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该司马光某些比清平乐里更坏司马光的简介!

司马光的简介:历史上的司马光,有《清平乐》中那么坏吗?

司马光是很有名的,给大家印象最深的是那口缸司马光的简介!!!司马光道德的标杆,做实事尽添乱,好人不算,坏人也不是,而对大宋来讲害大于利。

司马光的简介:历史上的司马光,有《清平乐》中那么坏吗?

司马光早年还是不错的司马光的简介,做一个学问家认真治学还成为一代大家,但和熙宁变法扯在一起,保守和维新两派相斗后(他是保守派),以后好像是变了。

司马光的简介:历史上的司马光,有《清平乐》中那么坏吗?

变的斤斤计较, 睚眦必报,整成一偏执狂!

司马光的简介:历史上的司马光,有《清平乐》中那么坏吗?

司马光的简介:历史上的司马光,有《清平乐》中那么坏吗?

司马光的简介:历史上的司马光,有《清平乐》中那么坏吗?

司马光司马光(1019年11月17日-1086年)初字公实,更字君实,号迂夫,晚号迂叟,司马池之子。汉族,出生于河南省光山县,原籍陕州夏县(今属山西夏县)涑水乡人,世称涑水先生。司马光是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历仕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朝,卒赠太师、温国公,谥文正。他主持编纂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司马光为人温良谦恭、刚正不阿,其人格堪称儒学教化下的典范,历来受人景仰。儒臣一个,什么叫儒臣?

对自已要求严格的,古板而迂腐,光说不练

宋史·河渠志 (熙宁二年)六月戊申,命司马光都大提举修二股工役。吕公著言:“朝廷遣光相视董役,非所以褒崇近职、待遇儒臣也。”乃罢光行。 王安石曰:“光议事屡不合,今令视河,后必不从其议,是重使不安职也。”王安石看司马光也蛮准的,他还是做个学问人合适,干实事,尽帮倒忙,不干还光挑刺,和头条里好为人师自以为是的喷子类似。

不过个人对外表现出的个人修养还不错,欺骗了北宋人民的眼。

他死的时候,京师人罢市往吊,鬻衣以致奠,巷哭以过车。

司马光死谥号“文正”,名列昭勋阁二十四功臣。

进昭勋阁主要还是因为高滔滔,高太后也被他在资治通鉴里面描述为可比尧舜,这两个人把党争引向高潮。

王安石在的时候,党争最多就是把对手平调到洛阳长安去发牢骚。

而司马光一来就“元祐更化”不顾好坏废除一切新法,引起一些大臣大力反对,一时间两派互斗,然后他尽把改革派意见不合的,往岭南之类的地方赶,全变成团练。

一场新旧的政争论,从他开始一成了打压,互相倾轧,后改革派上台差点把他坟给挖了。

司马光打压改革派已到了变态的地步,甚至不惜出卖国土,把新党打下来的土地送给敌国。 什么改革都是摸着石头过河的,王安石的改革也一样,好坏兼有。

但是取得了军事上很大的成就,最大那个成就就是“熙河开边",这也是北宋难得的一次开疆扩土。

西熙四年至六年,宋洮河安抚使王韶率军攻占熙,河,岷,宕,洮,叠等州,招服了河湟吐蕃30余万人,为宋朝开拓疆土2000余里。

司马光一上台

以标榜‘清静为心,仁惠为政”为名,欲将神宗时期获得的兰州及陕北五寨之地放弃给西夏,美其名让西夏人感激自己,感激你就不会打你了。

就一政治白痴,

王韶的平戎三策,说“欲取西夏,当先复河、湟” 。

将领们和部分文官的坚决反对,但是司马光为首一派最终还是将将米脂、浮图、葭芦、安疆四寨送与西夏。

而熙河一路则因安焘、孙路、游师雄等人极力反对才勉强得以保存。

欢喜的西夏大夸“宋有司马,幸之”被对手夸的被敌人夸的自已人,有句话不是说了吗

“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敌人反对那么我们就做对了。反之则然”

不过,司马光的“圣母心”并没有换来西夏的“良心”,最后让西夏听话的,还是武力。

到了宋徽宗初,王厚、童贯率军从熙州出发向湟州进发,又全部收复了河湟地区,新疆且末若羌地区的黄头回鹘也望风而降,宋朝西部边界由此达到了新疆塔里木盆地的东南边,建立了“陇右都护府”。

从侧面包围了西夏不是因为金攻打宋,西夏已经没有多少日子可过了。本来灭西夏这个事情可以提前完成了,白白错过。

党争误国啊!

