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亨利八世和第四任王后——克利维斯的安妮仅仅保持了数个月的婚姻就分道扬镳的真正原因英国国王亨利八世,流传下的说法基本是克利维斯的安妮公主模样不尽如人意,与漂亮的画像和介绍人的吹嘘相差甚远。亨利八世不喜欢她的长相导致夫妻之间难以圆房,最终离婚。还有传言说安妮公主是德国人,英语不熟,对英国人的风俗习惯和浪漫生活很不适应,难以和亨利八世产生共鸣,导致亨利过早结交情妇。也有说法是亨利厌恶安妮的身体或安妮不懂两性,亨利不愿与之同房。18世纪所写的文献中使用了“弗兰德斯母驴”这个称谓来形容克利维斯的安妮的丑陋容貌,这个说法也一度非常流行。但是我们要知道的是,安妮公主嫁给亨利八世的时候,亨利本身是个早已过了风华正茂年龄、体重严重超标、腿伤散发异味令女性厌恶的年过半百的男人。而此时的安妮公主不过二十来岁。可以认定为事实的是,安妮公主和亨利八世的新婚之夜没有圆房。之后关于安妮的恶意流言就传遍宫廷,亨利向医生表示自己可以和那么多情妇完成性事也可以遗精,但是和安妮就是不行,所以问题一定是出在安妮身上。但是我们要知道,安妮公主英语不熟,在为自己辩解上处于弱势。亨利是个非常大男子主义的人,决不允许人们怀疑问题是出现在自己身上。其实这个时候的亨利健康状况并不好,其实他因为腿伤严重而导致阳痿的可能性是绝对存在的。更多的人认为两人性情不和相处不来也是很重要的原因。亨利对王后的人选期待是有文化修养、受过很高的教育等。但是安妮公主只会德文书写,不会歌唱或乐器。她成长于守旧的小宫廷,与崇尚音乐和人文主义文学的都铎宫廷格格不入。尽管安妮公主很努力去学,极力想融入宫廷,甚至在乘船前往英国的船上连续不断恶补了一个来月。她温和懂礼,一手好针线活,但尽管如此还是因为体会不到英国人的幽默感就和亨利的首次见面玩崩了。安妮公主的前任简王后去世后,英格兰的政治局势是威廉公爵与查理五世在格尔德兰(荷兰东部之一省)问题上的持续纠纷使得克里维斯家族在尼斯停战协议(1536~1538年意大利战争)的签署后成为英格兰的潜在同盟。由于巨大的政治利益,托马斯·克伦威尔才竭力推荐克利维斯的安妮公主成为王后。但是新婚之后,受到威胁的法兰西-西班牙天主教联盟的内部变化则使这次联姻失去了外交意义。支撑这段婚姻的一切都不复存在,注定走向失败的结局。好在安妮公主是个知难而退、懂得明哲保身的女人。她同意把王后之位让给凯瑟琳·霍华德,如此和平分手让亨利大喜过望,于是给安妮公主封了“国王妹妹”的头衔,把前王后安妮·博林的宅邸送给安妮公主居住,慷慨地给了她一笔巨额分手费,使她成为当时英格兰最富有的女性之一。安妮公主活过了亨利和其他五位王后,甚至还参加了玛丽公主的加冕礼。作者:“小方说历史”团队欢迎关注公众号“小方说历史”雲绯历史号:故纸堆间欢迎点赞和评论

英国国王亨利八世:亨利八世的第四位王后安妮为什么没能与国王圆房?

英国国王亨利八世:亨利八世的第四位王后安妮为什么没能与国王圆房?

英国国王亨利八世:亨利八世的第四位王后安妮为什么没能与国王圆房?

