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三个人都去世有一百年了孙禄堂,孙禄堂最后去逝的,董海川是开创八卦掌一代武学,童林传就是宣传八卦掌的,杨露蝉杨家太极拳太极拳开创人,孙氏最后,学形意拳,八卦掌,武式太极拳,创立孙式太极拳,更励害。看外形不一样,其实内里东西是一样的,初学易被外形所误,一个是大架,一个是小架,好些老拳师都是这样讲的。什么拳好那?练好了就好,还是下功夫练习,也有一些老师专爱说自己一派如好,贬低他人,别派如何不好,自己是正宗,为这子了往往闹出许多误会,本来好好的一家,一套架子,因为,一说他的东西多几式,他东西少一式,他是老式,是真传,他是新架,他的拳带缠丝法,缠丝劲,他是不带缠法的,乱成一锅粥,其是,还是一家,他叫这名,他叫那名,原来好好,因为一个字,一个名,分裂了,不团结了,各门各派都有这样的事,闹宗派论门户,本来一家,一说道成仇敌,只有团结,团结友爱最重要。天津通背拳的一个老师傅,他把老一辈老师,师爷们是如何编拳,那一式,那一招,一路一套,都说出来了,怎么回事,大家都开通了,不搞封建迷信,鬼不迷人人自迷,酒不醉人人自醉,.会让广大后学者产生误会,不必要的矛盾。孙传太极拳确实不错,但不能盲目虚誇,应尊重是实,更不能贬低这个贬低那,最好是健身大家通过学习太极拳,团结起来,把老一代传下来的东西搞的更好。小鱼儿写于荷浪书斋,请广大师友,指正,批评。
按照李仲轩老人口述的《逝去的武林》分析孙禄堂,明显薛颠的功夫更高。
书中披露薛颠因和傅剑秋比试失败孙禄堂,羞愧之下不辞而别上了五台山。十多年后以前的师父李存义去世才回来。应李存义其他弟子与再弟子的请求,表演了一手功夫。他在大厅里移动,身形如鬼魅,灵动赛野兽。本来凳子这边,一动身形,就到了凳子那边。而且是从凳子下边钻过去的。据说眼力稍差的人都看不清他钻的动作。表演之后就宣布向傅剑秋挑战。这种公开的挑战傅本人无法推脱,经过唐维禄与尚云祥的斡旋,这场风波总算平息了。在尚的提议下薛做了国术馆馆长。这是薛颠。
而孙禄堂是典型的社会人。整天不是练拳就是教拳,抽空撰写练武心得。留下了大量拳理著作。
虽然薛颠也有著作问世。但明眼人一看便知,薛颠的著作形意拳讲义、象形术真诠等都是介绍功夫指点人练功学武的教材。而孙禄堂的著作则偏向于理论分析。
薛做国术馆馆长众人没有异议,薛颠表演功夫惊吓了众多武术名家。薛颠被同时代的形意名家称为形意天才,是为形意拳撑门面的人物。
另外,薛颠是背着拳霸的恶名去世的,也从侧面印证了他的功夫厉害。
从这些叙述可以看出,孙虽然当时也是名气大声望高,这几点比起薛颠略显逊色。
对于两位宗师的故事很多,当时条件的限制,没有照片视频,文字方面的也很少;据说两位也有切磋,搭手就分开了,输赢在两位心中。
所谓“太极十年不出门,形意一年打死人”,王芗斋是习练形意拳的,他的师父是半步崩拳打天下的郭云深,名师通常都会出高徒。传说中王芗斋按照师父的要求站十年桩、抖十年大杆子,结果他只坚持了九年,以至于在晚年常常叹息:如果当时再坚持一年,可能功夫会更上一层楼,达到更高境界。
王孙两位的交手切磋应该是王芗斋“出山”后遍访天下武林高手切磋交流时期的事,高手之间的切磋交流是点到为止的,个人认为凭王芗斋近十年的浑厚桩功整力和近十年抖杆子的弹抖之力,孙应该是输给了王的——太极在清朝时进入皇宫、尔后流入民间的“府内太极”基本上是养身健体的大架,用于技击搏斗的小架并没有真正的传承下来,包括孙也未必得到真传……;往后的事就更不用说了,王芗斋遍访天下武林高手切磋交流,吸取形意、太极等等各大门派之精华,集道、医、武之大成,开山立派,创立意拳,后经武林同仁赠名“大成拳“”,是中国近代传统武术中唯一称得上“一代宗师”的拳学理论与实战技击大家。可以想象在当时要创立一个门派和新的拳种,在武林中单凭理论是说服不了大家的,“打”才是唯一最有说服力的。所以,王芗斋应该比孙禄堂更能打。
孙禄堂是近三百年来武林第一人观点最初是童旭东提出来的。童旭东是孙剑云前辈的弟子,自己有公司,是个教授级高工,他提出观点论证事实有史料支撑,证据来自当时报刊,武林中人书籍,相关机构的档案等,这部分是有图有文字的,一般人是驳不倒的。还有一些当时亲历者及其传人的口述,往往也多方佐证,经得起推敲。
在一些争议性话题上,比如和大成拳王芗斋先生孰高孰低等事上,也有明确清晰的论证。比如赵道、于永年都有亲自澄清大成门人书中引用失实。因为童旭东口才很好,有证据支撑,别人很难有理有据的驳倒他。童极力推崇孙禄堂,涉及到一些同样“无敌”的民国高手,就有冲突,自然要辩论,理论证据上辩不过,谩骂嘲讽造谣就全用上了。
关于300年或者几百年第一人说法,很容易引起争论,逝者已矣,关公战秦琼,是无解的问题。比张三丰还厉害,我也不信的。但在他那个时代,说是民国武林第一人,基本上是没问题的。现在的喷子拿雷雷闫芳等骗子和孙禄堂比,说孙禄堂没有实战经历,只能表示自己无知。
孙禄堂早年从郭云深,程廷华处学成之后,到处参学,就是找人印证功夫,他的名气是这么打出来的,后来不打了,非常谦虚。绝世高手都有类似的经历,日本的宫本武藏也是这样早年打,无敌之后退藏于密,如果把孙禄堂的经历艺术化,就是一部武侠小说,跟宫本武藏有类似的地方,只是孙不像宫本比武都是杀死重伤对手。最后都由武取道,宫本武藏触类旁通,书法画画木匠手工都有很高境界,孙禄堂的书法学问也极高,现在也有作品传世,并不虚妄。孙禄堂最后预知时至,飘然而去,生死自在,这是极高的修养。
孙能不能打的问题,他曾负责徐世昌的保卫工作,中南海会找雷雷闫芳做保镖吗?陈微明是清史馆篡修,写史书的,是严谨的学者,同时也是孙的弟子,他的评价是有很高可信度的。当时杭州举办过一次国术大赛,孙的二公子孙存周任裁判,前十名孙的弟子占了好几个。这些人都是打出来的。现在所谓的搏击高手去那种几乎无规则的擂台打,能打成什么样子很难说,地面技巧很可能躺下去的时候已经失去战斗力了。
孙禄堂和其他高手最大的区别是,他有著作传世,他是武术史上第一个公开发行武术专著的武术家,王芗斋,薛巅等都在他之后出的书。有兴趣的几家都找来看看,对比一下,如果有点眼光判断力,孰高孰低不用听别人讲,自己当有判断。我曾是王芗斋的粉丝,现在也很推崇他,但我看了两人的著作经历时人评价以后,觉得两人的确不在一个层面上。
总之,三百年第一人有点过,但孙禄堂是修养(武术,学问,道德)极高的不世出的宗师毫无疑问的。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