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家军是对民国时期西北马家军,活跃在我国西北的数股回民军事集团的统称。因割据地方不同,他们内部分为“甘(肃)马”、“宁(夏)马”和“青(海)马”等多个派系。
经过几十年的不断角逐西北马家军,马步芳领导的青马最终在诸马角逐中胜出,而他本人也成了名副其实的“西北王”,不仅牢牢控制着青海,还将触角进一步伸到新疆等地。
早在马步芳父亲马麒当权时西北马家军,马家就与新疆保持密切联系。当时青马还很弱小,马麒提出了“睦邻敦交,定青拓边”的口号,以谋求甘肃、新疆等的同情。
大概因为出身自同治年间招安的义军,深知自身实力太渺小,上至马步芳家族,下至其他马姓诸将始终与中央保持一致。从北洋的袁世凯开始,不管哪一路神仙上台,马家军都第一时间拥护。
正是因为听话,南京方面重新控制新疆后,新任新疆省政府主席力主调青海马家军进疆,而这正中马步芳下怀。
1945年,马步芳派他的外甥马呈祥率骑兵第五军开赴新疆。为了能够尽快控制新疆,马步芳为连以上单位都配备了阿訇,让他们大力宣扬新教,从而在精神上麻痹各族信徒。
马家军来到后新疆形势突变,根本就没打几仗。马家军军纪一向不好,他们在吐鲁番和托克孙等地肆意压迫和屠杀百姓,造成了很坏的影响。为此马步芳有意将注意力转向外蒙,为自己营造一个“扬威天山”的形象。
外蒙独立后,双方很多边界并未确认,以至于经常发生冲突。1947年6月2日。外蒙古军队向驻扎在迪化北塔山的马步芳部发出警告,要求他们48小时内退出该地。
马步芳早已将新疆视为自家地盘,为了防止外敌入侵,驻守北塔山的是他的嫡系部队骑五军十三团马惜珍连,战斗力非常强悍。
马惜珍以北塔山距离外蒙查汗通古还有200多公里,军人守土有责,没有命令不能撤退为由拒绝了对方。没想到的是外蒙的一个混合营,在五架飞机的掩护下竟然就打了过来。
双方激战一天,马家军占据有利地形,击毙敌方二十余人,又在晚间成功迫使其投降。这一营人马被俘后,外蒙很快派了一名代表前来交涉。
马惜珍立刻将情况通过军长马呈祥转给了马步芳。马步芳正在吃饭,看过电文后只轻描淡写地说了一句:“把这个人卡过(回民土话杀害)”。
马步芳杀了外蒙来使,还要求马呈祥抓住对方战线太长,兵力分散的弱点,立刻展开反击。马家军实力本就比蒙军强很多,如此一来捷报如雪花一般飘来。
马步芳不断将俘虏的敌军和缴获的枪械送往南京展览,内地报纸不了解情况,还将马惜珍报道成一位能征善战的将军。马步芳对此非常满意,还公开说道:“马惜珍成了将军,我们的团体那还了得。”
除了屠杀百姓,马步芳还扶植民族分裂分子麦斯武德,资助哈萨克族败类乌斯满。然而这一切都因马步芳巧妙的宣传而被掩盖,所以不少人评价马步芳不是个军人,更像一个老奸巨猾的政客。
一些军事研究者对待马家军的态度是爱恨难明,有人说他们抗日有功,值得褒奖。有人说他们残忍至极,恨之入骨。
马家军的历史很复杂,但是却又很简单。只要说到马家军,就不得不提一件趣事:
青海军阀马步芳,带着儿子马继援去拜见蒋介石,当时蒋经国也在场。蒋介石指着蒋经国介绍道:“这是犬子经国。”
马步芳听得一愣,领导这意思,他的儿子是狗生的,那我该怎么介绍自己的儿子呢?
马步芳绞尽脑汁,突然他灵机一动,急中生智地指着儿子马继援介绍道:“这是驴日的马继援。”
在场的人听到之后,无不哂笑!
