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陇集团指的是在中国北朝末年在陕西、甘肃一带持续近两百年的一个由各族军事贵族组建而成的集团。而要说清关陇集团之所以会对我国历史产生巨大深远影响关陇集团,则必须得先从它的源头说起。

关陇集团:关陇集团对我国历史的影响为何如此之大?

关陇集团:关陇集团对我国历史的影响为何如此之大?

关陇集团的形成可溯源至武川系军事贵族关陇集团。历史上的武川,也就是今天内蒙古自治区的武川县。北魏时期,武川是当时为防御漠北的柔然而建立的六个军事重镇之一,它不仅位于当时长城沿线中心,而且还扼守着穿越大青山的要道白登道。而到此戍守边关的都是选拔自彪悍民族鲜卑族与拓拔族的勇士,此外还有一些大族的子弟,这些人到此确实是抱着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在当时这也是多数人渴望的一门事业。但在后来随着孝文帝迁都洛阳,边关重镇的重要性日渐下降,同时鲜卑贵族受到中原士风的影响轻视武人,至于朝廷还又不断将罪犯发配到武川。如此情形自然引起了边关官兵的怨恨不满,并最终引起了历史上的六镇暴动。

关陇集团:关陇集团对我国历史的影响为何如此之大?

关陇集团:关陇集团对我国历史的影响为何如此之大?

两年后,六镇的这次反抗行动还是被镇压下去了关陇集团。为了防止这些官兵此后在此起义,朝廷将二十多万官兵迁移到河北地区。但到此处生活全无着落,又导致了起义的再次爆发,而且这次席卷面积更广,包括黄河流域的广大地区。这次大规模的起义给予北魏政权以沉重打击,致使拓跋氏政权濒临分崩离析的境地。但不想,后来竟然让契胡族酋长尔朱荣坐收了渔人之利,夺去了朝廷大权。不过,在尔朱荣的幕后摆布下,傀儡皇帝孝庄帝最终还是无法忍受并亲手杀死了尔朱荣。紧接着,尔朱荣的手下大将宇文泰和高欢便乘机各自为政,以黄河为界分裂为西魏与东魏。

此后历史经历了几多动荡沉浮,宇文泰执掌军国大政,另立孝文帝之孙元宝炬为皇帝,定都长安,史称西魏。在宇文泰的大旗下汇集了许多当初武川官兵,对此当时只有二十七八岁的宇文泰自然难言心中的那份兴奋。随后,宇文泰便以武川军人为核心,并积极吸纳其他民族地区富有才干之人加入自己的阵营。此外,他将鲜卑族的复姓如贺兰氏、宇文氏等赐给关陇地区的汉人,并且又把来自六镇军将的籍贯改为京兆、关陇等本地郡望。由此而形成了一个以各族军事贵族组建而成的强大无比的实力集团。

在此后,关陇集团采取多方积极举措,如倡导革新,推行汉化,参考秦汉官制改革管制与朝廷礼仪,建立中央部门,强化王权,使得政令上通下达;在疆域方面,以长安为中心统一北方,结束了长期的战乱历史,也促进了各民族的团结融合;在人才选拔方面,唯才是用,出自关中、陇东的文人功臣更是无数。总之,关陇集团打破民族界限,推行民族融合,对当时乃至此后历史的发展都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它的形成与崛起,也正为此后隋唐两大王朝的鼎盛辉煌奠定了基础。

有北魏时期产生的军阀世家,有八国柱,例如李家,就是李渊李世民,杨家杨坚杨广,孤独家,孤独信,她女儿比较牛逼,关陇集团是一个政治统治集团,最早源自宇文泰的八柱国,由北魏六镇武将、代北武川镇的鲜卑贵族和关陇地区豪族如京兆韦缜、河东柳泽、太原郭彦、武功苏椿、河内司马裔、敦煌令狐整等所组成,后期为十二大将军,十二大将军具体为元育、元赞、元廓、宇文导、宇文贵、李远、达奚武、侯莫陈顺、杨忠、豆卢宁、贺兰祥、王雄,皆世之名将。

1、关陇集团是一个从北魏开始扎根,历经西魏、北周、隋、唐的军事团体,影响中国历史近500年。直到唐朝中叶,该集团还人才辈出,影响巨大。

关陇集团:关陇集团对我国历史的影响为何如此之大?

关陇集团:关陇集团对我国历史的影响为何如此之大?

关陇集团:关陇集团对我国历史的影响为何如此之大?

关陇集团:关陇集团对我国历史的影响为何如此之大?

2、这个团体特点极其鲜明:如胡汉通婚融合,既有汉族的李虎家族(唐太宗的曾祖)、汉族杨忠家族(隋文帝的爸爸)等,又有鲜卑的宇文泰家族(奠基北周)、鲜卑的独孤氏(女儿与李、杨两家通婚)等。如都从北魏六镇戍边起家,慢慢进入政治中枢;如地位显贵,长期担任地位最高的“八柱国”“十二将军“,还出了数位皇帝、宰相。

