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仲景这个人在历史上是真实存在过的张仲景简介,虽然在当时的正史中没有其传记,但在其他的历史资料和后来的正史中还是有零星记载的。
张仲景(约150—219年)张仲景简介,名机,字仲景,东汉南阳郡涅阳县(今河南邓州市和镇平县一带)人。著名医学家,所著《伤寒杂病论》,是中医史上第一部理、法、方、药具备的经典,后人尊称为医圣。他是南阳五圣之一。
张仲景剧照
东汉末年有位名士叫何颙(?—190),字伯求,南阳襄乡(湖北襄阳) 人张仲景简介。在第二次党锢之祸时被宦官诬陷,逃亡汝南郡境内。何颙曾与张仲景有过交道,非常赏识张仲景的才智,曾对他说:“君用思精而韵不高,后将为良医”(《何颙别传》)。意思是说他才思过人,善思好学,聪明稳重,但是没有官员的气质和风采,不宜做官。只要专心学医,将来能成为良医。何颙在《襄阳府志》中说:“仲景之术,精于伯祖”。何颙在《后汉书》中有传。
《晋书·皇甫谧传》中的内容也间接地证明张仲景在历史上存在过,其中有这样的话:“仓公发秘于汉皇,华佗存精于独识,仲景垂妙于定方。”在皇甫谧看来,张仲景是与仓公、华佗一样,都留下了宝贵的医学遗产。
张仲景的医学著作,在正史中有记载。《隋书·经籍志》:“《张仲景方》十五卷仲景,后汉人。”
《新唐书·艺文志三》:“王叔和《张仲景药方》十五卷。又《伤寒卒病论》十卷。”
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成书于公元三世纪初,共16卷,内容包括《伤寒论》、《杂病论》两个部分。由于兵祸战乱,原著曾经散失。
张仲景剧照
晋代经过名医王叔和搜集整理,把《伤寒杂病论》编成36卷。经后人校定,《伤寒杂病论》一分为二,编成《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两部书。
宋代有个叫高若讷的人,非常博学,他“因母病,遂兼通医书,虽国医皆屈伏。张仲景《伤寒论诀》、孙思邈《方书》及《外台秘要》久不传,悉考校讹谬行之,世始知有是书。名医多出卫州,皆本高氏学焉。” (《宋史·高若讷传》)这段记载说明高若讷曾考校过张仲景的《伤寒论诀》,使世人知道了有这本医书。
尽管张仲景做长沙太守无记载,族谱也无记载,但其他材料还是可以证明张仲景是史有其人。
中国古代名医很多,收录在《中医人名辞典》中的古代医药学家有10500余人,中国古代中医文化博大精深,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开始建头条号时,曾在头条上发过古代名医扁鹊、医和、文挚、淳于意、华佗、张仲景、王叔和、葛洪、皇甫谧、陶弘景、孙思邈、王惟一、巢元方、王焘、昝殷、钱乙、陈自明、刘完素、张元素的医学成就和故事,感兴趣朋友可以查看。这里着重介绍元代著名医学家朱震亨。
朱震亨,字彦修(1281─1358年),金元四大家之一。婺州义乌(今浙江义乌市)人。30岁后学医,钻研《素问》、《难经》等经典著作,受业于刘完素的再传第子罗知悌,学术上受刘完素、李东垣等影响较大,融诸家之长为一体。倡“阳有余阴不足”论,“相火论”,“气、血、痰、郁”学说。强调人体阴气、元精之重要,治疗上主张滋阴降火,养生上主张保养阴分,故被后世称为“滋阴派”的创始人。所创越鞠丸、大补阴丸、琼玉膏等至今仍为常用方剂,临证治疗主张辨证施治,灵活用药。所著医书有《局方发挥》、《格致余论》、《本草衍义补遗》等,经门人整理的著作有《丹溪心法》、《丹溪心法附余》、《脉因证治》和《金匮钩玄》等。
朱震亨有不少治病救人的故事。
有个妇人,36岁,家中贫困,整日操劳。她气量狭小,性情急躁。自七月份月水没来,到八月份时,小腹下偏左部位有块状东西,如巴掌大小,块动即痛。
半个月后,腹部渐肿胀,食量减少,夜里发热,到十月间,她的脉虚微短涩,左腕更明显。
朱震亨分析病情,用白术一斤、白陈皮半斤,作20帖煎服。并用三圣膏贴块上。一宿后块变软,第二宿块变小了,小了近一寸。
10天后,患者饮食增加,发热减退。又用前药配一料药,加上适量木香、桃仁服用,吃完这剂药,这位妇女的病除了。
有一个婢女,40岁,面色发紫,稍胖,性情沉闷,多忧多虑。停经已三个月,小腹当中有一硬块,渐渐长成蒸饼大小。
朱震亨给她号脉,脉皆涩,重按稍和。按小腹硬块则感到很痛,试着摸硬块,高半寸许。朱震亨给她服用千金硝石丸,服了四五次后,病人说乳头发黑,有汁流出,怕是怀孕了。
朱震亨告诉她说:“涩脉无孕之理。”又服用三五帖,脉动较前稍畅。
朱震亨醒悟了,以前药力太猛了。马上停止用前药,改用四物汤,配以陈皮、炙甘草等药,服至三十帖后,再服用硝石丸,服四五次后,婢女忽然说硬块消了一些。
又过半月,月水来后很痛,出黑血近半升,内有像花椒籽大小东西的几十粒,而硬块消了一半。
婢女又来索药,朱震亨告诉她说:“硬块已破了,不用再用药攻,但应守禁忌,待下月来月水时,硬块自然消尽。”结果正像他说的那样。
有一个妇女,产后有个东西滞留在体外,就像衣服的大襟,医生们不明白是什么东西。
朱震亨说:“这是子宫。由于母体气血虚弱,所以随着孩子一起下来了。”
怎样使它缩回去呢,他就给产妇服用黄芩、当归之类的药物,并配上升麻升提它;又用五倍子熬成汤药来洗它,使它的皮收缩起来。
经过这样的治疗,子宫就上去了。他安慰产妇说:“不用担忧,三年以后还可再生孩子。”后来,他的话果然应验了。
朱震亨医术高明,医德高尚。为穷人治病,不取报酬。对贫困而无人可帮的,他就送药送医上门,即使百里之遥亦不辞辛苦。有外地人因病求医,不论大雪大雨,无不随时前往,他说:“病人度刻如年,怎么可以自图安逸呢?”
这就是大医精诚。
本文是根据医案等整理的故事,请勿模仿,有病找医生。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