从这里也可以看出来,马家军确实没文化,而且还因为没文化,结果闹出了这样的笑话。
其实这就是马步芳独特的处世之道,他的回答虽然搞笑,但是却让蒋介石感受到了对他的尊敬。
蒋介石与马步芳
为了保住地盘,防止成为北伐对象,马步芳对蒋介石是无比的忠心耿耿。直到最后,蒋介石都一直将马家军视为消耗我军力量的主要炮灰。
马步芳家族带领的马家军雄踞西北二十多年,它的彻底毁灭,其实和当年的工农红军西路军有很大关系。
在中国的甘肃省境内有一条河西走廊,北临大戈壁、背靠祁连山。1936年冬到1937年春,徐向前和陈昌浩领着西路军在河西走廊穿行。
短短的五个月时间,西路军在河西走廊里面进行了大大小小80余次战斗。
西路军最后一战遭遇了马家军,最终几乎全军覆没,只有徐向前等少数人逃脱。除了战死者,其他人包括1300名红军女兵,基本上全部落入了马家军之手。
马家军杀害西路军战士
西路军的男兵遭到了马家军的残忍杀害,女兵则被玷污和折磨。后来有幸存者回忆:“他们比日本人更惨无人道。”
不管是什么时候,对于伤员都有一定的照顾。有受伤的红军战士提出,希望能得到马家军人道主义照顾,结果马家军直接将他们杀了。
俗话说“不作死就不会死”,正是马家军的这种做法,为他们埋下了日后彻底覆灭的种子。
马家军杀害西路军战士
共产党战士在毛泽东思想的武装下,经历了艰难的8年抗战,最终迎来了解放战争。
蒋介石积极准备发动内战,极力拉拢马家军为其打内战而效力。
十几年来,马家军的暴行一直压在红军幸存者的回忆中,徐向前自河西兵败后,一直想率部打回去,为牺牲的战友报仇。
1949年,中共中央和毛泽东都打算让徐向前带部解放大西北,但是此时的徐向前却病倒家中,最后这个任务交给了彭德怀。
毛主席在看西北地图
彭德怀在同年5月率领第一野战军进军西北,途径甘肃、青海,在兰州痛打马家军,将其精锐尽数歼灭,为西部军无数英魂报仇雪恨。
那么在兰州战役中,毛泽东是否真的下了“不接受投降,全部歼灭,杀之”的指令?
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先要谈谈马家军的历史。
马家军源于清末爆发的同治回乱,后演变成青马和宁马。青马盘驻青海,宁马盘驻宁夏。
民国时期,马海宴子系占据青海,毕家场门宦马千龄子系占据宁夏,青马和宁马都先后投靠了北洋政府和国民政府,逐渐成长为一个割据一方的封建军阀。
青马马家军首领马步芳是马海宴的孙子,马步芳为人凶狠残暴,而且荒淫无度,被人称为“土皇帝”。
马步芳的荒淫已经达到了令人发指的程度,他连自己下属的妻女、甚至自己的外孙女、侄女都不放过。
马步芳
1975年,晚年的马步芳住在沙特的利雅得,躺在病床上的他已经是弥留之际,甚至连话都说不出来了。
一位来自青海的穆斯林老人暗访马步芳,他们用西部独特的方式进行了交谈。
老人用手比划了一个羊头一个牛头一个马头,马步芳轻轻摇头。再问的时候,马步芳老泪纵横,他用颤抖的手指指天、指指地、又指指自己的心。
马步芳的儿子马继援,想起来一句父亲曾经常说的话:“打天下、坐江山,谁胜谁来坐,还不是一台戏而已……”
1975年5月,马步芳在沙特病逝,西北军阀时代最终泯灭在了历史的长河中。
彭德怀平定大西北,在历史上也属于一大壮举。西北这个地方,一直都很混乱,从汉朝和匈奴的开战,就已经拉开了长长的边陲历史。
