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巢起义虽然最后失败了,但是给唐 王朝以沉重的打击。唐王朝从此一 蹶不振,直至灭亡。黄巢是山东冤句(今山东菏泽县西南)人,小时就读私塾,因 山东多出武林中人,他更偏爱弄枪使棒黄巢起义、骑马射箭,练就一身好武艺。有一年,他同众多的读书人一样,到长安去参加科举考试,没 有考中。
  后来又参加武举考试,本来他可以拿头名,就因为他没有 靠山,长得又黑,面貌丑陋,结果还是名落孙山。黄巢一气之下,回到旅店写了一首咏菊花诗留在墙上,怀恨而去。这首诗是这样写的: 待得秋来九月八,我花开时百花杀;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在这首诗里,他用菊花比喻自己,想象总有一天,在百花凋谢 的时节,他要像菊花那样,傲霜怒放,用冲天的香气,散遍长安, 暗示了他要推翻黑暗腐朽的唐王朝统治,创建自己事业的决心和气概。
  这时,唐王朝经过藩镇混战,已经百孔千疮。大官僚、大地主、 大军阀加紧了对农民的剥削,赋税一年比一年沉重,加上连年水旱 灾害不断,农民纷纷离家,到处逃亡。一些胆大的农民,被逼无奈,只好走上造反这条路。唐懿宗即位那年,浙东地区爆发了裘甫领导的农民起义,起义队伍从100多人很快发展到3万多人。
  他们打官府,除恶霸,替穷苦人出了憋在心中的一口恶气。唐朝派军队前去,经过八九个月才算镇压下去。在这以后,全国各地不断爆发农民起义,唐朝尽管拼命镇压,但广大农民对唐朝的统治越来越憎恨,一场更大规模的农民大起义就要到来了。僖宗即位不久,咸通十四年( 873 ),河南、山东一带,水旱灾害严重,粮食颗粒无收,但官府仍然催逼租税,从而激起民变。
  乾符元年( 874)底,私盐贩濮州(今河南范县南)人王仙芝领导农民几千人,在长垣(今河南长垣)起义,自称“天补均平大将军兼海内诸豪都统”。公元875年6月,王仙芝率领起义军,攻下濮州、郓州(今山东东平西北)、曹州(今山东曹县北)等地。这时,黄巢聚众数千人,在家乡冤句起义,响应王仙芝。
  黄巢曾同王仙芝同贩私盐,目睹唐统治的腐败和百姓生活的痛苦,愤世不平,便带领兄弟子侄等人,走上了反抗唐王朝的道路。两军汇集之后,队伍迅速发展到几万人。王仙芝和黄巢带领起义大军转战山东、河南一带,接连攻占了许多州县。每到一处,起义军开仓放粮、严惩贪官污吏,得到广大穷苦百姓的热烈拥护。
  这样,起义队伍越来越壮大,引起了唐朝中央政府的极大恐慌,下令各地政府组织军队前去镇压。那些将领一个个胆小如鼠,害怕与起义军交锋,都采取观望态度。唐朝中央政府见硬的一套不行,就采用软的手段。当起义军攻 下蕲州的时候,他们派宦官去见王仙芝,封他为“左神策军押牙兼 监察御史”的官衔。
  王仙芝听得有官做,贪图富贵,表示愿意接受朝廷任命,听从朝廷指挥。黄巢得知这一消息,火冒三丈,连夜带上一支队伍,赶到王仙 芝那里痛加责骂。王仙芝知道自己理亏,害怕黄巢杀了他,连忙向 黄巢认了错,请求黄巢饶恕。在这种情况下,王仙芝派人把唐朝派来劝降的宦官赶跑了。
  经过这次波折,两人无法再一起作战。黄巢决定与王仙芝分手, 各自带领一部分义军,兵分两路进攻。王仙芝向西,黄巢向东。王 仙芝还幻想弄个官当,哪有心思去打仗。他一面继续攻打州县,一面派人与唐王朝讨价还价。由于王仙芝的叛变行为,引起起义军内部大多数人的不满,军 心涣散。
  最后,他率领的这支起义军在黄梅(今湖北)被唐军打败, 他本人也在这次战斗中被杀死了。黄巢是个很有军事才能的农民起义军领袖,他看到唐朝在中原 地区的军事力量比较强,决定避其精锐,选择唐军兵力薄弱的地区, 带兵南下。他们顺利渡过长江,打进浙东。起义军一路上势如破竹,接连打下越州、衢州;接着,又劈山开路,打通了从衢州到建州(今 福建建瓯)的七百里山路。
