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市武昌区洪山南坡街道口,坐落着北伐独立团烈士陵园,陵园中埋葬着1926年9月北伐军攻打武昌城战斗中壮烈牺牲的191位叶挺独立团的将士,其中排以上的军官就有18名邓演达。

邓演达:叶挺最好战友牺牲时年仅24,多年后其子来信,叶挺看后激动不已

多么惨烈的一场战斗邓演达!

邓演达:叶挺最好战友牺牲时年仅24,多年后其子来信,叶挺看后激动不已

此烈士墓的设计方案是叶挺邓演达、廖乾吾和全团连以上的军官经集体讨论而制定出来的。

邓演达:叶挺最好战友牺牲时年仅24,多年后其子来信,叶挺看后激动不已

墓地竖着一座上书“浩气长存”的牌坊和一座名为“国民革命军第四军独立团北伐攻城阵亡官兵诸烈士墓”的石碑。

邓演达:叶挺最好战友牺牲时年仅24,多年后其子来信,叶挺看后激动不已

烈士墓的上端刻着191名烈士的英名,右边刻着“诸烈士的血铸成了铁军的荣誉,无产阶级的牺牲者,先烈之血、主义之花。”

邓演达:叶挺最好战友牺牲时年仅24,多年后其子来信,叶挺看后激动不已

在修墓的过程中,叶挺多次跑到现场指导施工,带领官兵到烈士墓参加劳动。陵园竣工那天,独立团全体官兵及很多武汉群众团体代表都赶去参加隆重的仪式……

邓演达:叶挺最好战友牺牲时年仅24,多年后其子来信,叶挺看后激动不已

邓演达:叶挺最好战友牺牲时年仅24,多年后其子来信,叶挺看后激动不已

在这些烈士中,有一位被叶挺视为“我最好的同志”,其名叫曹渊,牺牲时年仅24岁。

邓演达:叶挺最好战友牺牲时年仅24,多年后其子来信,叶挺看后激动不已

邓演达:叶挺最好战友牺牲时年仅24,多年后其子来信,叶挺看后激动不已

曹渊是安徽寿县人,出生于烈士家庭,从小聪明勤奋,喜谈兵论剑,曾手抄孙子兵法十三卷,不时拿出来阅读学习。

邓演达:叶挺最好战友牺牲时年仅24,多年后其子来信,叶挺看后激动不已

上学后,曹渊被退学过两次,第一次是领导学生参加反军阀斗争的示威游行;第二次是发动学生为校方渎职致死的学生举行追悼会。两件事足见其秉性充满正义感。

1924年,曹渊和许继慎、王逸常等人赴广州考入黄埔军校第一期;1925年,他率学兵连参加讨伐陈炯明的第一次东征,表现神勇,同年6月,因在龙眼洞战争中夺取胜利,晋升为第一军第三师九团一营营长;

1926年5月,曹渊被周恩来指派,到叶挺独立团任第一营营长,在占领攸县、夺取汀泗桥、占领咸宁、攻下贺胜桥等战役中立下汗马功劳,并与叶挺结下了深厚的战友情谊。

1926年8月30日,北伐军刚刚攻下贺胜桥,李宗仁、唐生智等就开会决议:趁敌立足未稳之机,下令攻城。于是,9月1日,各路北伐大军云集武昌城下,准备攻城。

但武昌城是易守难攻之地,攻城任务很艰巨。

9月2日,各部队向民间征集木梯数百架作云梯用,3日拂晓开始攻城。

无奈武昌城城墙坚硬且高耸,北伐军登上木梯后也够不到城墙上端,加之敌人的滚木、礌石、机枪、手榴弹等不断倾泻而下,北伐军伤亡惨重。只有暂时中止攻城。

叶挺独立团开会决定组建奋勇队,经商议,叶挺将这项艰巨的任务交给了第一营,由曹渊担任队长。

奋勇队攻城的前一天9月4日,叶挺收到了妻子李秀文的来信,得知她已顺利产下儿子,非常开心。曹渊听说了也表示祝贺,叶挺顺便问道:

“曹渊,你有儿子没?”

“有一个。”

“老婆是位什么人物?”

“农村姑娘。”

“你喜欢她吗?”

