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剧:我是李纯-作者老龙说历史》 旁白:昏暗的皇宫唐宪宗李纯,消瘦的王和他胸前的刀!
主演唐宪宗李纯:祖父,父亲,一位伟大的王!
第一幕:经历战乱唐宪宗李纯,少年立大志
那时候我还好小,正在皇宫的花园里玩耍,可是图片宫女太监乱成一团,祖父身边的禁卫军大哥找到了我,我随着父亲祖父逃出皇宫,路上到处都是乱军到处都在杀人,我怕极了,我发誓等我长大了,我要给这些可怜人一个安定得生活,在外漂泊一年,祖父平定了战乱带着我和父亲回到家了,我崇拜祖父,祖父教我一定要学习老祖宗以后做一个伟大得王,我根本不懂这些,可是我记住了,我要做一个伟大得王!给与我的伙伴们安定得生活!
第二回: 太监扶持,少年监国
祖父回到京城,我们一家人又过了好些年安定得生活,我也长成了一个大小伙子,有一天我身边的太监突然跪在我的面前告诉我,我的祖父薨了,父亲做了皇帝,我知道父亲身体不好,我要早做打算了,我要做一个王,和老祖宗一样的王,我买通了父亲身边的太监也获得了他们老大的支持!
第三回: 登基为王,杀父夺位?
父亲生病了,突然有大臣说让我管理国家,而且同时好多各地的大臣都这样说,我疑惑了,我看了一眼站在父亲身后的老太监,他邪魅的笑了!过了一段时间父亲传位给我我把父亲的尸体搬到了太极殿,告诉大臣们父亲已经死了,所以有人说我是由一群太监扶持起来的,最终我也死在了太监手中,有人说我能做皇帝是我弑父夺位的结果,可笑的是有人说我一手提拔也一直信赖重用太监们会敢杀死我!
第四回:他!能算得上一位伟大得王吗?
我做了一位伟大的王 如果和父亲有关撇开这些,仅仅是从一个这个国家命运主宰者所特别需要的一些品质来看,27岁就做了皇帝的我算得上积极进取、理智务实,我的才能、勇气和刚毅应该不会比老祖宗太宗、玄宗差了吧。 国家遭遇见安史之乱重创、各地强藩林立,我们中央朝廷卧薪尝胆了几十,是我带着我的团队,收复江山重振大唐的声威,我搞起了敢于造反的罗令打败了一直心怀不轨的李谊收回了叛军的土地,给了我的人民一个安定得生活!我算的上一个伟大得王吧!
第六回:信佛吃丹,曾经的少年命归西! 我老了,我怕死,我不想再操劳国家大事了,
有个太监告诉我吃金丹可以延长寿命,我喜欢女人,我一直喜欢,作为一个王女人多一些也正常吧!我怎么也想不到,太监居然真的敢杀死我!
我要死了吗!父亲啊!祖父啊!我来了!你们不会责怪我吧!
