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羲之能够成为彪炳书史的书圣王羲之简介,有其自身原因,也有时代的原因。
首先,王羲之所处的东晋,书体正经历巨大变革,在此之前,人们崇尚的以是古朴、雄强的书法风格为主王羲之简介。到了东晋,人们思想开放,开始有了迥异与前朝的先锋思维,随着思想的改变,人们的审美取向也在悄然发生变化。王羲之也和当时的一些清流名士一样,接受新风尚。
有了内心的变化王羲之简介,其笔下带出来的有了别与旧习的变化。再加上王羲之自身对书法的追求,便成就了妍美新书法风格的代言人。
其实,当时书法好的并不仅仅琅琊王氏,包括王氏在内的四大望族都有书家留名书史,他们当时也可与王羲之抗衡一下。当时,王羲之是一流书家,但稍逊于他、也有大名的书家很多。
那王羲之是如何确定书圣地位的呢?就要提到炒作他的一个推手——唐太宗李世民。
李世民喜欢书法,尤其喜欢王羲之的书法。李世民不仅自己喜欢,还大力推广王羲之的书法,他不惜重金搜集王羲之法帖,并通过临摹、刻帖加以推广。我们现在看到的的王羲之许多法帖,大部分都是那一时期流传下来的。
上有所好,下必甚焉。全国上下,掀起学习王羲之的高潮。以《书谱》为例,其中大段议论王羲之的内容,笔法更是直接继承王羲之。其实之前,王献之的书法更为大家接受,李世民因为杀兄继承帝位,所以对王献之自言胜过其父的言辞比较忌讳,这也是他更加推崇王羲之的原因之一。
经过唐代的大力推崇,王羲之确定了书圣地位,一直到现在。王羲之书法成为中国书法发展的主线,自那以后,历代书家几乎都要在王氏风流中汲取营养。
王羲之永远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书法家和文学家。
书圣的头衔,还真不是王羲之时代给他封的,而是随着中国书法历史的发展,人们越来越认识到王羲之的伟大了,所以,对他的膜拜就变成了对他封“圣”的地步。
那么王羲之被后代封为“书圣”,是不是对王羲之的过度崇拜,或者任意拔高呢?
这个问题,我们真的认真想一想的。
事实上,王羲之生活的那个年代,真不是我们想象所能解释,王羲之并不是大多数人无限崇拜的书法家,而是一个文学名仕。
王羲之真正的文化地位,其实就是一个文学品德修养极高的一位名仕,他的书法我们大家看看王羲之同时代人,刘庆义写的《世说新语》这部晋人风流韵事的笔记小说里面,有没有关于王羲之书法如何了不得的记载就非常清楚了。
为什么王羲之同时代的人并没有记载王羲之书法的大量文字呢?
这不是没有道理的。因为王羲之的书法,在当时属于少数人对书法研究的探索者而不是成功者。
这是为什么?因为当时绝大多数人都是用传统的隶书在写字。
王羲之希望找到一种更好更快的书写方法,所以,他精心研究了汉代以来写得最好又最快的书法家。例如钟繇、张芝等等。
钟繇的书法基本摆脱了隶书”“一波三折”,比较接近我们今天的“楷书”,这在当时是非常了不起的事情。
那么,写字摆脱隶书有什么重大的实践意义呢?
一句话,书写的速度要比隶书更快一些。这就是“隶变”在中国书法史上具有重大转折意义的实践。
但是,这个意义没有人发现,只有王羲之发现了。王羲之就成了把隶书改造成楷书的先驱了。
张芝的书法是草书,草书的特点是书写潦草,但是速度极快。
有了比隶书更快而且容易认识,又有了能够快速记录语言的文字书写方法,这就为文字在社会发展中的高效率工作有了优秀的操作方法。
王羲之之所以成为书圣,与他对汉字的效率书写和美丽书写的贡献是分不开的。
所以,他值得后人对他膜拜。
至于王羲之的书法美。我只说两点。
一是就书法美这个层面来说,并不是唯一的美,也不是最美。比如,王羲之的书法与汉隶与魏碑比,都有不同的书法美,所以,王羲之的书法美不是唯一的,也不最高的。
但是,在王羲之这样一种书法体系里面,他的书法肯定是数一数二的。加上他是伟大的书法先驱,说他是王羲之书法体系的第一人,那也是没有任何的夸张成分。
所以,王羲之即使没有“书圣”的光环炫目,他的书法永远都是中国书法的伟大里程碑。
【我是千千千里马,王羲之书法是我的专项研究之一,尤其是王羲之书法的对汉字发展的历史贡献,是我最感兴趣的,欢迎我们一起交流。也许有人说,王羲之书法的历史贡献用得着你研究吗?那你就大错特错了。知道为什么有一场《兰亭序》辩伪的大论战吗?这场论战真的解决了《兰亭序》是真是假的理论吗?没有。所以,我们要研究。】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