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武门兵变的本质是功高震主玄武门政变。

李世民作为次子玄武门政变,在李渊建立李唐江山的过程中,多次立有战功,在某种程度上来说起了关键作用。从李渊太原起兵到建立唐朝这个时间段,这毋庸置疑是好事,加官晋爵论功行赏就行了。

但江山稳固后,建有军功手握兵权,帐下文臣武将云集的李世民如何处置玄武门政变?从李渊角度来讲,虽然和李世民是父子,但在帝王权利的分配和交接上,讲的是利益关系。李渊身体康健,李建成是长子,常规来讲,李世民是第三位的。但道德和规矩和现实势力比起来苍白了许多。所以李渊和李建成的共同利益就是削弱李世民集团的势力,避免功高震主危及王位的安全。

李世民不是一个人在战斗,作为集团利益的代表,进则生退则死,这就是玄武门兵变发生的历史背景。

与其坐以待毙,何如铤而走险。况且对于身经百战的李世民若能突破道德禁锢,这点冲突根本不算什么,所以说是铤而走险对李世民来说其实是胜券在握。

通过玄武门兵变李世民得到了想要的皇权,和历史上一段难得的贞观之治,所以本是一段血腥火并却为大家津津乐道。但凡事有利必有弊,玄武门兵变也树立了个用武力暗杀解决政治问题,为了权力亲人相杀践踏人伦的不好范例。

这就是可怕的人性之一。

玄武门政变:是什么原因导致玄武门政变?

他对社会是有贡献的,但同时他又是一个残兄害弟杀侄的刽子手!

玄武门政变:是什么原因导致玄武门政变?

这就是李世民的妖怪人生,世人所谓的“一代明君”。

然而功是功过是过,过不掩功,功不抵过,李世民必然被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接受一切亲情人伦的审判,而且是永无休止一代一代一代代无穷已的审判!他李世民必须为他的残害亲情付出代价!

提到李世民,就不能不让我想起更早年代的秦二世胡亥那个王八蛋,根本就是一个残杀自己亲人的大屠夫,而且是个超级蠢货大傻帽,他杀自己的兄弟姐妹竟然是受别人唆使的,受一代奸佞赵高那个孽障唆使的。

胡亥,李世民,你们让人类的亲情,情何以堪?

都像你们这样,人类社会的基石——家庭和亲情,怎么还可能存在呢?

若果人类家庭和亲情不存在,人类社会还能存在吗?

回到原始社会?

须知原始社会也是有亲情的,只不过那时的人们只知母不知父而已。原始社会,家庭应该也是存在的。

如果问我,对李世民怎么看。我的回答是:李世民这样的“一代明君”不要也罢,免得教坏世人,引领社会错误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阿弥陀佛,佛度有缘人。

(全文完)

亲,谢谢阅读,请点下关注;

亲,点关容易,原创不易,且点且珍惜;

亲,谢谢你们了。

被逼无奈是真!蓄谋已久是实!俺个人观点是:“被逼无奈下的蓄谋已久”!

玄武门政变:是什么原因导致玄武门政变?

玄武门政变:是什么原因导致玄武门政变?

“野心”不是天生就有的,也不是无中生有的。李世民的“野心”产生和发酵是有一个过程和滋生的土壤。

玄武门政变:是什么原因导致玄武门政变?

巴尔扎克说:“一有野心就要失去天真的感情。”

玄武门政变:是什么原因导致玄武门政变?

玄武门政变:是什么原因导致玄武门政变?

自从李渊太原起兵后,“打仗父子兵”就被李渊父子演绎的淋漓尽致。“上阵亲兄弟”也被李建成、李世民、李元吉等兄弟展现的酣畅淋漓。

秦王李世民,由于长期在外征战,建立战功,掌握权柄,对于立李建成为太子,明里不敢发表意见,暗里非常不服气。早年,李渊起兵时的乱“许愿”,也起来推波助澜的作用。

上之起兵晋阳也,皆秦王世民之谋,上谓世民曰:“若事成,则天下皆汝所致,当以汝为太子。”——司马光·《资治通鉴·卷第一百九十一·唐纪七》

强烈的个人“野心”,让李世民欲罢不能,夜不能寐,翻来覆去。于是,李世民绞尽脑汁,想尽办法,时刻准备着取而代之。

于是,秦王李世民和皇太子李建成的内斗开始了。

武德七年六月,秦王府制造出杨文干事件,使人诬告太子勾结边将谋反。

结果,唐帝国皇帝李渊,为了平衡这哥俩关系,不偏不倚,各打一板,以兄弟不睦,流放了东宫的王珪、韦挺和秦王府幕僚杜淹。

此后,秦王府和东宫摩擦不断。

武德九年(626年),李建成恐惧秦王府的强大,建议李渊将房玄龄、杜如晦逐出秦王府,严令不得相见。

实际上,帝国皇太子李建成也不是吃素的。随父晋阳起兵后,李建成率军,攻略西河,攻取霍邑,攻占潼关,攻克长安。唐帝国建立后,皇太子李建成入则协助父皇治国理政,出则抵御突厥、剿灭刘黑闼、平定山东。要俺说:皇太子李建成的文治武功一点也不亚于秦王李世民。

随后,秦王李世民加紧了准备工作。

“秦王世民既与太子建成、齐王元吉有隙,以洛阳形胜之地,恐一朝有变,欲出保之,乃以行台工部尚书温大雅镇洛阳,遣秦府车骑将军荥阳张亮将左右王保等千馀人之洛阳,阴结纳山东豪杰以俟变,多出金帛,恣其所用。”——司马光·《资治通鉴·卷第一百九十一·唐纪七》

乌云密布,血雨腥风的这天,终于来临。大唐帝国的历史呜咽着浓墨重彩的痛!一个为了争夺帝国最高权力,让手足相残的、血腥的“玄武门之变”,不可避免地发生了。

“玄武门政变”前的真相是:秦王府文武官员多被免官外放,王府中只剩长孙无忌、高士廉、尉迟恭和张公谨等几个谋士和猛将。他们内心感受到巨大的恐怖,惶惶不可终日。于是纷纷劝说李世民尽快采取行动,除掉李建成,逼李渊退位。尉迟恭甚至以死相逼,以逃相挟。

李世民经过集体研究后,决定铤而走险,先发制人。

“庚申,世民帅长孙无忌等入,伏兵于玄武门”——司马光·《资治通鉴·卷第一百九十一·唐纪七》

政变在惊心动魄,有惊有险的过程中成功了。秦王李世民踏着大哥李建成和弟弟李元吉的献血,攫取了大唐帝国的最高权力。

虽说“成功都是属于有准备的人!”但李世民的成功多少有点冷血和残忍。除掉哥哥李建成和弟弟李元吉后,李世民痛定思痛后,将屠刀举向自己的亲侄子们。

“建成子安陆王承道、河东王承德、武安王承训、汝南王承明、钜鹿王承义,元吉子梁郡王承业、渔阳王承鸾、普安王承奖、江夏王承裕、义阳王承度,皆坐诛,仍绝属籍。”——司马光·《资治通鉴·卷第一百九十一·唐纪七》

手足相残,唐帝国的皇帝李渊难辞其咎。李渊的优柔寡断,使朝中政令相互冲突,加速了李世民和李建成兄弟之间的兵戎相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