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庙配享是一种无比荣耀的荣誉李继隆,封建社会很多臣子都以此为傲。大家知道,太庙是供奉帝王灵位的地方,后来皇室的近亲和为国家做出过特大贡献的人,在去世后也会被配享到太庙,与他们的主子朝夕相处,但能享受到这个待遇的人极少。

李继隆:李沆、王旦、李继隆,宋真宗的配享功臣中为何没有寇准?

北宋配享制度是从宋真宗开始的,宋真宗为他的伯父宋太祖赵匡胤,安排了赵普和曹彬两个人李继隆。赵普就是那个半部《论语》治天下的名相,他跟随赵匡胤建立了大宋,功不可没,实为名至所归。曹彬也为宋太祖赵匡胤统一天下立下了汗马功劳。

李继隆:李沆、王旦、李继隆,宋真宗的配享功臣中为何没有寇准?

宋真宗为他父亲宋太宗赵光义安排了李继隆,薛居正、石熙载、潘美三人。薛居正是北宋初期的著名大臣,史学家,他曾主编《旧五代史》。石熙载以孝出名,对宋太宗忠心耿耿,处世严谨有序,讲究礼法。潘美也是北宋开国名将,一生战功显赫,他配合宋太祖赵匡胤平定了李重进叛乱,灭了南汉,不过他在后来对杨继业见死不救,被后人不齿。

李继隆:李沆、王旦、李继隆,宋真宗的配享功臣中为何没有寇准?

公元1022年,宋真宗去世,宋仁宗继位,宋仁宗为他配享了三名功臣:李沆、王旦、李继隆。对于这个安排,后人有些不理解,因为宋真宗时期的名相寇准没有入列。

李继隆:李沆、王旦、李继隆,宋真宗的配享功臣中为何没有寇准?

李沆作为宋真宗时期的宰相,虽然他没有特别吸引眼球的功绩,但他做事有模有样,规规矩矩,而且品德很高,是臣子的楷模,他入列毫无悬念。

王旦是李沆的接班人,也是宋真宗时期著名的宰相,‘’澶渊之盟‘’也有他优秀的表现,虽然他跟宋真宗沆瀣一气,不过在政治上还是很有作为的。

李继隆的父亲是北宋开国名将,妹妹又是宋太宗的皇后,在‘’澶渊之盟‘’也作出了极大的贡献。

提到‘’澶渊之盟‘’,贡献最大的当属寇准,当契丹大军压境之时,文武百官议论纷纷,拿不定主意,宰相寇准力劝宋真宗御驾亲征,宋真宗接受了寇准的建议,如此气势迫使契丹议和,签订了‘’澶渊之盟‘’。就此一功也足可以让寇准作为配享功臣入列太庙,可寇准竟然没有,这到底是什么原因呢?我觉得有如下几个原因:

1、宋真宗继位后,实际掌权的还是太后刘娥,刘娥是个专横跋扈的女人,干涉朝政,一心想成为武则天式的女人。

2、由于太后刘娥的霸道,宰相寇准等一批大臣都看不惯,个性刚烈的寇老西同宋真宗密谋,想用太子来监国,削弱太后刘娥的权力。可事情很快就泄露了,宋真宗软弱无能,把责任全部推到寇准身上,寇准被太后刘娥打压,罢免了宰相。‘’太子监国‘’对他影响很大。

3、宋真宗于公元1022年去世,宋仁宗继位。寇准于公元1023年去世,活人是没有办法作为配享入列的,加上当时太后刘娥还是把持朝政,根本不可能让寇准作为配享功臣。

虽然后来宋仁宗给寇准进行了平反,但由于名额有限,也不会再把寇准作为宋真宗的配享大臣,因此寇准错过这一荣耀,不过寇老西在历史上的名气远远超过那三位配享大臣!

这个问题问得好,说明题主对宋朝历史颇有了解。

李继隆:李沆、王旦、李继隆,宋真宗的配享功臣中为何没有寇准?

很多人对李继隆这个名字有些陌生,而事实上李继隆是当之无愧的北宋抗辽第一名将,曾先后七次击败辽军,功勋卓著,且对手不乏耶律休哥这样于越级别的战神级人物,遗憾的是北宋的抗辽史在很大程度上被忽略了,因此李继隆的功绩也被很多人遗忘。

李继隆:李沆、王旦、李继隆,宋真宗的配享功臣中为何没有寇准?

但要说李继隆是不是两宋320年历史上的第一战神,那就不好说了,因为两宋的历史几乎一直伴随着战争,北宋初期和辽国进行战争,末期和辽国金国进行战争,和西夏的战争更是从头打到尾,几乎没停过;到了南宋,除死对头金国外,又多了蒙古帝国这样一个强大的敌人。

也正因如此,两宋历史上诞生了太多的名将,如果从对辽战场、对夏战场、对金战场和对蒙战场分别选一个代表的话,恐怕对辽战场是没有疑问的,就是李继隆将军,对夏战场肯定就是狄青将军,对蒙战场可以是孟珙将军,对金战场的话就有点不确定了,因为单论战功的话,镇守川陕防线的吴玠不逊于岳飞,吴玠在西北喋血十年,多次击败完颜兀术等金国名将,因为他的存在,金军无法入四川一步,可以说吴玠是南宋得以保全的重要功臣。

当然如果要论名气,吴玠肯定无法与岳飞相提并论。

最后说一下我的选择吧,我投李继隆一票,毕竟他处在北宋初期,是打基础的人,没有他与辽人的厮杀,北宋不会平稳过渡到仁宗时期。

给题主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