“……她人长得不错,一双巧手,什么都能干,也会体贴人……”

曹渊烈士

当晚,第一营的士兵纷纷写好“诀别书”,与自己的家人告别,并表达自己为国为民而战的决心。营长曹渊也不例外,他将诀别书交到叶挺手中,并说:

“如果我这次牺牲,希望组织能把儿子培养成人,继承我的遗志。”

夜幕沉沉,曹渊率一营冒着炮火,竖起云梯,攀登城墙,与敌人展开了殊死搏斗,大部分官兵都壮烈牺牲了,曹渊见此情形,便俯身写下紧急报告:

“天已露晓,全营伤亡殆尽,现仅存十余人,但革命军人有进无退。我誓必率我可爱同志达成竖青天白日旗于城上之任务,……曹渊”。

这“渊”字的最后一笔拖得很长,因为正在那时,曹渊头部不幸中弹,他把报告交给勤务员,继续带领大家攀梯,身上紧接着又连中数弹,他坚持爬到梯顶,并鼓励大家踩自己的肩背上去,直至流尽最后一滴血……

当叶挺看到曹渊印着鲜红血迹的绝命报告时,他的好同志、好战友已经离开了人世,叶挺泪如雨下:

“曹兄啊曹兄,你在哪里?”

据说叶挺一生就当众哭泣过两次,都是为了他心爱的战友,一位就是曹渊,另一位则是同样英年早逝的邓演达。

邓演达

转眼十二年时光飞逝,历经世事浮沉的叶挺已年逾不惑,任新四军军长。

1938年初,叶挺由武汉迁往南昌时,突然收到一封从安徽省寿县曹家岗发来的信件。他万万没想到,这封信是好战友曹渊的儿子曹云屏寄来的。

“苍天有眼,后继有人!”叶挺拿着信的手在颤抖,曹渊牺牲时,云屏还不到2岁,如今已经长成14岁的小伙子了!

更令他激动的是信的内容,主要有两点:一是说了说寿县当地抗战的情况,二是希望叶伯伯资助点上学的费用,将来想做一个对国家、对人民有所作为的人。

叶挺看着信上的字迹,曹渊攻城前抒写“诀别书”的情景又重现于脑海,“希望组织能把儿子培养成人,继承我的遗志……”曹渊的遗言也同时在叶挺耳边响起。

曹渊烈士纪念碑

叶挺立刻回信,告知对方自己的通讯地址,并让其回信说明所需款项的具体事宜。

其实,收到曹云屏信的还有另外一个人,就是周恩来。周恩来也同样回了信,并表示愿意支持他求学。

由于周恩来和叶挺的帮助,只能二选一。最后,安徽地方党组织根据周恩来的指示,并征得曹云屏家庭的同意,让曹云屏和其堂兄一道奔赴延安。

在去延安途中,他们绕道南昌去见叶挺军长。但叶挺已赴皖南前线,错过了唯一的见面机会。

几个月后,叶挺才知道曹云屏已经去找过他,并已顺利到达延安学习了。当时项英正好要去延安参加会议,叶挺便托项英去看望曹云屏,并让其交给曹几十元大洋,作为学习的补贴费用。

新中国成立后,曹云屏在广州工作,曾任广州市政府秘书长,2015年1月去世。曹云屏生前多次撰文回忆与周恩来、叶挺两位革命家书信交往的这段历史。

此外,今天位于安徽寿县小甸镇的曹渊故居纪念馆中,立有一座雕塑,雕塑中呈现的三人,是叶挺军长、曹渊的父亲和曹渊的妻子。

那是1939年5月发生的事了,叶挺与张云逸一行专程到寿县曹家岗看望曹渊家属。他们慰问了曹渊的父母、妻子,并留下与他们一起吃了顿饭,聊了聊家常。

离开前,叶挺还命副官用相机拍下了他们与曹家人的合影,并表示等革命成功后,会再来看望他们。

正是这“北伐名将慰烈属”的感人故事 ,为寿县留下了一段佳话。如今,每天仍有不少人为了解烈士的伟大生平到曹渊故居去参观。

您的点赞、关注、转发是对我最大的鼓励!雪梨期待与您一起交流探讨,非常感谢!

备注:图片来自网络,侵权必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