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民时期有什么好故事呢我的姥爷1945?有一个真实的,我外公在1936年至1945年间,共生下四个小孩,最大的是我妈,他是一个渔民家族一直在北海,最后只剩下我妈一个,其他都死了,为什么?因为没有得食,本来自己有船完全可以捕鱼卖不会养不起一家的,但当时是一家之主要劳动力应该不需要当兵的,但国民政府那管你那么多,没有钱就拉去当壮丁。所以只能长期独自一人在海上打渔,找一些小岛寄缩,几个月才偷偷回一次家,带一些海产品给家人。大人还可以顶一下,小孩子如何过啊,所以后三个孩子都是因营养不良死掉的。现在经常有人在唱国民时期怎么怎么好啊,我妈是最恨这些人了,而她最喜欢唱的歌就是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谢邀。我从来都把外婆家当成是自己的原生家庭。父母生有三个子女我的姥爷1945,我排中间。在我出生后第八个月的时候,就被父母由北京劳动人民文化宫一侧西华门南边老爷庙后巷11号(“老爷庙”属于关帝庙,后改建成副食店),送至西直门南小街弓弦胡同4号姥姥家(后改为南弓背胡同11号)一一四合院住到11岁(两个11号住到11岁)。烧煤球炉子或使用蜂窝煤炉子,至少也是我跟外婆生活了不足十二个整年的最深刻印象史。再说,记忆最深的以煤烧饭取暖过冬,于我确有几十年经历,就是与我有关的又两个11:记者节在11月8日、消防日在11月9日。

我的姥爷1945:大家有没有民国时期的故事,可以分享出来?

可我为什么又说外婆、又称姥姥呢?家严上海出生、家慈大连出生我的姥爷1945,而我南北结合一一于是记忆中自然有,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在北京城里,先烧煤球,后普及蜂窝煤,这生活必需。现在的西二环,从西直门到阜城门,伴随铁道线和护城河,城墙的残垣断壁,就是劈柴场和煤球场,至少要满足西城和宣武两区以及城外居民的煤炭供应。院里西屋婶,先是劈劈柴的,底下垫一圆墩儿,拿刀加加一劈,全小木块,极易点燃。为普及蜂窝煤,大婶蹬三轮走街串巷宣传:“蜂窝煤十二个眼,蒸完馒头蒸花卷;又熬菜来又炖汤,全家吃了喜洋洋。”

我的姥爷1945:大家有没有民国时期的故事,可以分享出来?

姥爷去世,我刚一岁,印象中总有他抱过我的灯影。姥姥去世时,身边只我一个人,她在小小的耳房一头栽在煤灰堆上,患脑溢血而死。我不得不到母亲身边,平生第三次乘火车到哈尔滨时,是1967年10月22日,同时也正赶上储秋菜和买冬煤,第一次见平房里灶台连接火墙并直通烟囱的民居结构。煤是原煤,虽已洗过,细细的面儿,亮亮的块儿,煤越轻,油越大,越好烧。双鸭山的煤24.60元一吨,鸡西的煤23.30元一吨,我喜欢用后者。当初为买煤,一排队一宿,黑棉袄上写着白粉笔号,不一定排得上、买得着,我哪里还会忘记呢?!

我的姥爷1945:大家有没有民国时期的故事,可以分享出来?

我这里特别要说,生活、生存、生命中的某个器物描写,不仅仅是一道具,而透着年代感以及生命质量。无论在取暖期用哪一种煤,安全第一绝对重要,消防安全是指防止火灾,人身安全是指煤气中毒。姥姥的死,是煤气中毒在先、还是脑溢血在先?铁烟筒和砖烟囱真该糊缝的糊缝、该掏灰的掏灰,都该取暖期前做好。当前为消减雾霾天大面积推广煤改电,参考11号或11月一一我想说的是,可用“一吨煤”写成“一本书”:新华出版社出版我的《兰颂手记一一中国报纸文艺副刊简明论稿》时问定价,我就用了当年一吨鸡西煤的钱:23.30。

我爸,1945年开始,17岁,在广州拉黄包车。

我的姥爷1945:大家有没有民国时期的故事,可以分享出来?

拉黄包车之前,在乡下帮走私盐的做挑夫,从海边挑盐到山区,再从山区挑米到海边。

我的姥爷1945:大家有没有民国时期的故事,可以分享出来?

每次看奥运会的马拉松比赛,他就很兴奋。哇,如果我拉黄包车的时候,有人叫我跑,我也拿金牌。

我的姥爷1945:大家有没有民国时期的故事,可以分享出来?

1945年他拉黄包车的时候,一台车是两个人拉的,一人拉半天,大概一天拉十小时。

当然也不可能全天在路上跑,他们还要经常蹲在广九车站,大三元之类的地方等客。

我问我爸,最怕拉到什么客人?

他说,如果拉到肥佬,还要过桥,就惨了。

1945年,广州已经有海珠桥了。很多有钱人,是住在海珠区的江边的,拉肥佬过桥虽然怕,但还是经常拉到。

很多黄包车夫,是没有能力拉一个肥佬过桥的,所以桥下就有人专门做推车上桥的生意。帮车夫推车上桥,赚两个辛苦钱。

我问我爸,一般你一天跑多少小时?

他说一般一半时间等客,一半时间跑。哦,大概一天跑五小时。

最远一般跑多远呢?最远从白云路广九车站跑到河南,就是今天的海珠区。

4.6公里。

最惨一次,在广九车站拉一个国民党军官去达道路,普通话听不懂,拉了他去大德路,然后又从大德路拉到达道路。

3.4公里+5.2公里=8.6公里。

左算右算,我觉得他一天怎么也得拉四五十公里。

拉车的,比跑马拉松的辛苦。

马拉松是空身跑,拉车是负重跑,

拉车的,夏天为了省鞋子,光脚跑,马拉松的有跑鞋。

拉车的,饿着肚子得跑,吃饱了有客也要跑,马拉松运动员,生活有人照顾。

如果遇到恶劣天气,马拉松会取消,拉车的,如果老爷肯加钱,打台风也会跑。黄包车夫属于全天候跑男。

算来算去,哈哈,如果1945年让我爸不拉车,去运动员跑马拉松,一定跑赢今天中国的长跑运动员。

这也是我爸每次看人家跑就念叨的,唉,1945年,如果有人找我干这个,我就不拉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