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个故事叫《谢缙斗乡绅》明代的解缙幼年时有神童之称解缙的故事,少年时便饱读诗书。他的住所门前有一片竹山,属乡绅所有。一年春节,他在自家门上贴了一幅对联:"门对千棵竹,家藏万卷书。"乡绅看了大为不快,心想,这山和竹子都是我的,你凭什么写"门对千棵竹"就叫人把竹梢都砍掉。第二天,解缙在对联上各加一个字,变成了:"门对千棵竹短,家藏万卷书长。"乡绅看了更生气,忙叫人把竹子连根拔掉。解缙在对联上又各加一个字,变成了:"门对千棵竹短无,家藏万卷书长有。"乡绅一看,气不打一处来。一想自己损失了那么多竹子,但他不占理。奈何不了解缙,只得把对联撕掉了事。
解缙是明朝三大才子之一,自幼便聪颖绝伦,才华横溢解缙的故事。初入仕时,便深受朱元璋的宠爱,常将解缙带在身边。有一日,朱元璋与解缙在大庖西室喝酒,可能喝多了,朱元璋搭着解缙的肩膀对缙说:“与尔义则君臣,恩犹父子,当知无不言。意思是,我和你从道义上来说是君臣,而从恩情上如同父子,你应当对我知无不言。可见朱元璋有多么器重解缙。那么,解缙与朱元璋之间都有哪些有趣的故事呢?
解缙为方丈解围一次朱元璋突发奇想,要到他呆过的皇觉寺去看一看,衣锦不还乡,犹如锦衣夜行解缙的故事!他还记得他曾在皇觉寺的院墙上涂鸦过一些歪诗,想去看看在还不在。就这样,朱元璋带着待读大学士解缙前往皇觉寺。皇觉寺方丈一听当年那个小和尚,如今贵为天子,并且来到了皇觉寺,或喜或忧,方丈自己也没底了。于是慌忙招呼弟子们一同去参拜当今皇上朱元璋,礼毕,朱元璋也没讲多话,两只眼左瞄瞄,右瞧瞧,努力地搜寻着他涂鸦在寺院墙上的诗作……但怎么也找不到,于是便质问方丈:“我当年题在院墙上的诗怎么不见了?”
方丈一听,傻了眼,原来朱元璋涂鸦在院墙上的那几首歪诗,方丈看了就来气,并且还有碍观瞻,于是要弟子们都擦掉了,想不到皇上还惦记他当年涂鸦在墙上的歪诗,一时不知如何回答……手不由自主地在空中乱比划着……
人一旦急起来,就连出家人都惊慌失措不淡定了。解缙与方丈素有交情,不定期常来皇觉寺小坐,与方丈一起品茶论诗,现在看到方丈有难,不用说,必须帮他一把,如此既能解决问题,还可以顺便拍拍皇上的“马屁”……让他转怒为喜。
接着便对元璋说:“皇上,你有所不知,方丈一见您来到皇觉寺,心中太高兴,太兴奋了,紧张得不知该对您说些什么?于是便用手比划是在作诗呢!也难怪你看不出来,这方丈的手语很好,却很少有人能看懂。”
“还有这事?曾经我也在这里呆过,没见他打过手语。他这是什么时候学会的,真新鲜!”——“朱元璋便来了兴致”,随即说道:“那他比划着的是什么诗?”解缙说:“我闲时常跟方丈一起吟诗作对,有时候他也用这种方式,所以我一看就知道比划的是什么"……接着解缙便对朱元璋说:方丈比划的诗意……是说“圣上题诗不敢留”,朱元璋忙问为什么?解缙又说:“诗题壁上鬼神愁”,朱元璋一听心想自己当年题的诗还有这么"神"——“擦了就擦了吧!”
解缙又接作念到“掬来法水轻轻洗”,朱元璋便问道:"难道没留下一点痕迹?"——"他好像有些不甘心",只听到解缙又轻轻地回道:“犹有龙光照斗牛”。朱元璋听完,立即明白了,"这是解缙在奉承他,逗他开心。"不过朱元璋也确实感到自己舒畅了,于是作罢了,不追究了。
朱元璋钓龙有一天,朱元璋和解缙一起钓鱼。因解缙工于此道,不一会儿即钓数条,而朱元璋却一无所获,显得十分尴尬。解缙察言观色,便顺势吟出一首小诗:“数尺丝纶垂水中,银钩一抛荡无踪,凡鱼不敢朝天子,万岁君王只钓龙。”朱元璋听了,“龙颜”大悦。
(解缙一首钓龙诗,朱元璋龙颜大悦)
朱元璋出难题还有一次,朱元璋对解缙说: “爱卿,人人都说你聪慧敏捷。今天我叫左丞相说句真话,右丞相说句假话,只准你添加一个字,把两句话串成另一句假话,行吗?”
解缙连忙答道: "遵旨!”
(真话)左丞相说: “皇帝坐在龙座上。”
(假话)右丞相说:“老鼠捉猫。”
解缙答道: “皇帝坐在龙座上看老鼠捉猫。”(自然是假话)
朱元璋一看没难住解缙,他不肯罢休,于是又说道: “仍然是这两句话,你添一个字把它串成一句真话吧。”
解缙略一沉思,笑着回答: “皇帝坐在龙座上讲老鼠捉猫。”(皇上给大臣讲老鼠捉猫的故事,当然是真话了)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