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信仰基督教、天主教、东正教的国家从六世纪开始使用"公元纪年",新中国建立时,国家决定也采用世界通用的这一纪年法共和元年。
公元一年就是耶稣基督诞生的那一年。据西方文献记载共和元年,这一年耶稣基督诞生于伯利恒 (今巴勒斯坦中部城市) 。
“公元前"就是耶稣基督诞生之前的意思共和元年。
现行的公元纪年法是从所谓的耶稣出生之年算起,这一年以前的年份叫公元前某年,以后的年份叫公元某年。但应该注意:没有公元零年,即公元前1年之后就是公元1年。公元1年是中国东汉汉平帝刘衎元始一年。
我国是从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采用公元纪年的,今天是公元2019年。
公元是“公历纪元”的简称,是国际通行的纪年体系。以传说中耶稣基督的生年为公历元年(相当于中国西汉平帝元年)。 公元常以 A.D.(拉丁文 Anno Domini 的缩写,意为“主的生年”)表示,公元前则以 B.C.(英文 Before Christ 的缩写,意为“基督以前”)表示。 这种纪年体系开始在欧洲各国采用。中国从辛亥革命后的次年(1912年)起采用公历月、日,但同时采用中华民国纪年。
谢谢邀请。
一个国家应该有历史,一个家庭应该有谱系,这既是传统,亦是现实需要。
公元前841年只是确切的纪年年号,即“共和元年”。这个年号一直使用到公元前827年(即记为共和14年),后周宣王继位,中国历史开始有明确的纪年。
个人有个看法,公元前841年如上所述是确切纪年的开始。
但是,中国最早的编年体史书应该是【春秋左传.隐公元年】,该书第一句是:“元年春、王正月”,从鲁隐公元年开始。
记载了从公元前722年到公元前481年共242年间的史实。
开篇第一句是简单的编年纪事一一元年春、王正月。
但是这简单一句话却影响巨大,议论纷纷。
解释【春秋】的三传中,只有公羊传对这句话明确表示,“元年春.王正月”,里边的王并不是指鲁隐公,而是指周文王。
为什么先说王,再说正月,意思是周王确立的正月。为什么要说周王确立的正月?是表
明大一统,天下都要实行王的政令。
就是这一段叙述,第一次出现了中国历史极为看重的重要概念一一大一统。
也是从这一年起,中国历史按年、月、日记载国家发生的事情。
中国民间的谱牒,明朝时的极为罕见,绝大多数都是明清之际的记载。
所以公元前841年,没有发现族谱。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