧就是:明明是一个普通人,没有皇帝的才能,却被放在皇帝的位置上,却不断有人说刘禅是大智若愚,各种美化,各种解释,如果刘禅真有这个能力的话?蜀汉这么快会灭亡,如果刘禅真有刘备五分之一的能力,也不至于蜀汉政权会灭亡得这么快,德不配位造就了刘禅的悲剧,也造就了蜀汉的悲剧,二世而亡。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