丝绸之路让中东文化传入西北,因为默罕默德的小名带有一个马字,所以西北有很多人都姓马。
默罕默德
西北马家军的诞生,他们很简单却又很复杂。他们有着宗教信仰的团结、封建社会的集权、游牧民族的剽悍、原始人类的愚昧、以及军阀时代的割据。
遇到外敌,他们不管和谁都是寸土不让,不动他们的土地,他们就对谁臣服,谁给他们好处,谁就是他们的老大。
自从张蹇出使西域,虽然有汉朝皇权来调解,但是当地的大小部落之间依然战乱不断。
争斗的原因可能是因为一块草地,也可能是为了一群牛羊,虽然互相看着不顺眼,但是对付外敌,他们又无比的团结。
在西北地区,俄国人有来无回、日本人有来无回,最后他们都不敢来打了,因为这群人,他们连枪都不怕。
民国时期,进入了军阀割据的时代,西北也迎来了割据时代,最终崛起了三马:马步芳(青海青马)、马鸿逵、马鸿宾(宁夏宁马)三位马家兄弟。
他们把地盘看得比命都重要,而且一直秉承“宁死一万人,不丢一寸土”的固有思想。
正是因为这个原因,三马全部被国民政府招揽。他们看似臣服蒋介石,实则也就是为了自己的地盘。
1937年的一天,我军红军西路军借路青海,在途径马步芳的地盘时,迎来了马家军的疯狂攻击。
马家军一边和西路军开战,一边给蒋介石致电:“你们中央军千万别来,我自己就能搞定,也不要让胡宗南来,省得他辛苦。”马家军很害怕,因为他们害怕国民党将中央军带来。
马家军的首领马步芳,他只想守住自己的地盘,只想做自己的“土皇帝”。他生怕国民党中央军以追击红军为由进入青海,如果来了不走更难办。
西路军和马家军开战之后,从阵地战突然转变成了骑兵战。西路军的战士们后来在回忆中说道:“整整行军一天,结果敌人骑着马,一会就追到了。”
在接下来的战斗中,打的话不占优势,不打的话又没有地方撤退。古浪一战,西路军伤亡两千余人。后血战数场,再次伤亡四千余人。
在面对内无粮草补给、外无援兵相助的局面,大将徐向前陷入了他一辈子最艰难的时刻。
最终,西路军在和马家军的对战中伤亡7000余人,被俘12000余人,部队打散后,回到家乡的有3000余人。
马家军害怕俘虏活着会引来国民党中央军,他们大肆杀害男俘虏,上千名红军女兵被折磨凌辱(查找史料,看得我冷汗直流,场面根本不敢描写)。
西路军惨遭杀害
后来连蒋介石、冯玉祥都看不下去了,他们也曾出面营救红军俘虏,因为马家军的做法实在是有伤天和。
全民抗日战争,宁死不做亡国奴的时期,马家军也派出了部队参加抗日。马步芳的部队让日军尝到了西北骑兵的厉害。马鸿逵、马鸿宾两人的表现也还不错。
国共合作,在两党抗日的大背景下,马家军依然在搞个人主义、封建思想老一套,他们和我党在陕甘宁地区多有摩擦,最后被国共双方教训了一下,然后老实了。
后来在陕甘宁地区的后备兵团的战士回忆:
“马家军的作风十分坏,比国民党不如,和日本人差不多,尤胜土匪,不仅烧杀抢掠,而且时不时地就会破坏抗日团结。”
训练中的马家军
其实在马家军的心里,谁做老大都没有关系,只要不动他的一亩三分地就可以了。
即便是抗战时期,马步芳、马鸿逵、马鸿宾三人也是内战不乱,为了防止国民党中央军抢夺地盘,他们学着自己的先辈一样割据西北,臣服国民政府。
在社会已经步入工业文明的时候,马家军依然继承着原始部落的传统。他们即能效忠于中央集权,又希望能保住自己的地盘。
