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节就在于朱棣靖难之役时借兵宁王做了平分江山的许诺燕王朱棣,但登基后没有兑现反而连许诺的江浙一带给宁王也没有兑现。
我们都知道明朝的开国皇帝朱元璋在中国历代的皇帝当中算是孩子比较多的燕王朱棣,那么在这么多的儿子当中最有才华的就是四皇子朱棣还有十七皇子朱权,明朝的史书上有这样的记载,说是四皇子朱棣善战,宁王善于谋略。四皇子朱棣的才华自然不用多说,他在非常年轻的时候就带兵平定了北藩的叛乱,抵抗了北方少数民族的入侵,生擒了素林铁木尔,也正是因为他能征善战,所以朱元璋才敢把刚刚被推翻的元朝的旧京城交给了他,手里没有两把刷子怎么能镇得住大明的北大门呢。这样的人生就可以说得上辉煌了。
但是十七皇子就是更加猛的存在,他十五岁的时候就藩大宁,大宁是一个边疆的地区,自从秦汉以来就是防御北方骑兵的最前线,这样的边疆重地自然要加强防备,所以朱元璋给他配了很多的军备燕王朱棣。朱权的手下有甲兵八万,战车,对于一个十五岁的孩子来说统帅这么多的军力是不可能的,但是宁王他却以弱冠的年龄多次率领大军击蒙古,把花颜三位收拾的服服帖帖,要知道北方的少数民族也是能征善战的,能有这样的战功实在是了得。
有了朱棣和朱权,朱元璋放心的说,有了你们两个人,大明朝的北方边境我就没有什么好顾虑的了。朱元璋是农民出生,从小就穷怕了,在加上他是想完全的掌管国家的大权,所以就老是害怕别人会惦记他辛辛苦苦的打下的江山。于是就把那些和他一起打江山的功臣杀的杀贬的贬,然后又把自己的儿子分到全国各地,他认为这样他的孙子朱允炆就可以安稳的当皇帝了,但是事情的发展远远的出乎了朱元璋的预料。
他分封自己的儿子到各地,就造成了后来尾大不掉的局面,朱元璋死了没有多长时间,朱允炆就开始对他的叔叔下手,想削了他们的藩地,皇叔们怎么能这样任他宰割,燕王朱棣仓促之下就开始起兵征伐南京,这就是历史上的靖难之役。
刚开始的时候朱棣的军力不足,刚刚打到雄安就打不动了,然而朝廷中的大将李景隆率五十万大军逼近北平,眼看朱棣的军队要战败了,这时候朱棣想起了他的弟弟朱权,当时的朱权手握大兵,实力非常的强大,要是能得到他的帮助,就会翻身。为了表明自己的来历,让朱权不怀疑他,他一个人没有带任何的兵器就进了朱权的大营。他非常可怜的请求弟弟的帮助,朱权心一软没答应要帮助他,就在给他践行送走朱棣的时候,朱棣的军队突然从周围围攻了但是没有任何防备的宁王的军队。朱权没有办法只好跟朱棣一起起兵。还经常的给朱棣出谋划策。朱棣得到他的帮助,解决了自己的燃眉之急也是非常的开心。于是就表示如果成功了就跟宁王一起平分天下。
四年以后,朱棣做了皇帝,但是他迟迟不兑现自己与宁王的承诺。宁王知道朱棣权利心重,根本就不会与他平分天下,只是希望能把自己的封地迁到南方环境比较好,富裕一些的地方,这样自己就能够安享晚年。但是朱棣很小气,宁王挑的浙江一代都被否决了。抛出了几个偏僻的地方让宁王选,可能是燕王也是过意不去了,第二年于是就把他改封为相对富泽的南昌,即使这样朱权对他也已经心灰意冷,从此不管政事。
但宁王后人又发生宁王之乱、宁王叛乱,明武宗正德十四年(1519年)由宁王朱宸濠在南昌发动的叛乱,波及江西北部及南直隶西南一带(今江西省北部及安徽省南部),仅过四十三天,最后由赣南巡抚王守仁(王阳明)平定
如果建文帝朱允炆削藩的方法不那么霸道,燕王朱棣是不会反的。
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建文帝的削藩应该称之为废藩,是要把藩王往死里逼的。
建文帝这么狠,燕王朱棣这种人又怎么可能坐以待毙,自然是反抗了。
下面宋安之来给大家具体说说。
一、建文帝朱允炆的霸道削藩
建文帝朱允炆这个历史上留下仁厚好名声的皇帝其实一点也不厚道。
