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整体国际局势理解东帝汶事件,这个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东帝汶事件:为什么二战期间,日本没有占领澳门,却占领了葡属东帝汶?

一战后社会主义苏联成立东帝汶事件,西方国家视之为洪水猛兽,欲灭之而后快。于是实行了臭名昭著的绥靖政策,英法美等国放任德意日侵略他国壮大自身,期望壮大后的德意日夹击灭亡苏联,最终达到坐收渔利的目的。

东帝汶事件:为什么二战期间,日本没有占领澳门,却占领了葡属东帝汶?

结果英法首先受到反噬。德国占领波兰后东帝汶事件,并未如英法所愿东进苏联,反而西进攻击,1940年5月——6月,德国侵犯法国,6月22日,法国投降,欧洲绥靖政策彻底破产。

东帝汶事件:为什么二战期间,日本没有占领澳门,却占领了葡属东帝汶?

绥靖政策下,1931年,容忍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侵占东北;1937年,容忍日本发动七七事变全面侵华。日本也均未受到国际相应制裁,作为日本的最大贸易国——美国,则照常与日本贸易往来,日本获取大量的战略物资(不含武器),但日本军工制造业发达;美国以中立立场与交战双方贸易大发战争财。直到欧洲绥靖政策彻底破产,美国才逐渐(为了摆脱经济危机美国没有立即制裁日本)减少美日贸易。1941年6月22日,德国进击苏联,战争范围进一步扩大。1941年6月25日——7月2日,日本作出决定命运的重大决定策:放弃向北攻击苏联,决定挥师南下进军占领整个印度支那,夺取荷兰所属印度群岛(今印度尼西亚群岛),7月8日,日本占领法国所属印度支那(今越南),美国宣布对日本实施经济制裁,这标志美国亚洲绥靖政策彻底破产。

那么日本为什么作出这一决策?是石油。如果没有石油,日本的飞机、坦克就是一堆废铁。日本国土狭小,资源匮乏,所以日本实行以战养战的策略,因此土地辽阔资源丰富的东北成为首选必争之地。日本大肆掠夺东北的木材、煤炭、钢铁、粮食等,但最令日本渴望的石油历经14年探测却未能如愿,据说日本差点探测到大庆油田,只因日本当时最多能探测到700——800米,而大庆油田大多是900——1200米深。“手中无石油,随时被掐脖”的现实迫使日本做出这一决策,否则多大的战果也会轻易丧失。

1941年8月13日,英美签订《大西洋宪章》,标志着世界反法西斯统一战线开始萌发。为了石油、橡胶、粮食等战略物资,日本铤而走险于1941年12月7日,偷袭珍珠港,把美国拉入战局,为日本敲响丧钟。12月8日,日本攻击香港、菲律宾、马来西亚我、老挝、柬埔塞等。为什么没攻击澳门?因为葡萄牙是中立国,澳门既没资源又不是战略要地,土地狭小,又在有效监控下。算是日本“恪守国际法”的一个遮羞布吧。

为什么攻击东帝汶?遮羞布有了,贪婪的日本还会顾忌什么呢,日本二战惨无人道、罄竹难书的罪行除日本外可谓天下皆知。何况东帝汶既具有战略价值(面对澳大利亚),又有掠夺价值,以战养战的日本岂能放过。

石油对日本重要吗?1943年,日本获得石油达到高峰,1944年,日本获得石油减半,海上交通线经常受到美军攻击(所以1944年4月——12月,日本在中国发动大陆交通线战役也称豫湘桂战役)。1945年,日本滴油未得,导致坦克、飞机战力锐减,失败已成定局。

苏哈托是印度尼西亚共和国第二任总统。在他自1967年到1998年长达31年的统治中,印尼经济大幅增长,人民的生活水平也不断提高。就效果而言,苏哈托的统治,其实是十分成功的。

东帝汶事件:为什么二战期间,日本没有占领澳门,却占领了葡属东帝汶?

但苏哈托在国际社会上的名声却非常不好。直到现在,苏哈托仍然高居世界银行“贪污腐败富翁”榜单第一位。并且在他统治期间,曾发生了震惊世界的“屠华”事件,他也因此被称为“屠夫”。

东帝汶事件:为什么二战期间,日本没有占领澳门,却占领了葡属东帝汶?

东帝汶事件:为什么二战期间,日本没有占领澳门,却占领了葡属东帝汶?