司马光这人,不光喜欢对人不对事,还格外记仇。据明代谢肇淛撰《五杂俎》卷十六载:东坡与温公论事,偶不合。坡曰:“相公此论,故为鳖厮踢。”直到现在,法律界都当成典型案例了阿云案,就是司马光的主导的

北宋时期,有一个农家少女叫阿云。

十三岁那年,阿云的父母先后去世,叔叔不管她母丧未满,强行把她嫁给了本村的一个老光棍韦大。

史书载,此时“许嫁未行”。

阿云心里非常不满,但是婚期已经定了,她也无可奈何。 为了摆脱这桩婚姻,阿云趁韦大休息时,拿着刀对韦大连砍十几刀。

史书载:“伺其寝”,“怀刀斫之”,“十余创,不能杀”,只是“断其一指”。 也就是说,韦大并没有死,只是断了一根手指头。(十几刀才断一根手指,小姑娘可想很瘦弱)

很快官府便把阿云逮捕归案,阿云也全部都招供了。案子审得非常顺利。

旧时女子谋害亲夫,不管成没成功一律处斩,所以本地知县按照宋律之规,以谋杀亲夫将阿云定罪死刑。

并上报知州许遵。

许遵心细觉得当时阿云在母丧期内,所以他们的婚约是无效的,所以不能算是谋害亲夫。于是作出判决:

阿云订亲时,“母服未除,应以凡人论”,订婚无效,不算谋害亲夫,可免死。

恰好在这时候宋神宗下诏说

“谋杀已经造成人身伤害,但官员在审讯犯人并对犯人用刑前,犯人如实供认犯罪情节的,以自首对待,并依照谋杀罪行降低两个等级论罪"

然后按照宋律,死刑这种事都要送到最高司法机构进行审核才能生效。

于是,阿云的案子又被送到了审刑院和大理寺,但依然判处阿云绞刑。

正在这个时候,许遵又被提拔为了大理寺卿,有资格复核判决。他觉得刑部的判决不公平,又把阿云的判决改成了无期徒刑。

御史台知道这件事后,觉得许遵不按照宋律办事,要弹劾他,又把这件事报到了翰林院,翰林院学士们一看各有判决,大吵了一顿也没个结果,只好又上到宋神宗那。

于是,宋神宗就把王安石和司马光喊过来一起讨论。

王安石遵循了皇帝发的诏令“有自首情节、坦白从宽情节的,从谋杀减二等论”,所以支持无期徒刑。

只要是王安石支持的,司马光就反对,当然支持刑部了判决阿云死刑。

一时间朝廷上下争论不休,大家都在据理力争,互不相让,就这样争论了一年多。

宋神宗被吵烦了,就下了一道赦令,大赦天下。

这样阿云不用去死,直接改为流放,几年后便恢复了自由身,回家重新嫁人还生了娃。

这事是皇帝出面赦的,本来人也没被杀死,加上母孝时不能嫁人,又不是嫁给韦大的,本来就不是亲夫,一个手指还做了这么多年的牢。

就这么完了吧?大家都以为完了吧!可是没完!

这事已经过去了十七年,这时王安石已经去世,司马光上台了。

司马光居然把这件事重新翻了出来,改了阿云的判决。判处阿云死刑,后被处死。

因为这件案子太经典了,历朝历代都将其列为重要案例。一直到现在,还在被法律界提起。

这个案子好坏不说,但是有一点这司马老头子太记仇了,一个女孩怎么都不肯放过,就因为他记恨改革派。

综上所述《清平乐》里的司马光从头到尾不是个好人,是过了。

从个体人来讲司马光也是行为规范的人,不好色不贪财。反过来从他个人来讲记恨偏执守旧顽固,是人总有好坏两面。

司马光绝对不是圣人!

但是

把个人的喜好和情感用在对待国家上,那就是他最大的错误,从他执政上看,除了不择手段手段打击改革派,置国家的利益而不顾,甚至丢疆送敌,冤杀无辜,与蔡京等六贼有何差别

言语论道极盛,而无半点亮点,虽其撰写史书之功绩,难掩仕途之晦暗!

知识点:北宋唯一的一个都护府,陇右都护府

王韶熙河开边开始,到王厚收复河湟,历经三朝,到1104年,灭唃厮啰政权置陇右都护府,面积约30万平方千米,都护为高永年。

河煌开边原本就是为了重新打通河西走廊做准备的,也正是因为陇右都护府的建立,西夏就一年不如一年了

1125年,金兵南下,北宋危在旦夕。北宋陕西经制使钱盖寻找到唃厮啰的后代汉名赵怀恩,任命他为措置湟鄯事,这是北宋在河湟地区的最后一名命官。

1131年,金兵占领河湟。

1134年,独木难支的赵怀恩率众来到四川阆州。

陇右都护府仅在存在22年后烟消云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