建文帝朱允炆登基之初,甚至在明太祖驾崩没几个月的洪武三十一年七月还没有改元建文时候,就急匆匆的开始削藩。
至建文元年,连废周、齐、湘、代、岷五位王爷,皆是废为庶人,不是将其徒迁偏远地方,就是软禁在京师南京或其封地之内。
其中湘王朱柏甚至被逼的举家自焚而死。
明太祖朱元璋一共有26个儿子,建文帝朱允炆登基之初不到一年,就连废五王为庶人,并且不是让他们和流放罪犯一般徒迁偏远地区就是将其软禁,因此逼死了一个湘王。
照这样的速度下去,一年废五个王爷,建文登基只需要五年就可以将这些藩王都收拾了。
二、燕王朱棣的反应
建文帝朱允炆的削藩手段霸道至极。
当时藩王可谓是人心惶惶,尤其是当时的诸王之长又在边境拥有赫赫战功的朱棣更加危险了。
为什么朱棣是诸王之长了,因为他上面的大哥太子朱标死于洪武二十五年,二哥秦王死于洪武二十八年,三哥晋王死于洪武三十一年,到了建文年间朱棣就成为实际上的诸王之长了。
燕王朱棣面对建文帝霸道的削藩方式。
其实是一忍再忍,下面来具体说说。
建文元年三月,建文帝就开始布局针对朱棣了,派都督宋忠、徐凯、耿献帅兵三万屯开平、临清、山海关,调北平、永清二卫军队于彰德、顺德,隐隐有包围架空燕王朱棣的意思。
建文元年四月,以太祖小祥为理由,招呼燕王朱棣的三个儿子朱高炽和朱高煦还有朱高燧入京师南京。(来自宋安之独家原创)其实就是人质之意,就这样燕王还不是乖乖的送人。
后来朱棣采取了一个笨拙的方法试探建文帝,以自己病重的理由,乞求三个儿子归来。齐泰不同意,认为要一直扣着。黄子澄的想法比较高尚说: “不若遣归,示彼不疑,乃可袭而取也”。建文帝竟然同意了,就这样放回来燕王朱棣的三个儿子。
建文元年六月,燕山护卫百户倪谅上变,告燕王的属下有不轨行为,于是被抓入南京杀头了事,有杀鸡给猴看的意思。
后来下诏责怪燕王朱棣,朱棣开始佯狂称疾,走呼市中,夺酒食,语多妄乱,或卧土壤,弥日不苏。官员来看望,朱棣竟然盛夏围炉说太冷了。
燕王府内长史葛诚后来密告朝廷:“燕王本无恙,公等勿懈”。使朱棣的装疯卖傻被识破,朝廷下令逮捕朱棣。
燕王旧部张信就是负责逮捕的人之一,在他的内应之下,朱棣才反败为胜最后夺取北平的控制权。
可见朝廷很早就针对燕王朱棣了,甚至慢慢将其大本营北平都纳入自己的掌控之中。
面对朝廷的架空之势,朱棣可谓是忍气吞声,先是派三个儿子入京当人质想稳住朝廷。后来装病重,使三个儿子被放回。最后还装疯卖傻,朝廷要逮捕他以后,才想着赌一把,开始造反。
可见建文帝削藩这么狠,朱棣也是一再忍让,最后忍无可忍才有了反心,开始造反。
三、建文帝与朱棣为什么会这样做呢
建文帝虽然是失败者,但是敢对天下藩王这般肆无忌惮,说明还是有一定底气所在的。
建文帝的底气他是天下之主,拥有正统名分。更拥有明太祖给他留下的中央朝廷可直接调遣的数十万大军,这对于燕王朱棣可是拥有着碾压性的优势。
而朱棣一再忍让,其实也不是因为忠心耿耿。
而是忌惮建文帝碾压性的实力。
不过历史总是戏剧化的。
靖难之役最后竟然是燕王朱棣爆冷门胜利了。
所以今天有很多人认为朱棣造反是蓄谋已久的。
更是认为建文帝不削藩,朱棣还会起兵造反的。
其实并非如此,虽然朱棣有野心,可是中央朝廷所拥有的实力也是让他绝望的,压根不想反抗。(来自宋安之独家原创)所以即使他面对建文帝霸道的削藩,也是一忍再忍才造反的。
如果建文帝不削藩,中央朝廷实力依旧巨大,还没有破绽露出,也不会因为霸道削藩而使朝野上下议论纷纷,还有诸王人人自危,使燕王朱棣拥有了支持者。那么燕王朱棣荣华富贵可保,而且造反一点胜算都没有,干嘛要造反。
甚至建文帝软性削藩,朱棣都不一定会造反。
因为软性削藩一般是推恩令那样老子基业几个儿子平分或者是朱棣削藩时用经济特权换取军事特权一般,这样一来身边人利益没有受到影响,甚至有可能会有新的利益,朱棣拿什么造反呢?
谢谢观看,欢迎吐槽、点赞、关注~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