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讲传说白族的资料,不根据古籍只言片语牵强附会地说,白族的直接可靠祖先是南北朝时期在云贵高原特别是洱海周边的白蛮和河蛮部落;彝族可靠祖先则是乌蛮部落。后来他们以乌蛮为主在唐代联合建立了南诏国。宋代则以白蛮为主建立了大理国。而苗族的可靠祖先是秦汉之际位于湖广地区的武陵蛮或者叫五溪蛮。后面这三族的发展脉络非常清晰,无需多言。下图为白族
那么他们的可靠祖先之前的前身分别是谁呢白族的资料?这就是推测了。白族在白蛮之前恐怕和秦汉时期西南地区的僰人和昆明夷等当地土著以及中原移民有关。比如以汉唐的西南大族爨氏为代表的汉人移民逐步夷化,他们给当地人带去了语言但是遵从了当地人的风俗;彝族在乌蛮之前恐怕和数万年前从印度来到中国大西南的一部分族群有关,这部分人我们姑且代称为古彝人,他们是在黄种人祖先来东亚前就进入云贵高原和川西高原的部落。这支古彝人族群在之后的岁月里吸收百濮、百越的一部分,最后被河湟谷底沿川西高原南下的氐羌人彻底融合成为乌蛮。对苗族来说,几万年前从印度经东南亚来到岭南,再北上到达湖广,然后进入南阳盆地甚至来到中原的那部分族群是他们最早的祖先,这部分人我们姑且代称为古苗人,他们后来分化出了古夷人分布在江淮之间、山东半岛和太行山东麓以及辽河流域,古夷人中又分化出了古羌人,分布在关中盆地、黄土高原、河湟谷地、河西走廊。这三种同源的古羌人、古夷人、古苗人在中原争霸最后融合出华夏族。华夏族南下融合百越形成汉族。没有参与逐鹿中原的和争霸失败的部分逃入深山老林成为少数民族。其中没有参与争霸的古羌人由于被后来的华夏族势力挤压,纷纷南下,一路融合当地族群形成目前众多的藏缅语族族群,包括白族和彝族。而争霸失败的古苗人南下湖广,进入山区成为后世的武陵蛮,也就是苗瑶族群的前身。下图为彝族
按语言分类来说,苗族属于苗瑶语族苗语支,分三大语群,苗族分布广,从湖南湖北到云贵川再到中南半岛都有白族的资料。后来设计的拼音文字由于方言差异大而无法推广,目前苗族多通用汉语文。而白语有两种分类法。一是藏缅语族彝语支,一是汉语族。认为归于彝语支的多从历史和风俗考虑;提出归于汉语族的多从语言本身考虑。因为白语的语法和汉语几乎一致,词序都是主谓宾。词汇中大量古汉语借词和同源词,更别提现代汉语借词了。这么看上去白语仿佛是一个汉语的血亲语言,甚至可以列为汉族方言了。但是白语中也有不少古代云贵高原族群遗留下来的因素,这也是除了音调之外和汉语的显著区别。白族可算是中国少数民族里汉化较深的民族,也是大西南汉化最深的民族,大多数人兼通汉语文,有人甚至认为白族就是古代汉族移民的后裔。白族分布主要在云南,贵州、湖南、四川、重庆等省也有零星分布,有三大分支,西部(怒江)方言和中部(剑川)、南部(大理)方言差异性挺大,无非就是和周边不同族群来往的结果。老白文基于汉字设计,现在的拼音白文由于方言差异而推广不佳。彝语属藏缅语族彝语支,有六大方言的区别,互相无法通话。有老彝文,多为宗教书籍,新的规范彝文在凉山州得到应用,其他地区由于方言差异大而无法推行。语言和同语支的纳西族、傈僳族、怒族等最为接近。彝族分布主要在川滇黔,由于分布地区不同产生不同分支。有的早就进入封建社会,有的上世纪五十年代还处于奴隶社会。所以彝族各分支的守旧顽固程度天差地别。相对来说,川南和滇东北的大小凉山彝族最为守旧,社会发展严重受阻,古代风俗保留比较完整,以说彝语为主,而云南其他地方彝族比较开放,兼通汉语文,和周边族群同步发展。彝语在历史上深刻影响了汉语云南方言,尤其是音调和节奏,很直观。下图为苗族
人口的话这三族里苗族最多、彝族其次,白族最少。要说渊源的话,从历史上看,这三族均为亲缘民族,彝族和白族关系更近些,目前这三族分布地域在大西南特别是云贵有大量重叠,在新时期相互之间的密切交往一定会打破传统成见,和国内其他民族一起走向融合。
