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联包括春联春联起源于什么。对联是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瑰宝之一,又称为楹联或对子。对联包括的面很广:春节贴,喜事贴,丧事贴,山门挂,寺庙挂,机关单位挂,甚至要刻,要铸,长久保存……

春联起源于什么:什么是对联,春联。二者有什么区别?

而春联特指春节家家户户,包括一些单位贴的对子春联起源于什么。春联的特征有二:一是有时效性,就指春节;二是必须表达美好的意愿,如喜庆,吉祥,平安,健康,升职,加薪等,不能写不吉利的,丧气的对子。

春联起源于什么:什么是对联,春联。二者有什么区别?

一个习俗说给大家:在贴春联的讲究上,我们这里,如果当年家里有老人去世,那么今年,不仅自家不贴春联,本家也都不能贴。第二年贴灰色春联,第三年贴黄色春联,到第四年才能贴大红的春联春联起源于什么!

春联起源于什么:什么是对联,春联。二者有什么区别?

春联起源于什么:什么是对联,春联。二者有什么区别?

春联与朱元璋之间确实有着一定的关系,但却不能说春联就是来源于朱元璋的行政命令。

春联的历史非常悠久。在中国,春联经过了不同的发展阶段,最终成为城市和农村家家户户过年就有的习俗。最早的春联雏形来源于周代,春联起源于桃符,在桃木板上刻着降鬼大神“神荼”、“郁垒”的名字。在早期,春联是有辟邪的作用。

到五代时期,便有关于后蜀孟昶命令手下做了中国第一副春联的记载。不过,一般来说,正式的春联来源于宋代,宋代王安石有“总把新桃换旧符”的诗句,此时桃符由桃木板改为纸张,称之为“春联”,春联的名字也由此产生。

到朱元璋时,春联有了进一步的发展。朱元璋是农民出生,十分喜欢推广农村的文化。他不仅自己喜欢写春联,还提倡群臣积极写春联,历史上还流传了许多关于朱元璋和春联之间的故事。经过朱元璋的大力推广,春联开始在广大农村普及开来。

所以,朱元璋对推广春联是有功劳的,但不能说春联源于朱元璋的行政命令,正式的春联在宋代前后就已经产生了。

我家过年还贴春联,春联上多是辞旧迎新或表达美好愿望的话。而最让我过目不忘的是街坊一光棍贴的春联——上联: 一年一年又一年;下联: 年年结婚没有咱;横批:再等一年。

春联起源于什么:什么是对联,春联。二者有什么区别?

春联最早起源于桃符。

据《淮南子》记载:桃符是用两块长约七、八寸,宽一寸多的桃木做的,在上面写“神茶”、“郁垒”两个神名或驱邪降福之类的吉祥语,称为“题桃符”。

到唐五代时期,便演变成写对偶、警譬之句。据《宋史 蜀世家》记载,五代时期后蜀主孟昶,在新年到来之时,命学士们“题桃符”,他认为学士们题得不大好,就自己在桃符上写了“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一联。

此后很长一段时间,春联仍然被称为桃符。如,宋代,王安石有《元日》诗为证:“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联语真正称之为“春联”,始于明代。据明代陈云瞻的《簪云楼杂话》一书记载:“春联之设,自明太祖始。帝都金陵,除夕前忽传旨:公卿士庶家,门口须加春联一幅,帝微行出观。”朱元璋还亲自题了一联:“国朝谋略无双士,翰院文章第一家”,送给学士陶安。

自此,贴春联的习俗就兴盛起来了,并流传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