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朝依然延续秦朝的货币制度汉代五铢钱,圆形方孔铜钱;以重量命名。只是汉朝将钱币重量减轻,出现了三铢、四铢、五铢钱。刚开始的时候汉朝允许民间私铸钱币,但后来有很多地方不按照规定的重量铸钱,影响了五铢钱的信誉。所以到了汉武帝时期,在西元113年,他下令关闭各个地方的造币厂,改由上林苑国家造币厂统一铸造,从这以后所造出的五铢钱轻重划一,做工精美,广受大家欢迎。

汉代五铢钱:汉代五铢钱来历是什么?收藏价值如何?

五铢钱从汉朝一直流通到唐高祖武德四年,一共739年,它成为了中国历史上最长寿的钱币汉代五铢钱。后来,到1979年,在陕西省的澄城县坡头村发掘一座古代铸币遗址,据考证它就是西汉的上林苑国家造币厂。在发现这座造币厂之前,全世界都认为最古老的造币厂是英国的皇家造币厂,结果西汉的上林苑国家造币厂比它还早1000年。

 五铢钱的版式比较复杂汉代五铢钱,如果官炉、私铸加在一起,大小版别区别均考虑在内的话,目前已经面世的版别大约有几百个。   五铢钱的版别主要从形制、宝文和纹饰等几个方面分析。   首先,从形制上看,五铢钱有大、小、薄、厚,有廓无廓,穿大穿小,凿穿、剪边、磨廓等多种样式。本来,五铢钱行用早期,是由郡国铸造的,待铸钱权收回中央后,则由上林三官统一铸造。这时的五铢钱形制规矩(径2.6厘米),铸工精美,重量标准(3.2~3.4克),记号统一(都为上横杠一种)。但在后来的几百年间,或由于战乱,或为了搜刮民间财富,或苦于铜材不足,或因为整顿币制,或是出于大量的民间私铸,使五铢钱的形制千奇百怪,变化多多。如五铢钱最小者,径仅1厘米,重0.6克上下;较大者,则径达2.7厘米,重6克左右。从当值上看,标准的上林三官五铢就是以一当一,而在其他的一些五铢中,变化就大了。如西汉的赤仄五铢,以一当五;南朝宋文帝铸的五铢重八铢,泉界中有当两之说;梁元帝及梁敬帝时铸的两柱五铢、四柱五铢,虽重不过二三克,却当10~20个小钱使用;而三国时刘备铸的直百五铢钱,一枚顶100枚小钱,则是明显的虚值。总之,各个王朝和帝王时期铸的五铢钱,从形制上看雷同的很少,大多各具特色。   第二,从宝文上看,五铢钱除古龟兹文外多为篆书,但也有阳文、阴文及书体变化之别。有的篆书类玉筋篆,如梁武帝的天监五铢;有的又是方折篆体,如北魏的太和五铢。而在“五”字的写法上,有曲笔、直笔之区分,又有异五、隔五之说法。在“铢”字写法上,则有升铢细字、金无点、长腿铢、绑腿铢、朱右金左、朱左金右等样式。在宝文排列上,除大多为右读外,还有直读、左读(即传形)以及合背钱文。此外,除大多数宝文为“五铢”二字外,还有外加“直百”“太和”“永安”“常平”“龟兹”等四字宝文的五铢钱。   在众多五铢钱中,宝文中的异书现象在门类众多的古钱币中可谓独树一帜。如有的宝文是三五一铢,有的是两五一铢,有的是两五两铢,有的是一五两铢,等等。此外,还有些五铢钱在宝文上是简化了的,但同样是五铢钱形制。如“五金”“五十”“五一”“五二”“五子”“五工”“五王”“五泉”“五州”“五君”“五五”“铢铢”,等等。上述情况,有的钱币学家认为多出于私铸,虽存世罕少,却不是正用珍稀品,可作为“戏作”“趣味品”看待,但无论如何,它们还是为五铢钱的版别增添了许多色彩。   此外,五铢钱中还有一些带吉语文的,如“五铢大吉”“五铢大通”“五铢大富”“长宜子孙”“宜官秩吉”,等等。这些,虽可能多属厌胜性质,但却是不可多见的一些特殊版式。  除宝文中的上述现象以外,在一些五铢钱上还发现或阳文或阴文、而阴文居多的多种字样,如“母”“王”“工”“小”“大”“田”“为”“川”“平”“土”“中”“卜”“木”“女阳”“公平”“法平”“孝业”“辟关”“五利后”“君宜侯王”“八”“十二”“廿八”“”等等几十种字样,且这些字文的分布多不规矩划一,上下、左右、面、背之处,几乎都有发现。   对于上述文字的含义,有的是记地点,有的是记人名,有的可能是炉别暗记或记数,还有的可能是行用地所凿之记号。   第三,关于五铢钱上的纹饰与记号。五铢钱上的纹饰与记号非常之多。1968年河北满城西汉中山靖王刘胜夫妻合葬墓中出土了许多五铢钱,其中带记号的占了70%,仅四决纹钱就有464枚。多年的发现和研究证明,在五铢钱中,除了四决、四出、三角、星、月、杠、横、竖纹等多见的纹饰、记号外,还有些比较稀见的纹饰成为五铢钱中难得一见的珍稀版别。如八星吻合、四出四星、三柱、四柱、规矩纹、面兽纹、四龙纹、双阙双鸟纹,等等。

西汉初期仍沿用秦制,允许民间私铸,钱制较乱,货币失衡,严重破坏了经济秩序,阻碍了经济发展。

汉武帝继位后加强君主专制与中央集权,于公元前113年开始禁止郡国铸钱,将铸币大权收归中央,成立专门的铸币机构,定五铢为计重单位,五铢钱从此诞生。

五铢钱是中国货币史上的一大转折,实现了中央对货币铸造权的集中统一。

王莽新朝,推行新的货币政策,禁五铢,先后使用的新钱货币三十余种,等级庞杂,使用不便,导致经济的极大混乱。

东汉光武帝刘秀重新推行五铢钱制,对社会经济的恢复起到积极的作用。

直到隋代,五铢钱依旧是法定货币。唐朝货币改制,改铸开元通,通行720年的五铢钱从此退出了历史舞台。

五铢钱的出现,开创了中国货币史的新纪元,废除了各种诸侯杂币,使中国货币进入规范化、标准化的轨道。 不但便利了各地商品交换和经济往来,更有利于国家的赋税征收,大大促进了经济发展,对后面影响深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