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阅任何新闻报道就会发现,缅甸政府官员(除现任军官外)90% 都姓吴。吴奈温姓吴的名人、吴登盛、吴廷觉…这样看来缅甸名符其实的第一大姓确实是姓吴了。
实则不然,缅甸其实是是有名无姓的姓吴的名人。名字是按着生日当天是星期几,就有的固定拼法和字节来起的。所以缅甸的名字其实都是很普通的。
因为信仰佛教姓吴的名人,所以缅甸人对今生的一些东西并不看重,所以在缅甸起名字就很简单,男名和女名加起来所用的字,总共不超过100个。所以在缅甸 名字的重复率相当高,介绍的时候,一般需要在自己的名字前加上对父亲名字的介绍。
缅甸人起名字,名字很简单,但起完之后叫的时候才是讲究。需要在前面冠上一个称呼,以便表示性别、年龄、社会地位和官职的区别。
比如缅甸男名前,吴是缅甸人民对男性尊称的冠词,对年长者、上级或有一定地位的人都称吴,意思就是“叔叔、伯伯”。所以缅甸很多的官员和长辈都是“姓吴”。
而在青少年男子的名字前,一般会加个“貌”,意思是“年轻人”
对平辈或者青年男性,名字前加“哥”,意为“兄弟,大哥”。
一个人随着年龄的增长,“他的姓”就会出现变化。当然不是他自己变的,是外界的称呼变了。这样一来,我们就基本可以通过称呼了解其性别、年纪和社会地位。
比如,一个男人的名字如果叫“貌貌”,小时候他就叫做 “貌貌”;长大一些以后,与他年龄相仿的和比他年轻的人都叫他“哥貌貌”。长辈也可以叫他“哥貌貌”,也可以仍叫他“貌貌”;上了年纪或有社会地位以后,一般人都会称他为“吴貌貌”,与他年岁相仿的人也可称他为“哥貌貌”。但是,他本人仍可能称自己为“貌貌”或“哥貌貌”,毕竟也是要谦虚点吗。
缅甸女性,则是以姓玛和姓杜的最多。年轻女子名字前加玛,而长者或有地位的则姓杜。按缅语的意思,玛的意思就是姑娘、姐姐,而杜则是姑姑、阿姨之类。当然同男性一样,女性的称谓也会随年龄的变化而变化。
吴起(前440—前381):战国初期卫国的著名政治改革家、军事家、统帅、军事改革家。后世把他和孙 武连称“孙吴”,其著作《吴子》在中国古代军事典籍中占有重要地位。
吴道子(680—759^又名道玄,阳翟(今河南禹州)人。唐代画家,画史尊称“吴生”。
初为民间画工, 年轻时便以画闻名于世。曾任兖州瑕丘(今山东滋阳)县尉,不久即辞职。后流落洛阳,从事壁画创作。 开元年间因善画被召入宫廷,历任供奉、内教博士,曾随张旭和贺知章学习书法,并通过观赏公孙大娘舞 剑,体会用笔之道。
吴承恩(1500—1582):字汝忠,号射阳山人,淮安山阳人。
汉族,淮安府山阳县人。中国明代杰出的 小说家,是四大名著之一《西游记》的作者。
吴敬梓(1701—1754):字敏轩、文木,号粒民,安徽全椒人,清代小说家。因家有“文木山房”,所以晚年自 称“文木老人'又因曾移居江苏南京秦淮河畔,故世又称其“秦淮寓客”。
著有《儒林外史》流传于世。
?历史上和现代吳姓名人列写成文,无排名顺序。共同鉴赏分享!
△吴阶平:中国现代著名医学科学家,国家机关医疗保健专家,曾为多位外国元首做过医疗或手术,医学教育家,社会活动家。中国两院院士(科学院、工程院)。“九三学社”中央主席,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
△吳蔚然:吳阶平弟弟。著名医学外科专家,中国最早开展胰岛移植、临床营养学研究专家之一。中共中央委员,全国劳动模范,白求恩奖章获得者。
△吳起:战国时期政治家、军事家,进行过“吴起变法”。
△吴广:中国第一次农民大起义领袖之一,史称“大泽乡起义”。
△吴贻芳(女):近代中国第一位女大学生,第二位大学女校长(金陵大学校长)。参加联合国成立大会中国代表团成员之一,第一位在《联合国宪章》上签字的女性代表,被誉为“智慧女神”。
△吴道子:唐朝杰出画家,被誉为中国的“画圣”。
△吴承恩:明朝作家,著有四大名著之一的《西游记》。
△吴敬梓:清朝文学家,代表作品为中国第一部现实主义的长篇讽刺小说《儒林外史》。
△吴德:中共吉林省委第一书记,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共北京市委第一书记。
△吴学谦:中央政治局委员,副总理兼外交部长。
△吳仪(女):政治局委员,副总理。
△吴强:现代作家,代表作品有长篇小说《红日》。
△吳伯箫:现代作家、教育家。
△吴晗:现代著名历史学家,明朝历史研究的开拓者和奠基人之一。社会活动家,北京市副市长。
△吴敏霞(女):中国著名的跳水运动员,奥运会跳水金牌获得者。
——列写至此,相信你也喜欢!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