在中原进入农耕社会的时期,西北依然在过着游牧民族的生活。在中原进入封建社会时期,他们依然在过着散养游牧的生活。
随着新文化运动兴起,但是西北依然固步自封,他们根本就没有想过要改变游牧的现状。如此的行为,最终让他们和现代文明脱钩。
马家军
随着国内战争的爆发,他们只是把手中的弯刀换成了长枪短炮,而思想却一直在原地踏步,停留在原始阶段。
反观我党的毛泽东,他用文化武装头脑,一生为人民服务。提出全国解放、男女平等,打倒帝国主义、打倒封建主义、反对军阀地主、坚持抗日救亡、为了老百姓能过上好日子,他呕心沥血……
在国民党的心里,对马家军也是恨之入骨,手段太残忍、地盘意识太强,连土匪比他们都强。
面对剽悍残忍的马家军,彭德怀带兵西征,第一野战军成功解放了陕甘宁,解决了中国边境戍边的大问题。
彭德怀尊重马家军的风俗传统,他让所有的士兵都将猪肉猪油丢弃在别处。而第一野战军和马家军之间不仅有阶级斗争,而且还有时隔十多年的血海深仇。
彭德怀
当时的情况是我军已经消灭了国民党多数精锐主力,而地处边远地区的胡宗南和马家军实力却保存完整,马家军的凶悍依然不减当年。
1949年春,第一野战军展开攻势,胡宗南和马家军联手对抗。当时马家军躲在胡宗南的后面,他们害怕胡宗南跑了,而胡宗南却又想躲到马家军的后面。
当年马家军杀西路军俘虏6000多人,凌辱西路军女兵1300多人,此等深仇大恨,对于彭德怀来说,怎么肯善罢甘休?
面对第一野战军的兵临城下,胡宗南下令将军队撤出了西安、咸阳,退守汉中。甘肃、宁夏、青海门户大开,马步芳、马鸿逵的处境岌岌可危。
马鸿逵
二马本来的想法就是胡宗南在前抵抗,他们在后面看热闹,如果胡宗南求援,他们再考虑考虑。然而胡宗南一退,二马真是着了急。
当时彭德怀考虑的是:胡宗南和马家军,先打谁?
中央军委命令:先打胡宗南,在华野野战军支援到来之后,再打马家军,不可同时开战。
1949年7月10日,扶眉战役打响,历经4天鏖战,第一野战军消灭胡宗南部4万余人,胡宗南已经不足为虑。
彭德怀率领第一野战军继续北进,胡宗南带其余残部退居秦岭。而马家军看到解放军的骁勇大战,他们未打先怕,退到了平凉。
后来马步芳的儿子,就是那个驴日的马继援回忆:“看到共产党大战,我觉得这样的军队太可怕了,想到和共产党的恩恩怨怨,我的心砰砰直撞。”
我军战士和马家军的搏斗
彭德怀配合战场形势,中央军委再次下达指令:“暂不收复汉中,优先攻打马家军。”他决定先剿灭马家军。
彭德怀大军逼近平凉,谁知道马步芳和马鸿逵不敢打,马鸿逵退守宁夏,马步芳退守兰州。
彭德怀分出两个军看住了胡宗南的国民党残部,另外派了10个军分头追击二马。
兰州战役又称兰州解放战争,兰州地势复杂,北有黄河,三面环山,地势险峻,易守难攻。
而此时的二马心如刀割,之前说过马家军是宁愿死万人,不丢一寸地。看着自己的地盘被解放,马步芳赶紧给国民党中央发信,大意就是:胡宗南你别跑,我们一起组成西北联防,依靠兰州来消耗解放军的力量。
胡宗南和马鸿逵接受了马步芳的建议,在起初的一阵慌乱之后,他们布置好队伍,形成了左右夹击彭德怀的局面。
马步芳扬言:“兰州是攻不破的铁城,彭德怀如果敢进攻兰州,我必然利用有利地形和他决战,凭借兰州的天然地形,将你们全部歼灭。”
二马一直都有点喜欢耍嘴皮子,他们有一年挤兑张学良和杨虎城,结果人家都不理他俩。
