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亮剑》围攻日军山崎大队李家坡战斗打响的时候,骑兵连长孙德胜拼命请战,李云龙宁可落个出尔反尔的话把,也死活不肯同意骑兵连参战。他清楚刚刚组建的骑兵连那是宝贝,伤亡一个都是可惜的,因此特别下令:“骑兵连目前没有战斗任务”彭雪枫将军简介!

彭雪枫将军简介:李云龙最精锐的部队创建初期就全军覆没,是否实现了军人的价值?

彭雪枫将军简介:李云龙最精锐的部队创建初期就全军覆没,是否实现了军人的价值?

彭雪枫将军简介:李云龙最精锐的部队创建初期就全军覆没,是否实现了军人的价值?

彭雪枫将军简介:李云龙最精锐的部队创建初期就全军覆没,是否实现了军人的价值?

从军事上说,骑兵攻山头发挥不出快速的威力,反而会因为目标太大成为鬼子兵的靶子,同时骑兵连组建不久训练并不充分,还没有形成完整的战斗力,不拉上去是对的。但是赵刚为了维护团长军事命令的权威性,还是同意孙德胜参战了,毕竟命令是:“全团参与攻击”彭雪枫将军简介!

彭雪枫将军简介:李云龙最精锐的部队创建初期就全军覆没,是否实现了军人的价值?

李云龙无奈,只能追加命令不许乘马,并且要求骑兵连在攻击队伍的最后面展开,岂料孙德胜率部还是赶在了前面,结果牺牲五人负伤八人,老李这个心疼啊彭雪枫将军简介。军人是免不了牺牲的,但是要“死得其所”才有价值,从这一层说,孙德胜的李家坡之战确实有些得不偿失。

彭雪枫将军简介:李云龙最精锐的部队创建初期就全军覆没,是否实现了军人的价值?

然而其后的反扫荡战役性质可不一样了,晋西北铁三角率领的三个团全部损失惨重,总部参谋长牺牲。这次战役是有历史背景的,即1942年5月山西日寇第一军对八路军根据地的“大扫荡”,日军不仅调集重兵合围,同时使用摩托化部队和骑兵进行奔袭切割,企图阻止八路军主力撤进晋冀交界的山区。

李云龙的独立团虽然突破了日军数道封锁线,但距离山区仍然有一定距离,结果遭遇了鬼子黑岛骑兵联队,按照日军编制,那可是1400多人的快速部队,总兵力完全超过独立团。如果独立团主力被黑岛联队堵截在平原上,后面就是日军第4旅团主力,其结果只是有一个:全军覆灭,李云龙有多大本事都白扯。

这才是骑兵连关键时刻的价值体现,他们不顾敌众我寡,死死拖住了鬼子骑兵,用全连牺牲的代价,掩护团主力撤进安全地区,这也是“亮剑精神”的最好诠释。其实当和尚报告骑兵连被堵在包围圈里时,李云龙的第一反应仍然是去救援:独立团没有丢下过一个兄弟。

战争是残酷的,战场形势是绝望的.,由于独立团已经分兵突围,李云龙赵刚身边只有两个排的兵力,一个冲锋就伤亡一半,再打下去非但救不了骑兵连,整个团部都得搭进去。赵刚很清醒,坚决命令撤退,否则骑兵连的战士们就白白牺牲了。

导演让李云龙这个时候“打摆子”昏过去也是无奈之选,按李云龙“不丢下一个兄弟”的口号,不实施反冲锋不符合李大团长性格;可继续进攻显然就是玉石俱焚,把团长和政委都打没了,《亮剑》还怎么朝下演?

骑兵连挽救了全团,他们实现了自己作为军人的价值,其实也达到了李云龙组建骑兵连的目的:危急时刻能完成最后一击,尽管场面极为悲壮。其实在真实的抗战历史上,许多次战斗的残酷和悲壮性比此有过之而无不及:狼牙山五壮士、马石山十勇士、刘老庄八十二烈士等等。

亮剑精神是什么?“纵然是敌众我寡,纵然是身陷重围,但是我们敢于亮剑,敢于战斗至最后一个人,一句话,狭路相逢勇者胜”!

孙德胜和他骑兵连的战士们,用生命诠释了这段话的含义,这后来也是第二野战军的战斗口号,比如千里跃进大别山时强渡汝河战斗最激烈最危险的时候,言犹在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