欧洲人喜欢拿名人(比如天主教圣徒)或祖先的名字给孩子命名英国国王亨利八世,在他们看来,取同名既是对先辈的尊敬,也饱含对下一代的无限挚爱。正因为此,欧洲国王不是“查理”便是“路易”,或是“约翰”“亨利”“腓力”,区别只是在后面加上几世,这一“世”不一定指上下两代,以在位的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1926年生)为例,她不可能是伊丽莎白一世(1533年生,1558-1603年在位)的女儿,因为两人生年相差393年,“世”更多带有序数意位,所谓伊丽莎白一世,即第一个叫伊丽莎白的英王,伊丽莎白二世则指第二个叫伊丽莎白的英王,依此类推。

自“征服者”威廉一世1066年登基以来的英王中,叫爱德华(Edward)的国王有8个——还没算上威廉一世之前的英格兰国王“长者”爱德华(899-924年在位)英国国王亨利八世、“殉教者”爱德华(975-978年在位)和“忏悔者”爱德华(1042-1066年在位)

爱德华一世(英语:Edward I,1239年6月17日—1307年7月7日),英格兰金雀花王朝第五位国王(1272年—1307年在位),亨利三世之子。又称“长腿爱德华”(Long Shank)、“苏格兰之锤”(因他对苏格兰人民的镇压)或“残忍的爱德华”,金雀花王朝最重要的代表人物之一。

爱德华二世(英文:Edward II,1284年4月25日—1327年9月21日),英格兰金雀花王朝第六位国王(1307年—1327年在位),金雀花王朝成员。他的一生皆为其宠信的弄臣和叛乱的贵族所主宰,以致最后悲惨地死去。葬于格洛斯特大教堂。

爱德华三世 (英文:Edward III,1312年11月13日~1377年6月21日)。英格兰金雀花王朝第七位国王(1327年—1377年在位),他开启英法了百年战争。

爱德华四世(英语:Edward IV,1442年4月28日—1483年4月9日),英格兰约克王朝首位国王(1461—1470年,1471年—1483年在位)。是约克公爵理查·金雀花之子,爱德华三世第五子兰利的埃德蒙的曾孙。父亲在1460年战死后,他作为约克派首领在1461年即位。

爱德华五世(英语:Edward V,1470年11月4日—约1483年),英格兰约克王朝第二位国王(1483年在位),他是爱德华四世长子,在他父亲死后即位为英国国王,但不到一年,就和他唯一的弟弟约克公爵理查一起神秘失踪。由他们的叔父,护国公格洛斯特公爵理查即位。

爱德华六世(英文名Edward VI,1537年10月12日-1553年7月6日),名叫爱德华·都铎,是都铎王朝第三任君主,英格兰与爱尔兰的国王。他是亨利八世和第三个妻子珍·西摩的儿子。也是英格兰首位信奉新教的统治者。

爱德华六世于1547年1月28日即位,同年2月20日加冕时,年仅九岁,由舅父萨默塞特公爵爱德华·西摩摄政。

爱德华七世(英语:Edward VII,1841年11月9日—1910年5月6日),大不列颠及爱尔兰联合王国国王及印度皇帝(1901年—1910年在位),维多利亚女王和阿尔伯特亲王之子。爱德华七世曾在牛津大学与剑桥大学就读,1863年与丹麦国王克里斯蒂安九世之女亚历山德拉结婚。爱德华对赛马、游艇比赛尤其感到兴趣。由于他生活不拘礼节,有时失于检点,因此女王一直不许他掌管有关实际朝政的任何事务,直到他年逾五十岁。女王驾崩后爱德华继位为王,在位期间大力恢复因女王长期孀居而显得黯淡的英国君主制度之光荣。

爱德华八世(英语:Edward Albert Christian George Andrew Patrick David,1894年6月23日—1972年5月28日),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国王(1936年1月20日—1936年12月11日在位),全名爱德华·阿尔伯特·克里斯蒂安·乔治·安德鲁·帕特里克·大卫,乔治五世和玛丽王后的嫡长子,乔治六世同母兄。逊位后被其弟乔治六世封为温莎公爵(Duke of Windsor),自1936年1月20日其父乔治五世去世到1936年12月11日退位,为英国和英联邦各自治领国王,印度皇帝,共在位326天。温莎王朝的第二位国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