唐宪宗李纯(778年3月17日—820年2月14日),本名李淳,陇西成纪(今甘肃省秦安县)人。唐朝第十一位皇帝(805-820年在位),唐德宗李适孙子、唐顺宗李诵长子。贞元四年(788年),李淳被册封广陵郡王。贞元二十一年(805年),被立为太子,改名李纯,监国理政。同年八月,李纯继承皇位。在位期间,励精图治,重用贤良,改革弊政,勤勉政事,力图中兴,从而取得元和削藩的巨大成果,重振中央政府威望,史称“元和中兴”。
元和十五年(820年),驾崩于大明宫中和殿,享年四十三岁。
关于唐宪宗的死因,后世历史学家一般认为是被唐穆宗害死的,裴廷裕的《东观奏记》有详细记载。
《旧唐书·宪宗本纪》载:元和十五年正月庚子这天晚上,唐宪宗突然在大明宫中死去。皇帝猝死,当时都说是太监陈弘志谋杀了皇帝,但史官却隐讳了这件事不记录,以致于详情不得而知。《文宗本纪》认定陈弘志就是元凶。《皇甫鎛传》记述陈弘志害怕宪宗无故迁怒自己,所以先下手为强害死了宪宗。《后妃传》中记述唐宪宗拖延不册立郭氏(汾阳王郭子仪的孙女)为皇后,怕郭家势大,干涉自己对其他小老婆的宠爱,却造成了郭氏的怨气。以郭家的功勋富贵,却做不了皇后,能不怨恨?而迟迟成不了皇后,即意味着自己迟迟成不了正室,始终是没有地位的“妾”,而不是作为六宫之主的“妻”,她的儿子自然也就成不了太子、储君和将来的皇帝。。而宪宗死后,即位的穆宗,正是郭后的儿子,“母以子贵”,郭氏正是因为儿子当上了皇帝,而名正言顺成为太后,坐上了正后宫掌权者的位子。
所以,后世史家和学者推断郭氏极有可能谋害了宪宗,然后把自己的儿子推上皇位。匡复唐室的功臣郭子仪,是她的爷爷,宪宗皇帝的祖父德宗皇帝的大妹妹升平公主,又是她母亲,她实际上是宪宗皇帝的表姑,本身就是大唐的皇室贵戚。
郭皇后的出身,使她有雄厚的靠山左右皇权。事实也正是如此,此后的穆宗、敬宗、文宗、武宗四朝皇帝(唐敬宗、文宗、武宗都是穆宗的儿子,即郭太后的孙子)都由她控制着。
《东观奏记》的作者裴廷裕是唐宣宗时人,他在该书中写道,宣宗即位,记得儿时父皇遇害的旧事,他终于如愿以偿除掉了杀父大仇人。郭后做贼心虚,想用坠楼而死来造成宣宗“过”的恶名,被侍从救回。宣宗听说后,非常生气。当天晚上,太后暴崩。
唐宣宗是晚唐中声誉较高的一位皇帝,死于大中十三年(859)八月,享年50岁。《资治通鉴》载:“宣宗性明察沉断,用法无私,从谏如流,重惜官赏,恭谨节俭,惠爱民物,故大中之政,讫于唐亡,人思咏之,谓之小太宗。”
与唐宪宗同时代的诗人元稹在乐府诗《将进酒》中写道:“将进酒,将进酒,酒中有毒酖主父,言之主父伤主母。母为妾地父妾天,仰天俯地不忍言。佯为僵踣主父前。主父不知加妾鞭。旁人知妾为主说,主将泪洗鞭头血。摧集主母牵下堂,扶妾遣升堂上床。将进酒,酒中无毒令主寿。愿主回思归主母,遣妾如此事主父。妾为此事人偶知,自惭不密方自悲。主今颠倒安置妾,贪天僭地谁不为。”
诗中的主,指的是唐穆宗,主父,指唐宪宗,主母,就是郭太后。虽然一会说“酒中有毒”,一会又说“酒中无毒”,看似矛盾,但作者是故作狡黠颠倒,他想要表达的意思就是郭氏杀了宪宗!
明末清初学者王夫之在《读通鉴论》中,曾引用《东观奏记》的话写到,宣宗即位后,追报杀害父亲宪宗的仇,郭太后害怕得想跳楼。杀害宪宗的阴谋诡计,暴露在这件事平定之后,那么宪宗之死的元凶,不是郭太后和唐穆宗,又是谁?唐穆宗因为是长子继承皇位,杀父的事情当时又没有太暴露,所以大臣不敢说,史官不敢记载,而苟且偷安并且还为此事婉转涂饰。当年韦皇后谋杀丈夫唐中宗李显,后来被唐玄宗剿灭,郭太后却逃过了这样的处决。南朝宋文帝被儿子刘劭杀害,后来宋孝武帝起兵杀了刘劭,而唐穆宗也逃过了这样的惩罚。陈弘志当时逃过了处决,而成为千古疑案。唐朝到这个时候,国家中还能说有敢说敢为的栋梁吗?而裴度、张弘靖、柳公权、韩愈这样的忠臣,是怎样的尸位素餐,就可窥一斑了。把郭太后拟作杀了中宗的韦皇后,唐穆宗拟作杀了宋文帝的刘劭,还不直接吗?!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