兰州的军事防御确实做得很好,外面是巨大的钢筋水泥碉堡,外面靠着6-10米高的环形峭壁,说它是一个铁桶也差不多。几十万大军固守兰州,确实很难攻破。
第一野战军的战线拖得太长,后勤补给一时供应不上,面对兰州的局面,一时半会不一定能攻得下。
兰州解放战场
这个时候,彭德怀元帅的军事手段和战斗经验成了制胜的法宝。他先是安排军队去解放二马的家乡临夏,因为对于马家军这种旧时代的产物来说:
“抄他们的老窝,这群奶娃子就翻不起花样了,军心必然焕散。”
彭德怀8月23日攻打青马马步芳,马步芳赶紧致电马鸿逵和胡宗南派兵支援。但是胡宗南那时已经是自身难保,无力驰援。
而此时此刻,马鸿逵觉得自己报仇雪恨的机会来了,长年累月和马步芳之间的摩擦让他巴不得马步芳被打败。后来马鸿逵做做样子,只派了一点点人来支援。
眼看城破人亡,8月24日马步芳灰溜溜地乘坐飞机飞往了重庆,将兰州城的城防交给了他自己驴日的儿子马继援。
马家军骑兵擅长运动战,然而他们却选择了固守城池,结果还遇到了最擅长攻城战的彭老总。
最终的结果就是兰州城里的马家军兵败如山倒,被第一野战军打得溃不成军。马继援趁乱化妆成老百姓躲过一劫,后逃往了重庆。8月26日,第一野战军成功解放兰州。
兰州解放
兰州战役中,我军歼灭敌军近三万余人,伤亡八千人。此战彻底消灭了青马马步芳的部队主力,为解放全西北奠定了基础。
接下来彭德怀开始收拾宁马马鸿逵,这个人更加的残忍。他在被彭德怀打败之后,放火烧银川、决堤黄河、连累了无数的老百姓。最后,马鸿逵部所有的士兵都想投降,根本就不愿意打下去了。
1949年10月14日,马鸿逵携带妻儿逃往了台湾,好笑的是在台湾马鸿逵受到了马步芳父子的指控,最终被撤职查办。马鸿逵后逃至美国,1970年1月14日,病逝于美国洛杉矶。
那么彭德怀接受了宁马马家军投降吗?有很多人说曾经有下达了指令:“坚决不接受投降,要求全部歼灭,以报西路军之仇”。
其实这是不可能存在的事情,毛主席向来倡导人人平等,优待俘虏。后来我查阅了很多历史资料,才得到了如下的结论:
解放军对西北俘虏,给予了更加优厚的关照;对西北少数民族,采取了更加人性的改造。
不管是历史上任何朝代,西北的问题一直没有得到根本上的解决。直到毛泽东登上了历史的舞台之后,提出三大平等“民族平等,男女平等,人人平等”。西北人民才得以安居乐业,各民族和谐相处,共同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新中国。
解放军解放西北
在整个中国的历史上,只有毛主席彻底解决了各民族矛盾问题,将各民族人民团结统一在了一起。再看世界上所有的大国,只有中国彻底解决了人民内部的隔阂和矛盾,这在历史上也是绝无仅有的。
人民领袖人民爱,人民领袖爱人民。尤其是少数民族,他们更加地热爱毛主席,因为毛主席为他们做到了人人平等,安居乐业。
所以关于彭德怀打垮马家军,毛泽东下令“不接受投降,全杀!”这个事情是谣言。写历史类文章一定要实事求是,很多人写文章就图博人眼球,不顾及历史的事实,这样的行为是不道德的,更是会误导新一代青少年的成长。
希望大家擦亮眼睛,因为这样的谣言根本就不符合毛泽东思想、共产党思想。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