3、到了北周,关中陇山及周边的军事大族们——即关陇集团,全权掌握了国家。最后杨坚代周建隋,终于统一天下。

一、从曹操开始说起

话说西晋举手篡夺曹操天下,根本不懂珍惜,先有八王之乱,后有五胡入华,最后亡于匈奴人刘渊之手。所谓,“自己不努力对手逼死你”,司马氏持续50年便草草灭亡。

北方一片狼藉,匈奴、鲜卑、羯氐、羌先后建立十六个国家,打的不可开交。最后结束战乱,统一北方的是汉化程度最深的北魏。其实从国号就可以看出,鲜卑中的一支——拓跋氏认为西晋的天下是篡的,我以“魏”为国号才是曹操的继承者,才是中华民族的正统。

北魏孝文帝改革也证明了这一点,迁都城、禁胡语、习汉俗,甚至皇帝连姓都改了,拓跋→元(取《易经》中“元亨利贞”之元)。

(全盘汉化的北魏孝文帝)

这简直是“自残自灭式的改革”啊。

另外改革的最难点是军队与大族。当时没科举,全国是大姓豪族的天下,怎么同时笼络汉族、鲜卑族两大势力,将汉化推行到地方?而军队究竟信不信汉人,是实行胡汉士兵分离,还是胡汉士兵合一?

西魏的鲜卑人宇文泰在初期败给东魏后,给出了答案——更彻底地军权分配,互相通婚融合。比如宇文泰创立了著名的“八柱国、十二大将军”制度,给汉人、鲜卑人同样崇高的统兵权力,并通过婚姻笼络、融合,最终信任。

(关陇集团 ——通过联姻建立信任,进而分享军权、核心利益)

西魏八柱国是我们关注重点,全称是“柱国大将军”,分别为:宇文泰,元欣,李虎(李渊祖父),李弼(李密曾祖),赵贵,于谨,独孤信(杨坚岳父,李渊外祖父),侯莫陈崇。

有点难记?

我们再简化一下,八柱国看起来,有点像清朝的八旗(更像皇太极时期的)?解释点也很多,起码代表了胡汉融合,即有鲜卑拓跋部的八部制度,又兼具了《易经》中八卦的之意。

中华民族真的爱8。

十二大将军指的是元育、元赞、元廓、宇文导、宇文贵、李远、达奚武、侯莫陈顺、杨忠(杨坚之父)、豆卢宁、贺兰祥、王雄。

总之,“八柱国,十二大将军”是关陇军事贵族形成最重要标志。通过胡汉融合,西魏北周以弱胜强,杨坚统一天下,就是靠着这个军事贵族集团。

后来李渊代隋建唐,也只是权力在关陇集团的内部转移。

这是历史的选择。

当然,汉人分享最高军权也是有代价的,是要娶鲜卑妹子——通婚。所以杨坚娶了独孤伽罗,李昞(李渊的父亲,李世民的爷爷)娶了独孤曼陀。

即便这些鲜卑妹子很漂亮,说汉语,习汉文,是汉人思想;即便y染色体遗传是父系主导的,与母亲无关;即隋唐关陇贵族父系,是堂堂正正的汉人;但还有人说,后来汉人建立的隋朝、唐朝有胡风。

要怪,就怪天命吧。朱元璋把元朝历史列入中华历史,说这是天意。

对于再早出现的北魏、西魏,我们实在要怪,就晋朝的司马氏不努力、不争气吧。才有了后来关的八柱国,有了关陇军事贵族。

【涛说乱世史原创,您喜欢要点赞关注哦】

二、逆天的北魏六镇,关陇贵族的班底来源

我们再谈谈关陇贵族的班底来源——北魏六镇。这是史书中无法绕开的话题。

北魏统一北方后,逐渐汉化,建都大同,洛阳。所以更北边的游牧民族——柔然有了机会,动不动入侵边疆,捅捅拓跋氏的菊花。

所以可能早在魏道武帝拓跋珪时期(公元4世纪末),就于边境设立军镇,屯住重兵,预防柔然。这些防御军镇,自西向东慢慢地划分成了六个,即北魏六镇:沃野、怀朔、武川、抚冥、柔玄、怀荒。

有没有唐朝“河北三镇”(河朔三镇),守备边疆的感觉?唐河朔三镇经常闹事,北魏六镇也是一样。

(今天的六镇之一——武川镇)

我们重点说宇文泰所在武川镇,原名黑城,位于今天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以北,简直是南北朝最为神秘的龙兴之地、统一天下之地。在这里,有柱国大将军宇文泰、独孤信、赵贵、侯莫陈崇,有大将军杨忠、宇文导、贺兰祥……

出了当时天下近半的英雄。

更加注意的,武川镇不仅精于战争,屡立战功,还代表了北魏六镇中的汉化势力。

后来宇文泰以边境的武川镇将兵为班底,建立了更加汉化的西魏。我们确定,如果没有北魏六镇特殊、恶劣的作战环境,宇文泰、杨忠、独孤信,关陇集团,以及其他五镇的高欢、侯景,不会有争霸天下的实力。

【涛说乱世史原创,您喜欢要点赞关注哦】

三、关于关陇集团更广泛讨论

本文粗略从部分军事角度讨论关陇集团,没提及府兵制,均田制,没有分析东魏、北齐,没有分析柔然等等。

而且,关陇集团也是历史大家陈寅恪的创造,为了简化这个胡汉都有,融合通婚,最终汉化的群体。当时他们并没有刻意称自己为某一团体,在魏晋南北朝这个时代大熔炉下,他们更多归属的是某一政权,然后潜移默化的被历史改变,被时间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