(苏哈托旧照)

早在二战期间,苏哈托就在日本入侵印尼后,加入了祖国防卫军。印尼独立之后,苏哈托用了近20年的时间,一步步成为了印尼军界的实权人物。

当时的印尼总统叫做苏加诺。1965年,印尼军人在美国的支持下,开始暗中策动政变,企图推翻苏加诺的统治。苏加诺识破了这一政治阴谋,迅速策动反政变,派人将参与政变的将领抓捕并处决。

时任印尼陆军战略后备部队司令的苏哈托抓住机会,宣称印尼军人遭到共产势力的迫害。随即,他联合一些反对苏加诺的军人,强行推动政变,将以苏加诺为首的内阁解散。

苏哈托以伸张正义为名,策动了反共产势力的大清洗运动。这场清洗一共持续了三年,大量共产势力遭到屠杀。并且为了不放走每一人,有不少华人也被当作共产势力被杀死。整个事件下来,有大约50万人死亡,其中有一大半都是华人。

此次事件,大量华人被逼离开印尼,去到海外生活。而苏哈托却凭借此事,正式掌控了印尼政权。

(苏加诺旧照)

苏哈托上台执政初期,印尼经济正处于崩溃状态中。整个国家通货膨胀严重,甚至还欠下了20亿美元的外债。苏哈托网罗了一大批经济专业人才,对他们委以重任,并放手让他们自由发挥。除了每次发表讲话都会讨论经济问题之外,苏哈托总会定期与经济学者探讨交流,严肃对待印尼经济形势的变化。

结果第一个25年规划下来,印尼人均国民收入从70美元增长到了650美元,粮食基本实现了自给自足。而在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印尼经济都保持着稳步上升的趋势。不得不说,苏哈托还是有两把刷子的。

在维护统治方面,苏哈托采取的手段则更为强硬。为了防止军队造反夺权的情况再次发生,苏哈托干脆让军队名正言顺地参与到了政治中。他在1982年的印尼法律中提出:军队不仅是一支军事力量,而且也是一支社会力量。

在他所谓“双重职能”理念下,军人几乎渗入了印尼每一个政治机构。印尼内阁27名部长,就有12人是军人。而印尼的26个省长名额中,就有22个属于军人。

由于政治经济发展的成果颇为辉煌,苏哈托在印尼国内的威望无出其右。他的亲信党羽受到大力提拔,在军政两界都有着很大的能量。

(苏哈托旧照)

强大的实力使得印尼国内没有人能与之抗衡,这也让苏哈托为家族贪污谋私提供了方便。根据调查,苏哈托家族控制了印尼的金融业、汽车业、建筑业、交通运输业、森林、矿山、新闻媒介和房地产业,印尼几乎每个部门都有苏哈托家族的人。

这也就意味着,苏哈托家族基本垄断了印尼的所有产业,印尼的经济命脉也掌握在了他的手中。当地民众曾流传着这样一句话:“苏哈托家族打喷嚏,印尼患感冒。”

1997年,金融危机席卷了整个东南亚,苏哈托辛苦经营了30年的经济,也全部付诸东流。当时印尼物价飞涨,人民生活水平急剧下降,社会矛盾也越来越尖锐。苏哈托迫于压力,终于在1998年正式下台。

下台之后,苏哈托遭到了严密的财产调查。1999年,美国《时代》杂志报道说,苏哈托家族非法聚集了数百亿美元的财产,并且有150多亿都藏匿在海外。苏哈托随即将《时代》杂志告上法庭,最终印尼最高法院判决苏哈托胜诉,《时代》杂志需要赔偿1.07亿美元,并且刊文公开道歉。

《时代》杂志确实打不赢这场官司,因为苏哈托下台时,他的家族资产总值已经缩水到了150亿美元。但根据美国中情局的调查,苏哈托在巅峰时期,其家族产值曾一度高达400亿美元。

2007年,联合国和世界银行发表了一份“全球贪腐榜”,榜单显示,苏哈托非法所得高达150亿至350亿美元。他以三倍于第二名菲律宾前总统费迪南德·马科斯的贪污款数,成为了全球第一贪。

2008年,苏哈托因器官衰竭而死,终年86岁。尽管活了很长的时间,但苏哈托“腐败”和“屠夫”的标签,却会让他永远被钉在历史耻辱柱上。

(参考资料:《苏哈托自传》《解密苏哈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