  经过一年多的征战,一直打到广州。起义军在广州休整以后,调头北上,直接进攻唐王朝的中心长安。 唐王朝一下子慌了手脚,连忙调集荆南节度使王铎、淮南节度使高 骈带领军队沿途拦截,被黄巢起义军一个个击破,起义军顺利地渡过长江,吓得淮南节度使高骈推说得了重病,躲在扬州城里不敢出 来迎战。
  起义军渡过淮河,继续向长安进发。一路上,起义军向唐朝将 领发出檄文,告知他们:“我们进攻京城,只向皇帝问罪,不干众 人的事。你们各守地界,不要触犯我们的锋芒!”各地将领接到檄文,一个个都害怕起义军攻打他们,都想保存 实力,不愿替唐王朝卖命。消息传到长安,唐僖宗吓得坐卧不安, 只知道对着大臣哭天抹泪。
  公元880年,黄巢带领60万起义大军,浩浩荡荡地开进潼关。 潼关周围满山遍野飘扬起起义军洁白的大旗,一眼望不到尽头,就 像盛开的莲花迎风飘曳。潼关唐军守将还想顽抗。黄巢亲自到阵前督战。将士们看到他们崇敬的黄王到来,齐声欢呼,声音响彻山谷, 震天动地。
  守城的唐军将士听了,一个个吓得心惊肉跳,哪还敢抵抗, 纷纷丢下武器,四下逃命。起义军攻下潼关,唐王朝更加惊恐不安,唐僖宗和宦官田令孜 带着几个妃子逃到成都去了。来不及逃跑的唐朝官员,全都出城投降。这天下午,黄巢乘坐一顶轿子,在将士们的簇拥下和一片欢呼 声中,威风八面地进入了长安城。
  长安城百姓扶老携幼,夹道欢迎。起义军大将尚让大声对全城百姓说:“黄王起兵,本来就是为了百 姓,不会像姓李的那样虐待你们,乡亲们,你们只管安居乐业好了。” 起义军打开仓库,把粮食和物品分给贫苦百姓,百姓奔走相告,到处传扬着起义军的恩德。几天以后,黄巢在长安大明宫登上皇帝宝座,取国号叫“大齐”。
   黄巢经过7年的艰苦斗争,终于取得了胜利。起义军建立大齐政权后,以黄巢为首的领导集团,满足于既得 的胜利,既没有乘胜肃清唐朝残余势力,又没有集中兵力消灭关中 唐朝禁军的主力和周围藩镇势力。因此,以僖宗为首的中央势力在四川站稳脚后,得以重新组织力量,向起义军反扑。
  由于起义军北 上过江后,没有重视根据地的建设,一味流动作战,特别是渡淮之后, 队伍已发展到60万人,一路势如破竹,直取两京,然所经之地,甚至包括洛阳这样的重要城市,都不派兵驻守。而攻入长安后,也没 有利用唐军溃散的机会,巩固和扩大以长安为中心的根据地。
  这样, 大齐政权势力范围只局限于东起华州、西至兴平、南抵商州的地区内,兵源、军资和粮食供应都很困难。中和元年(881 )三月,唐僖宗在四川发布命令,号召各藩镇进击起义军。唐朝的军队汇集了沙陀贵族李克用的骑兵,从四面包围长安,双方展开殊死战斗,长安几度失而复得,战斗十分激烈。
  这时,被唐重兵围困在城内的起义军,粮食极为缺乏,只得以树皮等物充饥,处境日益困难。唐王朝为配合军事围剿,又加紧了对起义军的分化诱降活动。这期间,起义军内部出现了大叛徒,这对于起义军是个沉重的打击。这个人就是黄巢手下的一员大将朱温。黄巢进了长安以后,派他带领一支军队驻守同州(今陕西大荔)。
  朱温经不住唐王朝的物质引诱,投降了。唐王朝为了镇压黄巢起义,又召来了西北地区沙陀贵族、雁门节度使李克用,率领4万骑兵进攻长安。起义军当时有15万人,但因缺乏训练,抵挡不住这支训练有素的骑兵队伍,结果大败。黄巢没有办法,只好带领起义大军撤出长安。
  当撤退到河南的时候,叛徒朱温会同李克用一起围攻起义军。起义军虽然经过英勇顽强的战斗突破重围,但损失惨重。公元884年,黄巢带领起义军攻打陈州(今河南淮阳)却久攻不下,又损失了不少人马。唐王朝政府军队在后面紧紧追赶,黄巢这时只有3万来人,退到泰山狼虎关时,被唐王朝大军重重包围,黄巢突围受阻,自刎而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