怕大家搞不明白曹睿简介,特意画一个图:
曹仁、曹洪、曹纯三人是曹操的同族兄弟曹睿简介,但因为曹操的父亲曹嵩是曹腾的养子,因此曹操身上是没有曹氏血统的,但奈何曹操太牛叉,曹仁、曹洪这些人才心甘情愿为曹操效力。
曹真是曹操的养子,但因为曹操身世的缘故,曹真这样的养子也能进入权力中心,出任大司马、大将军,成为曹魏第二代统治集团的中坚力量,而曹真的儿子曹爽亦是如此,只是曹爽太草包,手握最高军政大权,最后反倒被司马懿篡了权曹睿简介。
曹彰是曹操的次子,曹操一共有25个儿子,诸如曹丕,曹彰,曹植、曹熊、曹昂、曹冲等,就不一一介绍了。
关于曹操父亲曹嵩的身世,吴国人曾写过一部《曹满传》,里面提到曹嵩本姓夏侯,是夏侯惇的叔父,联想到曹魏的曹氏家族和夏侯家族都来自谯县,且夏侯惇、夏侯渊兄弟自曹操起事是就一直跟随曹操,足见两大家族关系紧密,因而裴松之在给《三国志》作注的时候,引用了《曹满传》的观点。如果曹嵩真的是夏侯惇的叔父,那这里面的关系可就有意思了。
夏侯惇和夏侯渊是族兄弟,夏侯渊又有一个在谯县老家侄女夏侯氏。有一天夏侯氏出城捡柴火,结果被张飞抓去当了老婆,后来生了两个女儿,先后嫁与刘禅为皇后。也就是说,刘备、张飞勉强都可以算是曹操的远方亲戚,曹魏和蜀汉之间,因为夏侯氏而产生了血缘上的奇妙联系。
再后来,司马懿发动政变,大肆诛杀曹氏和夏侯氏,屯驻陇西的夏侯霸投奔蜀国,因为夏侯氏是刘禅的丈母娘,而在蜀汉受到重用。
首先我们看一下曹叡是个什么样的人。
继承皇位
“臣思袁本初、刘景升父子也。”
魏帝曹丕脑中盘旋着故太尉贾诩的话语,拖着病体颁下册立太子的诏书。公元226年,十八岁的曹叡成为了魏国太子,几个月后登基成为了皇帝。
曹叡不喜欢热闹,与朝中大臣大多都没有交集。登基的头几天,群臣都想着一睹新皇帝的风采,曹叡却将他们统统拒之门外,唯独让朝望高重的侍中刘晔进入了禁中。君臣两人相对畅谈了一日。
历经三朝的刘晔给这位年轻的天子如此评价:“秦始皇、汉孝武之俦,才具微不及耳。”(当今天子是秦始皇、汉武帝一类的人物,只是才能上略微及不上。)
人主之风
俗话说新官上任三把火,新上任的曹叡面对的却是别人在自家门口放火。迎着三国两大军事奇才蜀汉丞相诸葛亮和东吴上大将军陆逊的攻势,刚刚弱冠的曹叡不慌不忙,重用宗亲曹真和士族代表司马懿,将父亲留给自己的江山牢牢地拽在手里。
随着国家逐渐稳定,曹叡开始削弱辅政大臣手中的权利,慢慢的让自己变得名副其实。权利在手,魏国的政令变得畅通,国力也跟着一天天变强了。虽然在国境线上仍处于被动挨打的状态,但是统一天下的天平已在不知不觉中向着曹魏一侧倾斜。
东吴陆逊对他做出了这样的评价:“选用忠良,宽刑罚,布恩惠,薄赋省役,以悦民心,其患更深於操时。”
骄奢淫逸
不得不佩服刘晔看人的眼光,曹睿有着秦皇汉武一般的御人之术,在穷奢极欲上也不妨多让。
秦皇汉武喜欢长生不老,魏帝曹叡却是喜欢盖房子。在他的号令下,从荆州运来作为地基的石材,从并州送来作为横梁的大木,用青州的珍珠来装饰门栏,用幽州的裘皮来铺成地毯。洛阳城中盖起了一大片高耸且富丽堂皇的楼台观阁。
曹叡站在新修好的楼阁上吟诗饮酒,大片的农田却因此得不到耕种,变成了荒芜。
楼阁盖好了,曹叡开始思考让它们变得热闹。
为此他颁布了一条被载入史册的诏令,把天下所以不是嫁给将士的兵家女子强制离了婚,并重新分配给没有妻子的将士。
这条在现在看来荒诞可笑的诏令在当时也遭到了强烈的反对,曹叡置若罔闻。最终的结果是棒打了无数对鸳鸯,被没了官的兵家女子大部分被送进了新修的楼阁中,扰得天下纷纷。曹叡乐在其中。
英年早逝
成功将诸葛亮耗死在雍州,又命令司马懿剿灭了辽东公孙氏,曹魏看上去离统一天下已经不远。酒色过度的曹叡身体状况却出了大问题,预感到时日无多,没有子嗣的曹叡不得不在宗亲中寻找皇位的继承者。
公元239年,曹睿将只有八岁的太子曹芳托付给自己的心腹重臣曹爽和司马懿。几天后,黯然逝去,享年三十六。
历史上的人又如何评价他?
《三国志.明帝纪》陈寿评曰:明帝沉毅断识,任心而行,盖有君人之至概焉。于时百姓彫弊,四海分崩,不先聿脩显祖,阐拓洪基,而遽追秦皇、汉武,宫馆是营,格之远猷,其殆疾乎!裴松之:魏明帝一时明主。对于魏明帝曹叡的评价,《三国志》的作者陈寿和为之作注的裴松之都给出了自己的观点。总而言之,就是有人君之风,可称得上是一代明主。可惜他在四海分崩的时候过于贪图享乐,从国家长治久安的角度看,对曹魏的国本危害很大。
宋朝司马光将秦始皇中央集权、穷奢极欲和严刑暴政称为亡秦之失。他称汉武帝也和秦始皇一样,只是由于汉武帝“好贵不倦,诛赏严明,晚而改过,顾托得人”才能够“有亡秦之失而免亡秦之祸”。
从程度上来看,曹叡在失上的造诣远没有他的两位前辈那么高,不过从性质上来看是一样的,说他有亡魏之失也不为过。汉武帝能够“顾托得人”,曹叡却没那么幸运,他后面的曹家皇帝没有一个名副其实的。
发布评论