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三位欧阳修简介,我最喜欢欧阳修。整个宋朝的文人中,欧阳修在我心里能排进前三。稳坐第一的是苏轼,选项里没有。另外一位不相上下的是王安石,选项里也没有。
晏殊、欧阳修、范仲淹他们三个曾经是同事,欧阳修的政治资历最晚,属于小弟欧阳修简介。范仲淹比他大18岁,晏殊比他大16岁;在他出生的两年前晏殊就已经赐同进士出身了,范仲淹也在他还只有8岁的时候及第了。欧阳修23岁二甲进士及第的时候,晏殊正是主考官;也是在那一年,宦海沉浮了多年的范仲淹因为政治斗争,离京做了河中府通判。
我喜欢欧阳修和他的政绩没有关系欧阳修简介,纯粹就是喜欢他的——文。1.喜欢他的《秋声赋》
初淅沥以萧飒,忽奔腾而砰湃,如波涛夜惊,风雨骤至。其触于物也,鏦鏦铮铮,金铁皆鸣;又如赴敌之兵,衔枚疾走,不闻号令,但闻人马之行声。这一连串的比喻煞是惊艳,铺陈渲染,波澜壮阔,迫人心魂。什么是“文如泉涌”?这一段做了很好的示范,不愧对“欧如澜”的盛名。
《秋声赋》通篇融写景、抒情、议论于一炉,浑然一体了无痕迹。语言圆熟精美合于韵律,读来朗朗上口,悲秋之情,砭人肌骨。
再比如下面的一小段:
盖夫秋之为状也:其色惨淡,烟霏云敛;其容清明,天高日晶;其气栗冽,砭人肌骨;其意萧条,山川寂寥。故其为声也,凄凄切切,呼号愤发。丰草绿缛而争茂,佳木葱茏而可悦……《秋声赋》是欧阳修比较重要的作品,在文学史上的地位也是卓然的。唐宋八大家的名号不是盖的,欧阳公这骈散结合的句子错落有致,美到令人咂舌。
2.喜欢他的《醉翁亭记》
《醉翁亭记》翼然临于我的心上,从上中学时就开始了。《唐宋文醇》称它为“欧阳绝作”。“与民同乐”是本篇的中心,反应出作者高尚的人格精神。纵贯全篇21个“也”字,回环往复一唱三叹!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对于《醉翁亭记》,喜爱的人众多,而喜爱的着眼点则别有不同。我个人比较欣赏宋人罗大经赞美欧阳修的说法:“欧阳修唯用平常轻虚字,妙丽古雅,自不可及。”
3.此外,我还喜欢他的《卖油翁》、《伶官传序》、《生查子·元夕》等作品
著名的那一句,不念出来不快: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对于晏殊和范仲淹也不能说不喜欢,只是,三个人比较起来,欧阳修拔个头筹吧!凡是牵扯到“喜欢”这种情感上的取向问题,不同的人一定会有不同的答案,我表达的也仅仅是自己的感情倾向,对于其它的选择也表示“情同此理”的理解。
柳宗元,字子厚,河东人,世称“柳河东”又称“柳柳州”.唐代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首.柳宗元与韩愈同为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并称“韩柳”.他的散文题材广泛,内容深刻,形象生动,结构严谨,语言精炼,在文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唐宋八大家:唐代有柳宗元、韩愈,宋代有苏轼、苏洵、苏辙、曾巩、王安石、欧阳修.
写作背景:≪小石潭记≫原名为≪至小丘西小石潭记≫,是≪永州八记≫中的一篇.柳宗元被贬为永州司马后,生活艰难,贫病交加.作者在政治上受迫害,就寄情山水之间,用简洁清隽的语言,刻画荒远地区秀丽奇特的自然风景,叹息它被埋没,寄托自己愤懑不平的苦闷心情,有强烈艺术感.
≪永州八记≫包括≪始得西山宴游记≫≪钴姆潭记≫(姆应该是金字旁的,我打不出来)≪钴姆潭西小丘记≫≪至小丘西小石潭记≫≪石渠记≫≪石涧记≫≪小石城山记≫≪袁家渴记≫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