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夫,也叫堂邑父,生卒年不详,汉朝人,匈奴族人,翻译官张骞是哪里人。《史记》记载甘夫“善射”,身强体壮,武艺傍身。

张骞是哪里人:张骞出使西域回来时,身边还有一个人是谁?后来又如何了?

公元前138年张骞是哪里人,汉武帝任命甘夫为张骞出使大月氏国的向导翻译。甘夫本是汉朝军队的俘虏,后来被赏赐给汉文帝女婿邑侯陈午做家奴。因此又被成为堂邑父。

汉武帝听闻匈奴杀了月氏国王,并且拿国王的脑袋当做酒杯,就想联合月氏共击匈奴,于是派张蹇出使月氏张骞是哪里人。但月氏路途遥远而且语言不通,于是令甘夫为翻译官。甘夫不仅仅是张蹇的向导翻译,更是其帮手、护卫。建元二年(公元前139年),张骞率领100多名随行人员,匈奴人堂邑父为向导从长安出发前往西域。公元前126年,38岁的张骞带着自己匈奴妻子以及甘夫回到阔别十三年的长安城,当年声势浩大的百人探险队凋零成二人生还,后人记住了张骞,却忽略了那位一路身兼翻译、护卫、向导多重职务的翻译甘夫。张骞一行,风餐露宿,备尝艰辛。干粮吃尽了,就靠善射的堂邑父射杀禽兽聊以充饥。不少随从或因饥渴倒毙途中,或葬身黄沙、冰窟,献出了生命。甘夫能够在绝境之时射杀禽兽聊以充饥,帮助张骞渡过难关。可以说,如果没有甘夫的忠诚护主,张骞极有可能就此命殒高山荒漠之中,玉门关以西的世界对于汉朝人而言有可能一直都会是一片空白。汉武帝特封张骞为太中大夫,授堂邑父为“奉使君”,以表彰他们的功绩。

匈奴人为何不杀张骞?问这个问题的时候,不妨也再问一下,匈奴人为何要杀张骞呢?其实在汉代,当时的情况,汉人和匈奴人之间并不像后世渲染的那样水火不容,况且,对于使者的处理上,双方是有默契的。

张骞是哪里人:张骞出使西域回来时,身边还有一个人是谁?后来又如何了?

张骞是哪里人:张骞出使西域回来时,身边还有一个人是谁?后来又如何了?

张骞是哪里人:张骞出使西域回来时,身边还有一个人是谁?后来又如何了?

一、汉匈之间军方的对峙也仅仅是在战争期间才会水火不容。民间的正常交往从来没有中断过。汉朝和匈奴人之间一直是有斗争又有合作,民间往来并没有中断,边境地区的贸易依然活跃。本来就不是汉人见了匈奴人就要赶尽杀绝,匈奴人见了汉人也要杀之而后快。后世人文人描写这段历史的时候,多给两个民族加上了浓浓的硝烟。其实当张骞被匈奴人抓住的时候,匈奴人并没有足够的理由一定要杀了他们。也许很多人当时抓住的汉人不止张骞,更不可能是见了汉人就杀。

张骞是哪里人:张骞出使西域回来时,身边还有一个人是谁?后来又如何了?

二、张骞的身份是使者,只有汉朝皇帝赐给的使节。两国之间不斩来使,是双方约定俗成的默契。双方交兵的时候,汉朝也曾经多次扣押匈奴人,匈奴人也扣押了很多次汉人。但两国交兵不斩来使,谁也不会轻易地破坏这种默契。李广被俘过,李陵被俘过,苏武曾被扣押在大漠19年,他们也都没有被匈奴人杀掉。即便是在东汉时期耿恭独守西域孤城,匈奴人依然相信他们不会杀使者,最后,匈奴的使者被杀后在城楼上剔骨食肉。所以当年匈奴人不杀张骞,是因为有不斩来使的共同认知,同时更不想和汉朝立刻兵戎相见。

三、匈奴人和汉朝之间,双方人才争夺战从来没有停止过。

汉朝有很多匈奴人当官,同时,匈奴人中也有很多汉人在替匈奴人训练军队。汉朝皇帝派出的使者在汉朝都是能人,如果可以把他留在匈奴,作为一个掌握汉朝重要资源的人来说,匈奴可就赚大了。所以,张骞被扣留期间,匈奴还给他配了一个老婆,希望他能成为匈奴的一份子。但最终,张骞持汉节未变,不辱使命逃回了汉朝。

匈奴人和汉朝已经是两种不同文明之间的争斗和对话,不是两个野蛮群族的兽斗。对于俘虏是杀是留均须考虑当时的形势和实际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