金花与朝鲜的金姓很可能是有关系的。我之前的文章就说过,内陆支老三苗蛮系被抛弃出九黎后与斯拉夫民系以扫族联姻,再加上老大支系乌拉尔就形成了那段历史上的南方赤帝祝融火夫体系。也就是湖南话三一如六一词。祝融火夫实际上就是冶炼的金天氏,也是女娲补天的由来。这个体系一是女性生殖崇拜的,例如女娲、六代表阴六以及玉璧文化。同时因为女性代表天圆,所以为天神系文化。羌系桃夭也叫天夭。二是冶炼就是金天氏的由来。
朝鲜的箕子族是O2b属于苗蛮系分支,也是养狗吃狗肉的群体。他们金姓与匈奴姓金是一回事,因为黄匈奴就是内陆支羌系北三苗和乌拉尔。女真人的金则与朝鲜有关,因为女真与朝鲜都是殷商向北溃逃的群体。
白族的由来也与殷商有关,白族的基础是白蛮,白蛮这个体系其实是周初时南逃的泰族与以扫族这个体系进入四川赶走古蜀民系随后又被羌系带斯里兰卡基因的黑彝赶走形成的融合体。原来四川是杜宇时代的古蜀,是先羌昆仑开明氏与百濮的组合。泰族和以扫南迁至四川后,古蜀民系主体被迫南迁至云南,形成云南彝族和哈尼族。此时四川就变成了泰民系、以扫族与百濮、苗瑶的融合体系。后来黑彝击败他们,于是他们南迁逐渐形成了泰国、老挝、柬埔寨和缅甸。遗留在云南的融合体是白蛮也就是白彝群体。
大理和丽江很特殊,因为那是古代进入云南比较好走的路径,所以白族和纳西族汉化程度最高。这也决定了纳西族和白族必然是汇聚融合体。我们很容易就能发现白族文化里的羌系元素,例如弹奏大三弦,例如昆明沙朗白族乡,沙朗一词虽然是指苗蛮牛郎,但当时的确是保留在羌系民族里的。广东地区就有大量的沙朗地名。白族与纳西族一样,都是被羌系民族完全改变了成分的民系。白族里存在大量的汉族后裔以及汉化了溃逃的拓跋氏后裔。拓跋氏目前看大概率也是羌系民族分支。阿昌族被称为汉昌,因为当中大量汉族流入。阿昌族与白族的火把节是6月25,不是传统彝族的6月24,25这个数理表达的是黄种数理,就是黄帝二十五子以及五口为吾。与端午是一回事,这个改动就说明阿昌族和白族都是受汉族文化的影响比较大。彝族的6月24火把节则是继承了原先大禹体系百濮的文化。
白族里羌系基因是占绝对主流的,但是其一开始的确是出自白蛮。泰族基因O2a与朝鲜箕子族O2b原本都是殷商的主力民系,他们在北三苗被发配后就是苗蛮系里最具实力的民系,所以与以扫族南支结合更多。泰族还叫掸族本身就是商族的意思。所以这个民系里也有金天氏文化是不奇怪的,只是是否保留了下来的问题。金花一是突出金天氏,二是突出了女性。女真也是这个意思,正如娩为分娩,殷为正在生育圣子。为何以扫族含量多一些的柬埔寨叫高棉和缅甸名称类似。就是因为指正在生育圣子。女真前身肃慎就是以扫白素贞的意思。所以女真必然是箕子朝鲜基因O2b、乌拉尔基因N系加一点点以扫族斯拉夫基因R1a构成的。柬埔寨则是斯拉夫基因和泰族基因为主。泰国人里泰族基因占比非常高,但也有一部分斯拉夫基因。
我们考察民系文化明显发现苗族和日耳曼重银器,因为七仙女是早期与苗蛮牛郎结合的群体,七仙女族群的父系后代就是德意志。后来苗蛮被抛弃又与以扫族斯拉夫民系白素贞二次结合,这就导致了一部分是重银器的群体,一部分是以金天氏为名号的群体。斯拉夫人似乎就是更重金色。
最后,满族不是女真。他们只是历史上与女真联盟过的群体。后来出于政治需要打出了女真旗号。他们的底子是沿海支老二支系以及跟随的C系和D系。在西南的百濮也是如此,也是O1带领着C系和D系的组合。所以满族自称金天氏和姓金是错误的。他们是抛弃苗蛮和乌拉尔的应龙后裔,也就是闹乌龙的黑龙后裔,属于冥神系文化,与内陆支的天神系文化是完全不同的。看看西南百濮僰人原本的悬棺文化以及印尼马来人的悬棺和浓厚的丧葬文化就知道了。他们把死后的归宿看得更重。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