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义府是第一个站出来支持唐高宗李治立武则天为皇后的,也因此成为武则天的心腹,平步青云,但李义府这个人是典型的“才胜德”,“笑里藏刀”就是专为李义府设计的,也因此,李义府又被称为“李猫”李义府。武则天做了皇后之后,李义府自恃功高,耀武扬威,甚至对李治都没有应有的礼节,最终被流放,抑郁而死。

李义府:一代女皇武则天的第一心腹李义府为何沦落难逃悲惨的命运?

李义府:一代女皇武则天的第一心腹李义府为何沦落难逃悲惨的命运?

李义府:一代女皇武则天的第一心腹李义府为何沦落难逃悲惨的命运?

李义府在贞观年间因为善写文章而被举荐入仕李义府,做到监察御史,并跟随李治,643年,李治成为太子,而李义府也跟着成为太子舍人、崇贤馆直学士。这时候的李义府和来济都因为文章而被世人熟知,时称“来李”。

李治继位后李义府,他又做了中书舍人,但是李义府是个笑里藏刀的小人,所以即便他很有才能,官职却做得不大,到655年的时候,来济已经做了宰相了,而李义府还只是处在不大不小的一个尴尬位置,而且这一年,李义府得罪了长孙无忌,长孙无忌上奏将其贬为壁州司马,在诏书还未下到门下省的时候,李义府还想搏一搏,就问计于王德俭,还真让他问对人了,王德俭就给他出了一个主意。

当时的李治和武则天正为一件事伤脑筋,那就是如何让武则天当上皇后,中宫易主是大事,它牵扯到的不仅仅是后宫,还有外廷的权力洗牌。而李治和武则天已经为此事找过长孙无忌,长孙无忌硬是让李治说不出口,但态度确实很明确,不同意。长孙无忌代表了朝中绝大多数人的心声,尤其是当时的权贵,他们都是当时的既得利益者,不动是最好的安排。

这个时候,李义府出现了,王德俭告诉他李治的烦心事,想立武则天又担心遭到大臣们的反对,这个时候有人出来支持立武则天为皇后的话,说不定就会一步登天。所谓“富贵险中求”。

于是李义府当机立断上表请求废王立武,果然李治不仅没有外放李义府,还让他做了中书侍郎,有第一个就有第二个,李治对待李义府的态度打破了朝廷官员的观望态度,那些中小官员纷纷站队武则天,其中许敬宗官职最大,这群人为了打破固有的阶级坚定的站在武则天这一边,最终李绩偏向李治,武则天如愿做了皇后。

而李义府也顺理成章成为李治身边的红人,也成为武则天的心腹。渐渐地,李义府就开始自恃功高,处处耀武扬威,甚至干涉断狱,因为看上了狱中的淳于氏,就让大理丞私放淳于氏,后来被检举,李义府逼着大理丞自杀,销毁证据,李治明知是李义府的错,却将弹劾李义府的人外放,而给李义府升官。

李治和武则天的庇护让李义府更加无法无天,他利用职务之便卖官鬻爵,广结朋党,大肆敛财,李治有心压压他的气焰,在又一次争端中,将李义府贬官,只是李义府还是我行我素,在他升任右相之后,有次李治忍无可忍告诫李义府,让他收敛一些,李义府竟当场变脸,直接问李治是谁在造谣,在李治不说的情况下扭头就走。完全忘了君臣之别。

这时候其实李治已经不愿意再纵容李义府,之后的一件事直接让李义府的好日子到了头,李义府请术士杜元纪望气,企图窥视天机,这在当时等同谋反,于是在被人检举后,李治将其流放,而且是遇赦不还的那种流放。这一年是663年,三年后李治封禅泰山,大赦天下,李义府满心期盼自己能在赦免还乡之列,然而并没有,返乡无望的李义府郁郁不乐,很快患病去世。

谢谢邀请。

李义府:一代女皇武则天的第一心腹李义府为何沦落难逃悲惨的命运?

早年的李义府是李治身边的秘书兼侍从。他能从这样一个小官最后升到宰相,靠的是将阿谀奉承进行到底和飞蛾扑火的政治勇气。

李义府:一代女皇武则天的第一心腹李义府为何沦落难逃悲惨的命运?

李治登上皇位后,面临以他亲舅舅长孙无忌为首的关陇集团的专权压制,急欲除之而后快。李义府在李治身边最久,知道他的心思,就联合其他人上书参奏长孙无忌,虽然这次没有成功,但是李治已经视他为心腹。

李义府:一代女皇武则天的第一心腹李义府为何沦落难逃悲惨的命运?

武则天被迎回宫里后,李治想立她为皇后,但是又遭到长孙无忌等大臣的极力反对。李义府摸准李治的心理,连夜上疏,罗织了几条王皇后的罪名,要求废掉王皇后,改立武则天。李治大喜过望。

从此李义府得到李治和武则天的赏识,官运亨通。

李义府当了宰相后,得意忘形,欺男霸女,卖官鬻爵。最后被言官告发流放外地。

公元666年,李治颁发诏书大赦天下,但是其中并没有李义府的名字,李义府十分怨恨李治的无情和武则天的冷酷,最后忧愤而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