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这部伟大著作海兰察,不仅作品本身留下许多谜团,就连作者到底是谁也让人摸不着头脑。
润杨认为冒辟疆是《红楼梦》作者,有些依据和道理海兰察。
一海兰察,冒辟疆声名远播,能写出《红楼梦》里的诗词。
冒辟疆是明末清初文学家,江南四才子之一,经常和朋友诗书唱和。他一生著述颇丰,传世的有《先世前征录》、《朴巢诗文集》、《岕茶汇抄》、《水绘园诗文集》、《影梅庵忆语》、《寒碧孤吟》和《六十年师友诗文同人集》等。其中《影梅庵忆语》洋洋四千言,回忆了他和董小宛缠绵悱恻的爱情生活。
二,冒辟疆与董小宛的感情深厚。
贾宝玉爱林黛玉,冒辟疆爱董小宛。董小宛身上有林黛玉的影子。
董小宛能诗擅画,是真实的人物,有作品传世。董小宛的小像,与我们心目中的林黛玉一般无二,甚至和陈晓旭版的林黛玉有相似之处。
董小宛除了文才,她还非常风雅。喜欢花,便在夜里用烛火观花,她还在山上葬花。有花冢被发现,上面有碑书董小宛葬花地。
董小宛是美食家,红楼梦里的美食可能借鉴了董小宛的美食。
三,冒辟疆生于官宦之家,有贵族公子生活经历。
冒辟疆父輩上溯六代都为官,父冒起宗官至山东按察司副使,督理七省漕运。家里也有姨娘和庶出的弟弟妹妹。
四,冒辟疆是一位风流公子,他流连勾栏瓦舍,有许多女性朋友,他与秦淮八艳交往甚密,金陵十二钗的性格特点就取材于这些女子。他有夫人一位,妾室五位。他深得女性喜爱,许多人哭着喊着做他的小妾。《冒姬董小宛传》记载冒辟疆“所居凡女子见之,有不乐为贵人妇,愿为夫子妾者无数”。
五,冒辟疆空有一身才华,结果风尘碌碌,一事无成。 后来家道中落,他过上了《红楼梦》中的“茅椽蓬牘,瓦灶绳床,其晨夕风露,阶柳庭花”的生活。
六,冒家和贾府一样是两府一园的格局。
冒家有水绘园和东府西府,与《红楼梦》里面大观园和荣国府宁国府一样,都是独一无二的“两府一园”格局。
七,冒家也有一个戏班子。
贾府有一个小戏班,养了十二个小戏子,冒辟疆家也一样,曾经有过一个戏班子。
八,冒辟疆喜欢石头。
贾宝玉的前身是石头,冒辟疆是个“石痴”,水绘园里面有几处石头砌成的假山!
《红楼梦》曾经叫《石头记》!宝玉出生时衔了一块五彩晶莹的宝玉。据说,吴昌硕先生得到了这块有冒辟疆印记的宝玉!不知真假。
作者:润杨阆苑 欢迎关注!欢迎留言探讨!
前段时间有幸写过关于图海的文章,分享如下:
2001年,一部《康熙王朝》火遍大江南北,在海内外掀起观影热潮,甚至在台湾也爆发了极高的收视率。
作为一部历史剧,《康熙王朝》基本尊重历史,但是为了剧情发展需要,剧中对很多人物和事件都进行了改动和加工,导致《康熙王朝》和真正的历史相差甚远。
比如今天的主人公,一位被称为康熙朝第一武将的将军,竟然在剧中被一个小小文官抢了全部功劳,不能说说是一大瑕疵,给主人公酿成了康熙朝最大的冤案。
这个人就是马佳·图海,而那个被神化的文臣,叫做周培公。
1、大起又大落,仕途坎坷
图海的运气是很好的,但是遭遇是坎坷的。
先是,作为正黄旗的图海,作为明珠被皇帝发现。于是顺治二年,自笔帖式历国史院侍读;八年,擢升内秘书院学士,迁弘文院大学士、议政大臣。顺治十二年,加封太子太保,摄刑部尚书事。然而,来得快去的也快,顺治十三年开始,图海被日渐疏远,终于被革职抄家,险些被杀。
然而,康熙即位后,图海迎来第二春。
即位后康熙马上授予图海正黄旗满洲都统一职,从此图海弃文从武,走上了武将的不归路。
2、平定察哈尔,锋芒毕露
在《康熙王朝》中,年轻气盛的康熙撤掉三藩,引发吴三桂为首的三藩之乱,清王朝一下子陷入动荡之中,然而就在康熙准备调集察哈尔王布尔尼进京勤王时,却得到察哈尔王叛乱的消息。吴三桂的公关做得太到位,拿钱办事的察哈尔王一下子就奔北京进攻康熙来了。
察哈尔距离北京,不过二百多里,一天半路程。情急之下,孝庄太皇太后请八旗领主喝茶,调集八旗家奴组成万人军队出京平叛。
这些背景《康熙王朝》尊重了史实。然而在领导的任用上,《康熙王朝》却放水了。剧中这数万家奴的领导是抚远大将军周培公,副将军是图海。而在历史中呢,主将是多罗信郡王鄂扎,副将是图海。
家奴出京,图海纵容手下抢劫百姓,所过宣府等地州县村堡等部全被扫荡。丰厚的赃物激起了家奴的强烈欲望,而此时的图海阵前号令说:“之前此所掠财物都是老百姓家里的,不足以称为宝物。而察哈尔继承元朝之后,数百年的基业,珠宝货宝多得无法计算,你们如果能洗劫它们,可以保证终身富贵。”于是这支家奴之师以一当百,大败察哈尔叛军。
图海为了激发士兵斗志采用的特殊激励机制虽然很损,但是客观上收到了奇效。
3、招降王辅臣,底定西北
三藩之乱中,吴三桂在湖南和清军对峙,而西北的王辅臣则成为吴三桂的重要帮手。《康熙王朝》尊重这段历史,这个拥兵数十万的陕甘提督一直摇摆不定,一度被吴三桂收入囊中。然而,最后还是被康熙搞定。
在让王辅臣彻底投降前,有必要向他展示下清军的獠牙,彻底断了他归而复叛的念头。
于是,平定了察哈尔王的图海等部又立刻投入到西北战场。而这一次,图海是真正的主角:抚远大将军。
在剧中,周培公仍然是大将军,而图海则是一个副将,不只是一个能力不足的副将,还是一个不喜欢火炮,盲目自大,做事咋咋呼呼的副将,与年轻老成、沉稳远谋的周培公形成鲜明对比,这显然是不符合历史史实的。
此时的周培公,是图海的幕僚,是图海在到王辅臣老巢平凉前因为献上了平王计策被图海收入麾下,这样的人怎么能指挥得了图海。而且说图海抗拒红衣大炮,而历史上图海恰恰是火炮的忠实拥护者。
在平定王辅臣这一部分中,《康熙王朝》做了大量改动,即将图海的所作所为安放到周培公身上,而将图海刻画成一个老而无谋、心浮气躁的莽夫形象,这和康熙朝第一武将的头衔相差太多。
而实际上,先用大炮齐射,占据虎岭,俯视平凉城,截断王辅臣粮道的,是图海;居高临下,轰击王辅臣军营的,也是图海;最后派周培公进城劝降的,也是图海。
而最后,清朝以较小的代价,招降了王辅臣,稳定了西北局势,终于帮助清朝在平定三藩过程中反败为胜!
这是图海的功绩,作为康熙朝第一武将,图海实至名归!
多有疏漏,烦请斧正!
我是“静Yes”,一个爱好历史的妹纸!期待关注!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