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凿齿曰:昔齐桓一矜其功而叛者九国,曹操暂自骄伐而天下三分,皆勤之於数十年之内而弃之於俯仰之顷,岂不惜乎!是以君子劳谦日昃,虑以下人,功高而居之以让,势尊而守之以卑西川四将。情近於物,故虽贵而人不厌其重;德洽群生,故业广而天下愈欣其庆。夫然,故能有其富贵,保其功业,隆显当时,传福百世,何骄矜之有哉!君子是以知曹操之不能遂兼天下者也。

西川四将:假如曹操善待张松,接纳西川地图,能否借机收取西川,统一天下?

习凿齿这段话的基本意思就是:“齐桓公骄傲自满西川四将,导致九国背叛,曹操骄傲自满,导致天下三分,都是辛辛苦苦几十年而毁于一旦……”,他说这话的原因就是《三国志刘二牧传》载:“璋复遣别驾张松诣曹公,曹公时已定荆州,走先主,不复存录松,松以此怨。”《资治通鉴》也有相应记载:“(建安十三年)益州牧刘璋闻曹操克荆州,遣别驾张松致敬于操……操时已定荆州,走刘备,不复存录松……松以此怨,归,劝刘璋绝操,与刘备相结,璋从之。”

《三国志 先主传》裴松之注引《益部耆旧杂记》载:“刘璋遣(张松)诣曹公西川四将,曹公不甚礼;”

曹操为何轻慢益州使节张松?历史记载主要是因为当时曹操“已定荆州,走先主”取得了阶段性的胜利,因此滋生了得意自满的情绪。为此,习凿齿才给予这个评价滴?!此处,习凿齿认为曹操因一时骄傲自满而错失了统一天下的机会。这么个结论?

我们暂时不讨论习凿齿对曹操的评价,先把来龙去脉搞清楚:

原文!《三国志先主传》裴松之注引《益部耆旧杂记》载:“刘璋遣(张松)诣曹公,曹公不甚礼;公主簿杨修深器之,白公辟松,公不纳。修以公所撰兵书示松,松宴饮之间一看便闇诵。修以此益异之。”这与《三国演义》基本上一致。

在历史上,根本就没有明确出现“西川地理图本”这一物件!但《三国志先主传》裴松之注引《吴书》记载:“备前见张松,后得法正,皆厚以恩意接纳,尽其殷勤之欢。因问蜀中阔狭,兵器府库人马众寡,及诸要害道里远近,松等具言之,又画地图山川处所,由是尽知益州虚实也。”这里确实提到了“画地图山川处所”只不过,历史上“画地图山川处所”并非张松一人所作,提供该图信息的还有法正?。

由是观之,仅凭张松自己能不能当着曹操的面把“山川出所”完整的画出来?还真不知道。我估计他不可能做得到!他没那两下子。如果有?那他是不会不在曹操面前露一手滴!

因为《华阳国志》中说:“公时已定荆州,追刘主,不存礼松;加表望不足,但拜越嶲比苏令。松以是怨公。”

哈哈哈哈哈?!我们都知道,庞统在初见刘备的时候,让他担任沭阳县令,是鲁肃和诸葛亮至书刘备,说庞统应该至少是治中、别驾一级的,才能发挥出他的才干。

可是现在?张松在刘璋手下已经是别驾了 ,怎么到了曹操这里只给了一个越嶲郡下属的比苏县县令?!这对张松来说简直就是奇耻大辱。于是,“松以此怨,归,劝刘璋绝操,与刘备相结,璋从之。”

曹操为什么不拿张松当盘菜呢?

张松是刘璋的部下属益州别驾,为人短小,放荡不治节操,然而很有才干;他认为刘璋暗弱,在他手下不足以发挥自己的才能,经常叹息。

曹操不理,张松不满。回到刘璋身边,适逢曹操赤壁兵败,张松便力劝刘璋和曹操绝交,和刘备结盟。从事后结果来看,张松引狼入室,惟恐刘备不便吞并,还与法正手绘地图,把益州的地形地物、山川险要,以及兵器府库、兵力部署等等军事机密,一一报告给刘备。

他的这番神操作,想必一定也在曹操面前也施展过一部分?不过是被曹操无视?而已。对这种假公济私、卖主求荣的行为,是具有明辨是非、“御下以道,浸润不行”(用道德统治下士,邪恶的事不能行使)的高尚情操的曹操最为不齿滴!。

然而,张松的雕虫小技却被杨修看在眼里,认为可以利用,遂向曹操推荐,拥有伟大人格的曹操对此不屑一顾!

刘备??接纳了他,反客为主,并吞益州,取得和曹操、孙权平起平坐的资本。

对曹操而言,没有比信誉更重要的东西了?。他曾经拉着贾诩的手激动地说:“使我的信誉扬于天下的人,是你啊!”

倘若是真的接纳了张松,无论能不能取得益州?首先“使我名誉扫地的人,就是你这个败类啊!”这才是曹操绝对不能容忍张松的真相。

年老的千里马虽然伏在马槽旁,它的雄心壮志仍然是能够驰骋千里。

有远大抱负的人士到了晚年,奋发思进的雄心不会止息。

人的寿命长短,不只是由上天所决定的。

只要坚守好自己的操守(道德底线,即曹操光明磊落的思想品格),也可以益寿延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