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奇怪居然会有这样的问题。汉文帝的亲生父亲当然是刘邦啊,其母亲薄姬虽然曾是魏豹的人,但汉文帝刘恒显然不是薄姬进刘邦后宫一年内生下的,因为史书上说刘恒的母亲:“豹已死,汉王入织室,见薄姬,有诏内后宫,岁余不得幸。”
薄姬是个传奇女子,早在她还是魏豹的枕边人时,就有相面先生认为她“能生皇帝”刘恒的母亲。魏豹听闻此话,想当然地以为自己就是“皇帝他爹的命”了,于是背叛了刘邦,想要自立为王,结果成了刘邦的俘虏,薄姬也就因此成为刘邦的战利品而被送进了织室,后来又被招进了后宫。
但如前面所说,薄姬进后宫一年多了,也没有得到过刘邦的宠幸。后来还是在她的小姐妹管夫人刘恒的母亲、赵子儿的帮助下,才让刘邦记起她来。薄姬命好,仅仅一晚的宠幸,她竟然怀下了龙胎,生下来的还是个儿子,也就是刘恒。
刘恒虽然生在皇室,但拿到的牌并不好。因为刘邦专宠的是戚夫人,戚夫人也生了一个儿子,加上吕后也有个儿子,很显然,汉室皇位无论如何都轮不到他刘恒头上。薄姬可能早已看透,便也不争不抢,只求带着儿子在封地上好好活下去便是。
结果,刘邦一死,吕后的儿子登基,吕后就把戚夫人给处置了。汉惠帝早逝,吕后虽然如愿称制,随着她的去世,吕氏一族最终被平定,于是薄姬和她的儿子刘恒又重登汉室舞台。请注意,偏居一隅的代王刘恒此时能登上皇位,靠的就是他身为刘邦亲生子的正统血脉!
剿灭吕族势力后,汉室重臣们统一意见要将天下还给刘邦子孙。当时还在世的刘邦儿子只有代王刘恒和淮南王刘长。刘长生母赵姬早逝,系由吕后抚养长大,自然是不得立的,加上薄姬向来与世无争,并无自身势力,所以刘恒成为唯一人选被推上皇位。
说起汉文帝刘恒的老婆,很多人第一反应会想到窦漪房,历史上的窦皇后窦太后也确实有名,经历了文、景、武三朝,权倾天下,力行黄老之治使天下富足。但在她之前,刘恒为代地时便原有代王后,其人无名无姓,又为刘恒生下四个儿子,在刘恒当上皇帝后全部病死。如果说这是正常事件,可能没有人会相信,何况母子死亡的原因在史书中没有丝毫涉及和说明,死后更是毫无追封,本就证明这件事的极不正常。
代王后母子应该是死于人为杀害,谋杀也好赐死也罢。从文帝登上帝位的环境和周围举动可以略窥一二。而代王后母子之死,最大操刀嫌疑人是薄太后的弟弟薄昭,姐弟合力推动执行。后来文帝以舅父薄昭犯法为名,坚持要杀掉他而不管不顾母亲薄太后的求情,似可为佐证。刘邦死,太子刘盈即位,吕后掌权,诸功臣势大,吕氏力弱,吕后在封吕禄吕产为王的同时,分赐吕姓女嫁与刘氏诸王,打算以联姻的方式把刘吕绑在同一辆马车上,一荣俱荣,以期千秋万代。(今日头条南方鹏首发)
吕后的联姻之策表现在,把吕媭的女儿嫁给了营陵侯刘泽,把吕产的女儿嫁给了赵王刘恢,把吕禄的女儿嫁给了朱虚侯刘章,赵王刘友也以诸吕女为后,少帝刘弘的皇后也是吕禄的女儿等等。(今日头条南方鹏首发)而刘恒的代王后恰好无名无姓,有人据此推测,也是吕氏女无疑,以薄姬在后宫的卑微,刘恒八岁到代地,亲族无力朝中无人,如果不是有足够让吕后放心的动作,日子过得不会如此无风无浪。话说回来,如果是吕氏女,为什么不记载名字呢?这就涉及了本题的要点:死于政治谋杀。(今日头条南方鹏首发)
吕后死后,刘肥儿子齐王刘襄在外举兵,二位弟弟刘章刘兴居在朝呼应,朝中老臣周勃陈平灌婴结成一党,合力诛诸吕,把吕氏族人鸡犬不留全杀净。自以为皇位在手的刘襄突然被老臣们绕过,以他的后族横行不法为由,不让他当皇帝。而要从其他诸侯王中另选,最后选中代王刘恒,刘恒因母子不受宠,朝中无人,以足够弱势因祸得福,进入功臣集团的法眼。
周勃陈平等人便向代地送信表达迎立的意思,突然喜从天降,刘恒母子惊疑不定,与众臣商议后,张武宋昌都认为可信,说内有朱虚侯东牟侯这些人在朝,外有淮南王齐王虎视,功臣们也不敢玩太过份。(今日头条南方鹏首发)刘恒便派舅父薄昭前往长安与周勃他们细谈长谈。回来后薄昭跟刘恒说,事情是真的,大事已定。于是刘恒便收拾行装车仗启程到长安。这时史书说刘恒入京前代王王后死。从前后政治事件分析,诸功臣不会无条件拥立刘恒,杀死代王王后及其四子应该是条件之一。薄昭前去谈判身份合适,应会约定如何交割和分期。刘恒当上皇帝前先杀王后以表诚意。
到长安前,刘恒又派宋昌先行,前去打探消息,如果双方真正信得过,何用如此走一步看一步,互相试探?得到确信后进入长安,经过与诸功臣的口头交锋,刘恒当上皇帝,大封功臣,大赦天下,却没有赦了他与代王后的四位儿子,四人在文帝登基后几个月内全部死亡。到四人都死后,群臣恰到好处的在此时请文帝立太子,自然而然就轮到窦漪房的长子刘启,即后来的景帝。以此推之,代王王后之死可以存疑,其四子之死必与薄太后姐弟和朝臣有关,文帝应是默许,窦后嫌疑最小,她不可能避过薄太后和文帝以及众臣下手,更不可能只手遮天阻住文帝后来的追封追谥,如果有的话。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